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盾构法施工的过江交通隧道越来越多,其废水排水系统越来越受重视。以南京地铁3、10号线地铁过江隧道,纬三路、纬七路市政道路过江隧道为调研对象,主要从废水来源、废水泵站的排水能力、提升方案和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对2类隧道共有的爆管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调研结论如下: 为使废水排水系统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设计目标,首先应对废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应根据隧道长度和埋深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提升方案,同时必须考虑隧道内的消防管道爆管控制,以防事故废水对隧道安全造成影响; 最后应结合隧道断面,合理布置泵房,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方便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环线五角场立交的设计,着重论述了通过上跨高架、下穿地道经地面环岛、下沉式广场和人行通道.极大改善了五角场节点的交通问题.同时突出了五角场地区商业中心的桥梁结构景观要求,合理地解决了五角场中心处地铁、车行地道和桥梁主墩桩基的相互位置关系难题,妥善布置了巨型景观"蛋"形结构.通过桥梁外形及细节的景观设计,突出了中心城区立交设计的景观和桥梁结构的完美组合,为今后城市立交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保护区域内的枢纽立交为例,研究了此类立交的建设关键策略。从立交选型、桥梁孔跨布置、桥梁结构优化、路基填料设计、软基处理、框架墩盖梁施工、桩基施工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采取合理的设计及施工策略,成功解决了立交与地铁结构重叠、附加荷载超标、桩基施工期塌孔等关键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穿地道施工后,远期地铁盾构掘进势必对已建隧道产生影响。对上海北翟路上穿规划16号线节点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盾构掘进对已建地道的影响,为节点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在该节点详细设计时,宜将结构变形缝设置在盾构穿越范围之外,且应考虑加强的抗剪构造和防水措施。地道基坑施工时,格构柱和底板泄水孔布置尽量避让规划地铁线路。地道围护设计时,应采用易于远期盾构穿越的结构型式,且宜对盾构穿越范围进行必要的加固,减少盾构掘进施工对已建地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雪宝山互通式立交是G69银百高速公路重庆城口至开县段的一座服务型地下互通式立交,位于主线间距只有1 100 m的财神梁隧道和双河口隧道之间,所处位置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匝道布置不当则安全风险大。因此,如何选取地质风险最小的匝道布置方案,是该互通式立交匝道布置独有的特点。介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该类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思路,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片区待建的地铁4号线、金星北路、腾飞路立交节点为研究对象,根据规划、以往设计经验、部门意见和专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金星路主路快捷化采用桥梁、隧道4个比较方案。经综合比选后采用的分幅隧道方案获得了各相关单位一致认可,为后续市政道桥桥梁隧道与地铁立交选型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上海地区城市下立交工程的勘察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勘察方案的布置进 行了探讨,对地道基坑围护、基底抗浮设计的常用方案进行归纳比较,为今后下立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提出 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铁某立交隧道近接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健儒 《隧道建设》2003,23(5):31-33,38
南京地铁TA1标段南延右线隧道与菊花台二号隧道立交。介绍了这两座隧道的施工方案,分析了立交隧道的施工技术难点,探索了减小后修隧道施工对先修隧道影响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晖 《隧道建设》2006,26(3):58-59,94
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铁明珠线蓝村路站-浦东南路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泵站采用水平冻结加固情况下,隧道支护及结构施工过程,分析了隧道内矿山法施工旁通道对地表及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指出了矿山法施工技术在市政及地铁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复杂环境下非典型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敏  兰志光 《隧道建设》2018,38(7):1204-12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人们对地铁车站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为实现周边环境复杂时地铁车站的建筑功能,地铁建设过程中一些非典型车站建筑形式逐渐形成。[JP2]通过列举国内已建及在建的非典型地铁车站,从站址环境、控制因素、功能需求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非典型车站建筑设计原则,并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青岛江苏路站、南宁青秀山站为例详细分析,总结其设计思路的异同点,得出非典型车站设计特点及风险控制要点,从而提高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45-354
首先,简要论述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近10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涉及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工艺等系列关键技术。然后,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试验站工程,从总体技术定位、结构选型、结构体系3方面阐述装配式结构技术方案,系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接头综合技术、结构静力和动力力学行为、闭腔薄壁构件力学性能、榫槽接头注浆技术、接缝防水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和辅助施工装备、车站多专业一体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推广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最初是为解决长春严寒冬季施工困难问题而研发的地铁车站工业化建造模式,工程实践证明, 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不仅适用于其他城市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建设,同样适用于建造地铁区间、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地下管廊等其他明挖地下结构,适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3.
