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P2P蠕虫及其对抗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帆  李刚  尹光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2):149-152
文章首先剖析了P2P蠕虫的定义、传播方式,讨论了P2P蠕虫的传播模型,分析了现有检测技术在P2P蠕虫检测方面的不足,归纳了当前针对P2P蠕虫的主要检测方法,最后给出了P2P蠕虫方向的若干研究热点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新型天然生物质填料生物膜反应器(BBF)进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小试研究时对其自生蠕虫的产生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当反应器稳定运行至20d时,反应器生物膜上出现大量蠕虫,反应器出水TP值有明显上升,其他出水水质指标影响不大。植物中空纤维填料生物膜反应器自生大密度蠕虫对污泥减量的效果明显。是值得利用的一种污泥生物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吴国东  黄牛  刘巍 《船电技术》2010,30(11):25-27
网络蠕虫是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及时检测网络蠕虫,本文基于NetFlow协议提出了一种网络蠕虫的检测算法。该文介绍了NetFlow数据报的格式,提供了常见蠕虫病毒的NetFlow数据报的特征。统计了待检测网络流量特征,将此流量特征与正常网络流量特征进行对比,判断网络中是否存在蠕虫病毒。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网络蠕虫病毒。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5,(2):17-17
科学家日前在3200米深的太平洋底部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以鲸骨为生的蠕虫,生活方式非常奇特。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尼姆达”蠕虫病毒感染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情况。分析其成因和危害性,提出了消除“尼姆达”病毒的方法和措施及今后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观点,对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苏 《珠江水运》2002,(8):38-39
本文叙述了“尼姆达”蠕虫病毒感染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情况。分析其成因和危害性,提出了消除“尼姆达”病毒的方法和措施及今后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观点,对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正东 《船艇》2000,(1):42-44
1999年,毫无疑问地被作为多事之秋而载入计算机发展的史册。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增加1,000多种新病毒,各种犹如海啸般的电脑病毒风潮席卷全球。其中,尤以4种病毒最为严重。 首当其冲的是一种名为W97M—MELISSA(国内译为“美丽杀手”)的“蠕虫”类病毒。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北冰洋上的海象,最大的有五米长,二吨重。它长着一付怪模样:圆圓的头,嘴巴又短又阔,里面伸出两只长长的尖牙,长40~70厘米,雄海象的牙更长,最长的有一米。海象是用牙齿挖掘浅海泥沙里的蠕虫和贝类,并用触须当作滤泥器,强有力的上下颚把贝壳弄碎,吐出碎壳,咽下蛤肉,以此  相似文献   

9.
在深海下生存的很多动物和植物正处于因饥饿而死的危险之中。美国科学家宣称,海水温度升高可能是营养物缺少的原因之一。 深海中生存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鱼类、蜗牛类、蠕虫类、蛞蝓和珊瑚礁等。科学家说,深海里可能存在着1000万种以上的不同动物。但是人类对于这些动物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尚有几百万种深海生物根本没有被发现。生存在深海的很多动物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而浮游植物靠近海面。由海面下沉到海底的死亡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政府上网工程的日益深入,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纷纷建网、上网,利用网络来传输、开发档案信息,突出表现在档案部门局域网、地域性档案信息网络的不断建立。然而,网络尤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档案信息利用便利的同时,也给档案信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电磁泄漏、逻辑炸弹、“黑客”、病毒、特洛伊木马、蠕虫、活板门及拒绝服务攻击都威胁着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比以往显得更为突出与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晓艳  李浙东  孟德山 《水道港口》2004,25(Z1):121-122
介绍了遥测、遥控系统中远程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式和一般的系统组成结构;论述了有线电话MODE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用工作方式;给出了遥测终端机中的单片机与MODEM的接口方法和AT指令集的用法及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工况的计算机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葛岩 《中国航海》1999,(1):60-65
本文通过对柴油机工况计算机诊断系统结构原理的研究,并以实例对柴油机气缸燃烧状态的参数及其工况曲线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该系统在柴油机工况监护中的作用和特点,使船舶轮机管理人员能够重视柴油机工况监视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分析判断,制订相应的维修对策,从而提高柴油机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相似文献   

13.
王存堂  胡红波  刘志勇 《船舶工程》2011,33(2):41-43,52
介绍了为某企业所开发的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螺旋桨液压静平衡计算机检测系统,依据电子秤的称重原理设计而成,在对其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求取螺旋桨静不平衡质量的差值算法,并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其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测量出螺旋桨各桨叶的静不平衡质量,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对螺旋桨静平衡检测结果的精确化以及提升大型转子的静平衡检测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航 《船海工程》2001,(2):31-34
介绍用于船舶性能试验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硬件的基本构成及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金松 《船舶工程》1998,(3):46-47,56
介绍了舵柄与舵杆无键液压套合工艺的优点。对这种工艺的工作原理、受力计算及液压套合推入量计算作了分析并探讨其实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汲国瑞 《船舶工程》2015,37(12):35-39
介绍了绞吸挖泥船新型台车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其液压控制回路,详细分析了该类型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台车系统、桩土模型进行简化,然后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缓冲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得到了上、下行走油缸张力和钢桩反馈弯矩的峰值随波浪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还研究了缓冲系统在蓄能器处于不同的预压值下的缓冲性能。为以后此类缓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舰船恒压消防供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舰船通用规范》及《舰船消防要求》的具体规定,针对我国海军现有舰船“水灭火系统”动力水源的配置现状,分析了目前舰船“水灭火系统”和各个“海水系统”供水原理的共性及不足,提出了用一种集成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式的“海水工作站”技术全面综合地替代舰船“水灭火系统”乃至各个“海水系统”的动力水源的设计思路,用于缩短各系统对终端用户的响应时间、提高各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乃至整个舰船的生命力。重点分析了采用舰船恒压消防供水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归纳了舰船恒压消防供水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意义,叙述了舰船恒压消防供水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舰船恒压消防供水装置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可靠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STS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滑动窗口模型有效值法、三相绝对值之和法和dq变换法三种断电快速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并用计算机仿真对比分析了以上三种断电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研制了一台120kVA容量的 STS实验样机并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微流控芯片以其微型、快速、高效和低耗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描述了微流控芯片用于生物战剂检测时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