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过渡金属离子Mn~(2+)与柱状配体bis(4-pyridyl)acetylene(bpac)和[M(CN)_4]~(2-)(M=Pt,Pd)通过缓慢扩散法进行组装反应,得到了两个一维链状氰基桥联配合物Mn(bpac)_2(H_2O)_2M(CN)_4(M=Pt(1),Pd(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为同构体,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非对称单元由1个[Mn(bpac)_2(H_2O)_2]~(2+)阳离子和1个[M(CN)_4]~(2-)阴离子组成,Mn和M中心分别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和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之中,两者通过氰基交替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直线链.同时,文中研究了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种有效的构建三维M/S/Cu配位聚合物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一个新的基于鞍状单体[ MoS4 Cu4]的阴阳离子穿插的三维配位聚合物{[MoS4Cu4(4,4′-bpy)4][MoS4Cu4(4,4′-bpy)2I4·4H2O]}n.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cd,a=24.830(3)?,b=24.830(3)?,c=28.208(6)?,α=β=γ=90°.晶体结构分析显示,配位聚合物1由穿插的阳离子[MoS4Cu4(4,4′-bpy)4]2+和阴离子[MoS4Cu4(4,4′-bpy)2I4·4H2O]2-组成的三维钻石状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在晶体场与配位场理论的基础上,利用3d9离子在四角伸长八面体环境下的自旋哈密顿(spin Hamiltonian,SH)参量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铅锌磷酸盐玻璃中掺杂Cu~(2+)离子的SH参量,即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因子(A_∥,A_⊥),在这些公式中同时考虑了配体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对该参量的贡献;采用重叠模型建立了杂质Cu~(2+)离子局部结构参数与自旋哈密顿参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该离子的光吸收谱,通过拟合SH参量理论与实验值,获得了杂质中心[Cu O6]10-基团的局域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Jahn-Teller效应,[Cu O6]10-团簇中沿着四次轴方向的键长R_≈0.206 nm,而垂直方向键长R⊥≈0.202 nm,即该团簇具有四角伸长八面体的局部结构.基于上述局部结构关系所得的SH参量理论值接近于实验值.最后对上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磷光铱配合物因其稳定的化学结构、可调的磷光波长和发射寿命一直成为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将吡啶取代的氮嵌入的二氧桥多元环单元设计成环金属主配体L1,又以2-嘧啶苯并咪唑作为环金属辅助配体L2,最终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氮嵌入混配型磷光铱配合物Ir1.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溶液(λem=586 nm)和薄膜(λem=577 nm)中均展现出明显的橙红色磷光发射,且在薄膜中展现出较长的发光寿命(τ=6 885 ns).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物Ir1的最低激发三线态(T1)是由HOMO-1→LUMO+1轨道的跃迁为主导的,并且展现出明显的电荷从配体(L1)与配体(L2)之间的跃迁(3LLCT),配体(L1)自身的电荷从氮嵌入二氧桥单元到吡啶单元的跃迁(3ILCT).此外,由于该氮嵌入多元环单元强的π供电子特性,配合物Ir1的T1还表现为特殊的的配体(L1)到金属铱中心的电荷跃迁(3LMCT).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 Theory,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MgxNiy(x=1,2;y=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其振动频率、光谱和极化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gNiy和Mg2Niy团簇的稳定结构可在相应的MgNiy-1和Mg2Niy-1团簇的基础上加一个Ni原子得到;从光学性质分析,在MgNiy(y=1~5)团簇中,原子间的成键相互作用随y的增加而加强,MgNi2团簇的电子结构相对不稳定;在Mg2Niy(y=1~5)团簇中,电子结构随y的增加而越来越稳定,即结构更加紧凑,Mg2Ni2团簇中原子间的成键相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通过溶液法合成无色棒状化合物1,4-二异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四氯溴-锌(II),分子式为C_(12)H_(26)N_2·ZnBr_(1.25)Cl_(2.75)(1).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35.2 K时发生了可逆相变并伴随有8.4 K的滞后.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从室温相的Pmna空间群[a=13.746 9(13),b=10.160 8(10),c=13.160 4(12),V=1 838.2(3)~3和Z=4]变化到低温相的P2_12_12_1[a=10.0987(7),b=13.0778(10),c=13.6093(10),V=1797.4(2)~3和Z=4],这可以归属为铁弹型相变,Dabco环的扭曲可能是导致发生相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SmAlO3体系的导电能力,采用低价的Ni2+,Mg2+,Zn2+分别对其B位离子进行了部分替代,在高温固相反应下合成了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的混合导体SmAl0.95M0.05O3-δ(M=Ni,Mg,Zn),并利用XRD和直流四引线法对样品的结构以及电导率与温度和氧分压的关系进行了表征.