徐涛  王凯 《路基工程》2021,(2):166-170
以武汉金地中核凤凰商业城项目的大面积深基坑施工近邻运营的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为背景,对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施工对运营的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施工保护和控制措施建议,确保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近接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的沉降趋势较为吻合;在现有保护控制措施下,大面积深基坑施工对地铁车站及区间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小,车站和区间结构安全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14.
刘淑燕 《隧道建设》2019,39(5):795-801
为解决目前地下2层双线同站台换乘设计方案普遍存在的土建造价高、空间浪费大、换乘比例受到一定限制、车站前后区间交叉多、联络通道设置不方便、施工风险大等问题,通过对5、9、12 m 3种地铁车站站台层中间线路的左右中心线间距方案进行比选,选取12 m线间距方案为综合最优方案,扩大后的空间可设置设备用房或换乘站台;同时,根据实际换乘客流情况,选择合理的地铁线路左右线布置方案。通过实例分析可知: 通过采用新的布置方案,此类同站台换乘车站前后区间均可采用盾构法施工,不需要在区间设置竖向联络通道,从而可以减少明挖车站长度,降低车站和区间的综合造价,同时减少区间的平面交叉,降低施工风险;增设换乘站台的方案还可以增加车站同站台的换乘比例。  相似文献   

15.
蒋贵川  易术  林莉 《公路》2011,(5):104-107
对利用标识站解决高速公路网络化之后的路径二义性判别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图论为工具,对高速公路路径二义性判别问题进行了建模,提出了标识站布局的基本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标识站设备失效时,依靠冗余站点保障系统整体可靠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冗余站点设置布局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标识站布局的优化问题,对其中一类问题给出了通...  相似文献   

16.
罗亮 《隧道建设》2014,34(7):668-672
2012年起,广州地铁新线建设计划全面启动,多条地铁线路进入设计阶段。而地铁站厅商业开发既能提供便民服务,其收益又能支持地铁建设。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地铁站厅商业开发的特点、分类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商业开发的基本设计思路,并提出标准站、地下1层侧式车站、4线车站的客流组织模式及站厅商铺与自助设备的布置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总结,能为后续的地铁站厅商业开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上空间资源的利用日趋饱和,城市面临着“摊大饼”式快速扩张问题。随着地下隧道、地下车站、地下综合体等重点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工程呈现出微变形、小间距、大断面、大埋深、高精度、长距离和超大规模等特点,面临着“水、软、变形难以预测”三大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发展,给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装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近接施工技术、施工装备和数智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与创新,详细分析了软土富水地层位移和变形控制技术,提出富水地层冻结技术和跨地铁运营隧道综合辅助施工控制技术;介绍了集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和隧道装备核心共性技术,以及具有绿色化、智能化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超级地下工程装备。从设计、施工、监测、运维4个方面介绍了现代地下空间数智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强调通过地下空间信息的共建共享,构建可视化的地下空间信息平台,是实现“透明地下空间”的基础;对复杂地质条件灾害的预警与控制,是地下工程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控制管理系统,是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的关键;并指出未来地下工程需加强数智化技术应用,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暗挖风道断面大、施工难度大、风险较大、工期长,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研究集成闭式环控系统模式下的暗挖风道4种布置形式,即单独设置风道形式、与区间合建形式、加长主体结构与其结合设置形式、暗挖主体结构增加1跨与其结合的设置形式,分析了4种不同风道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廖公庄站为例,对不同风道形式下的车站建筑功能、结构特点、工程筹划及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风道与主体结构进行结合设置的2种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今后车站风道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顾伟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288-289,307,7
该文介绍了地铁车站施工对运营中地铁车站保护的施工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该工艺的施工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李洋  程鹏  李鹏  王宁  罗长明  毕程程 《隧道建设》2022,42(7):1207-1218
为研究曲线管幕施工暗挖地铁车站的关键技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从设计和施工2方面进行研究,给出曲线管幕施工过程中顶推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曲线管幕设备所需顶推力范围; 提出曲线顶管姿态与轴线控制措施; 得到曲线管幕施工地铁车站对周围地层的影响规律; 对曲线管幕的始发装置、导向装置及顶推力计算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