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3.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对公路路基威胁最大的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和公路建设的人为活动两方面入手,研究了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选择滑坡发育阶段、滑坡规模、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作为滑坡危险性的主要评价因子,提出了评价因子影响程度分级标准;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以G316线陕西安康段三处公路滑坡为依托工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地震滑坡区域危险性进行评判时,因其影响因子较多,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判方法。利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对滑坡区域危险度进行评判,能够充分地考虑各种影响因子的作用,相对于其它评判方法更具有优势。以苏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影响地震滑坡发育的本底因子,建立了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评判模型,对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进行评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道G212线鲁班崖滑坡特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班崖滑坡位于国道G212线K365-b832~K366+140处,威胁着国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实地调查,对鲁班崖滑坡的结构特征、成因特征及活动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和降雨为一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各因素等级标准和权重.鲁班崖滑坡的评价等级为基本稳定,与折线法的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将区域内产生滑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外界影响因素、和滑坡灾害的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选择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分类与区划为研究示范区,对衡桂高速公路沿线滑坡灾害进行危险度研究,采用因子叠加法进行滑坡灾害区划。  相似文献   

8.
开展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主要结合取得的地质环境资料,建立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体系,根据野外调查描述及影像资料显示,得到形成区泥石流的物源特征、植被及水文等情况,了解矿山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模型进行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泥石流是矿山开采中环境问题的典型实例,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的复兴煤矿泥石流为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位于天山南坡腹地的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为例,通过崩塌灾害实地踏勘、阐述了天山南坡山区公路崩塌的发育特征、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崩塌的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取了评价崩塌危险性的参数为:危害长度、崩塌规模、稳定性、危害方式和保通方式等5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共有严重危害的崩塌3个,占总数的15.8%,中度危害的崩塌10个,占总数的52.6%,轻度危害的崩塌6个,占总数的31.6%。  相似文献   

10.
以苏宝河流域地震滑坡统计资料为依据,基于贡献权重方法对苏宝河流域地震滑坡本底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贡献率作为各本底因子在分级区间上的敏感性分析的指标,确定了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以互权重作为地震滑坡发育各本底因子之间的敏感分析指标,确定了该区域内各本底因子对地震滑坡的贡献率大小。  相似文献   

11.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考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建立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与决策过程。以RHRS评价系统为基础,得到危岩崩落及落石抵达威胁区概率;考虑落石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提出了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而得到落石灾害概率,基于泊松分布提出了威胁区内落石灾害年均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剩余风险水平为主要判据,简要介绍了进行落石灾害风险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充分调查了广西(桂林)园林园艺博览园建设项目,认定评估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针对每一灾种,判定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选取影响大的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评判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建设项目进行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评估区分为大、中、小、微弱四个级别,阐明各级别所属区域的特征,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确定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给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一定施工风险的山岭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减少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铁路隧道施工塌方特点,依托成昆铁路邓家湾隧道,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塌方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权重及隶属度,引用风险后果当量估计法建立风险事故后果评估模型,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可以用于评估事故发生概率的模型。[JP+2]根据铁路相关管理规定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对其危险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得出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和后果当量估计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与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吻合程度较高,可以作为塌方风险的有效评估模型应用于山岭铁路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15.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欢 《路基工程》2015,(2):226-231
拟建杭黄客运专线深奥隧道出口滑坡为典型的崩塌堆积体滑坡。针对此类滑坡,详细论述了滑坡区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基本特征;计算模型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的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崩塌堆积体滑坡基本稳定。为了施工和工程安全,应对滑坡进行加固,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