电导率测量结果表明,掺杂显著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比未掺杂的SmAlO3的电导率增加了3~4个数量级,在所有掺杂样品中,SmAl0.95Zn0.05O3-δ的电导率最高,800℃时为3.5×10-1 S/m,活化能最小为0.43 eV.从电导率随氧分压的变化关系分析可知,在高氧分压环境下,SmAl0.95Zn0.05O3-δ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但以离子导电为主,由于P型电导具有随温度下降而减弱的特征,故使其氧离子迁移数随温度下降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于按照轴系质量自然分布进行分段的连续系统,给出计算的新方法。用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明晰直观的简单递推式:tgQ_i=ζ_itg(Q_(i-1)+ξ_(i-1)ω)+ω(?)_i/η_i (2-4)代替文献〔2〕、〔7〕中的矩阵形式,构造统一格式的规范函数:f(x)=U_(n+1)T_(n+1)/(S_(n+1)ωmultiply from i=1 to v(1-x/x_i~*)) (4-0)取代剩余力矩。这样,可以用单向求根方法代替超越方程求根的试凑法,达到快速不漏的目的。于是,可用方便精确的 T-Q 表取代 Holser 表。文中还给出强迫振动的相应计算式。由于这是分段均一轴系的分析解,故对某些壳体结构扭振的近似计算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Ti_(0.76)Cu_(0.08)Nb_(0.16)O_2(TCN),研究不同添加量Bi_2O_3对TCN陶瓷的致密化、烧结特性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i_2O_3的添加质量分数从0到4. 0%变化时,陶瓷的最佳烧成温度从975℃降低到925℃,同时TCN陶瓷的介电常数逐渐增大.在烧结致密化过程中,三叉晶界处有Bi元素富集,且在晶界处有纳米晶与非晶共存.另外,添加w(Bi_2O_3)为0. 5%的陶瓷最佳烧成温度为950℃,且具有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εr=94. 34,Q×f=15700 GHz,τf=320×10~(-6)/℃.  相似文献   

10.
卢道柱 《中国水运》2006,3(1):132-133
本文研究了序代数中关联滤子与主滤子的关系,通过关联滤子与主滤子的关系,得到下面几个有趣的结果.1、主滤子[a]是并半格、完全格和分配格.2、主滤子[a]是关联滤子当且仅当F1(ab)c=1和bc=1→ac=1或等价地F2c≤ ab和c≤ b→c ≤a.  相似文献   

11.
倪湧 《航海》2003,(3):32-34
[案情] 原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金华分公司 被告:法国达飞轮船有限公司(CMA CGM S.A) 2000年8月29日21:25,“达飞塔尼亚”轮离开上海港驶往宁波。当时正值台风季节,据气象预报,8月31日02:00前后,台风中心位置在31°5N,123°2E,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12级。8月30日01:30,船舶在长江口锚地抛锚,锚链长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多道次热轧成形过程中316L/Ni/EH40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演变的规律,基于二辊轧机对复合板进行5道次热轧试验.对各道次轧后样件进行取样,采用金相显微分析技术对各道次轧后样件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界面的孔洞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对界面的硬度值分布进行测试,通过拉剪试验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累计轧制的进行,界面的孔洞逐渐闭合;压下量增大导致316L层的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化,而在轧制过程中,EH40层的组织受轧制温度的影响发生变化;316L层和Ni层的硬度值随轧制的进行逐渐增大,EH40层的硬度值在第2道次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复合板样件的结合强度在前4道次轧制时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且5道次轧后相比4道次轧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液法将1-乙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与溴化锌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结构相变材料,其分子式为[CH_3CH_2-DabcoH][ZnBr_4].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化合物在215.13 K左右发生了可逆相变并伴随着5.78 K的热滞后.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化合物从室温相的Pnma空间群(a=11.446(3)?,b=10.195(3)?,c=12.682(4)?,V=1 480.0(7)?~3和Z=4)变化到低温相的P2_1/c空间群(a=9.99(2)?,b=12.49(3)?,c=11.29(2)?,V=1 406(5)?~3和Z=4),发生了结构相变,Dabco环的扭曲及镜面的消失可能是导致相变发生的原因.对化合物进行介电性能测试,在180~223 K的范围内,其介电实部(ε′)有明显的介电转变.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TB-2型微电脑力矩(超载)限制器是我厂根据国家标准GB12602-90<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自行研制的.