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分子的阶级定位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通过对当前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感性材料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提出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中坚构成的观点,并提出"整体工人阶级"的概念,得出中国共产党以由知识分子作为主体中坚的整体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他为实现民族之独立和人民之解放,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观,他有着开创性的卓越贡献。毛泽东遵循,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人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主张,共产党要服务人民,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倡导,共产党要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发展与壮大自己力量的活力源泉;毛泽东追求,共产党要忠诚于人民,这是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中国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决定的。它既是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所倡导的统一战线的必然延续,又是毛泽东在对各民主党派长期实行合作政策基础上创造的结果。因此,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创建者。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葛兰西的“历史集团”理论以一定阶级组合为架构,贯通整合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深入解读“历史集团”范畴的内涵和意义.该理论的局限是对生产力的根本决定作用有所忽视,导致对实践结构的整体把握有不足.“历史集团”理论蕴含国内与国际两个社会向度,通过该理论可透视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实质.中国争取国际博弈主动权和领导权的关键在于形成先进的世界性“历史集团”和“实践集团”.  相似文献   

5.
维经斯基作为俄共(布)远东局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在共产国际和中国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他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的开展、组织建立国共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原因 ,也是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本结论 ,更是中国共产党迎接新世纪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正确地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分析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正确、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愿和本意,实践的观点、创造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永远同社会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才具有永不熄灭的旺感生命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包含着发展,发展是坚持的继续,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奋斗使。从历史渊源看,党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马克思主义斗争思想的守正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发展。党的斗争精神从形成到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时代特色。从百年的斗争历程看,斗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发扬党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大作风”、“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而贯穿于其中的是两条红线: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日本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共早期领导人大多是在日本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并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促进和加速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成立时期的八个小组之一。中共的诞生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形成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3.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深厚的情感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今天,我们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搞好,就是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史.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一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要求.因此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后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一般原理 ,总结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总结历史经验 ,丰富与发展这一学说 ,对于建设有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着眼于中国现实、历史条件、时代要求创新而形成的社会建设理论,致力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政治整合,避免社会矛盾的解决以社会阶级对抗的方式进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从理论上看是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双重政治终结,从现实上看,完成了党从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到社会建设的执政党的真正的政治转变,调整政治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政治控制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相关论述迅速成为了备受海内外关注的重要内容。报告分为十三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在主观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客观性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体现的是"客体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既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也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体现的是"坚持和发展统一论"与"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一些差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他们在思想内容、理论成果和检验标准都有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以金融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演变为意识形态的较量、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相对生产过剩、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的新变化,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