该系统由专用电阻应变式荷重传感器、幅度(角度)传感器及微电脑显示仪组成,融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起重机技术为一体,是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智能产品.应用该系统,对确保门机、桥吊等港口机械的安全运行和起重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x)2/3 Ca1/3 MnO3/0.33(ZnO,Fe304)(x=0,0.04,0.08)锰氧化物复合材料.Rietveld全谱拟合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第2相(ZnO,Fe3O4)和锰氧化物没有发生化学反应,ZnO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而Fe3O4以晶态的形式存在.第2相的掺入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A1(NO3)3·9H2O、Nd(NO3)3·6H2O、Y(NO3)3·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纯相的Nd:YAG纳米粉体。借助FT-IR、TG/DTA、XRD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Nd:YAG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根据表征结果,推断了合成机理与成相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Y和Al元素按照3:5的比例均匀沉淀下来,形成包裹型结构的前驱体4[Al(OH)3]·6[Al(OH)CO3]·3[Y2(CO3)3·3H2O]·3.74H2O,煅烧时无定型的前驱体经由六方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的YAlO3(YAP),在1000℃直接转变为立方结构的Nd:YAG纳米粉体,晶粒大小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7.
根据选定的船用设计点参数(G、n、Pa、T_a)和顶切尺寸F/F_I值,我们可以按照下述步骤求出顶切风扇级通流部分尺寸[9]: 1.根据航空风扇级(照例还应包括外函道喷口及低压其余级的影响)各叶列沿径向的详细的气动计算或实验结果,求出在航空设计点参数下,风扇级内外函分界面流线位置(图13),并计算出以各列叶栅进口动压头为权函数的风扇级内函部分加权平均的通流面积F_o值。 2.修正叶顶端部壁面影响,估计顶切尺寸(面积)F_I。这里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按文献[4],[5]推荐的估计端部壁面附面层位移厚度δ的方法,修正轴向位置不同的影响,就可以求出沿通流部分各叶列的附面层厚度δ,从而得出顶切尺寸I[3]。另一种方法,如图14所示,是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presents Ni S/graphene/carbon nanotube(Ni S/GNS/CNT) composites as electrode material for th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 in sea flashing signal systems. Ni S nanosheets were closely anchored on the conductive GNS-CNT networks. As a result, the Ni S/GNS/CNT electrode showed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377F·g-1 at 2m V·s-1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pure Ni S(1599F·g-1).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nductive carbon and the pseudo-capacitive Ni S. The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may provide application in the sea flashing signa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金属Co和Ni替代Li_2MnO_3中的部分Mn,并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Li_2Mn_(0.5)Ni_(0.5)O_3和Li_2Mn_(0.5)Co_(0.5)O_3正极材料,通过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测试和恒流充放电实验,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_2Mn_(0.5)Ni_(0.5)O_3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08.9 mAh·g~(-1),库伦效率为92.1%,循环40圈时容量保持率为93.7%,Li_2Mn_(0.5)Co_(0.5)O_3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2.6 mAh·g~(-1),库伦效率为98.2%;循环50圈时放电比容量为332.6 mAh·g~(-1),充放电性能较好;Li_2Mn_(0.5)Co_(0.5)O_3材料锂离子扩散电阻小,氧化还原峰极化小,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Co掺杂所得Li_2Mn_(0.5)Co_(0.5)O_3材料相比于Li_2Mn_(0.5)Ni_(0.5)O_3材料,不仅具有更完好的晶型结构,还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浸渍 - 还原法对制备SPE膜 - 电极组件的影响,对浸渍 - 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通过方程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有利于还原过程中控制晶核生长速度,从而获得微细的铂颗粒;为了在膜的内表层形成精细的铂颗粒,要求离子膜内扩散是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同时还要求有快速的界面化学反应及较高的还原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