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轨道上运行的列车,无论是铁路列车,还是地铁列车,必须有健全的“耳目”。若是“耳目”失灵,可能导致列车追尾、列车冲撞等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运行列车组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列车的运行过程,针对同类型运行列车组、高中运行列车组的易调整性以及中高运行列车组的调整难度与各种运行列车组的晚点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规则。仿真结果表明运行列车组能够更好地反应高速列车的晚点情况,给出的调整规则对高速列车的运行调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在高速列车车顶安装升力翼后引起的列车周围流场剧变,以三车编组1∶10缩尺比某型CRH高速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升力翼的2种高速列车时均和瞬时列车风的发展规律;利用涡旋识别方法探讨了尾迹区瞬时涡结构分布特征,通过比较尾迹区不同流向位置的列车风分布特征与尾流涡旋移动规律,验证了列车风速度峰值与尾涡非定常特性的相关性,采用频谱分析方法获得了尾迹区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升力翼的几何外形结构加剧了车身表面边界层分离,令列车顶部和侧表面边界层厚度增大;升力翼使列车风速度峰值增大,其中在轨侧和站台位置最大时均列车风速度分别增大了1.556和1.327倍,且相较原型列车第2个峰值位置延后;由于翼尖涡不断向下游发展和累积,升力翼列车尾流结构表现为大尺度涡对中夹杂着一对更为破碎的细小涡旋,相较原型列车,涡旋与地面之间的剪切作用更强,升力翼列车尾流时均列车风速度在展向分布上有所增大,但垂直分布上有所降低,并在水平面上出现更明显的剪切分离;升力翼列车尾迹中包含较多破碎的小尺度涡,进而影响了尾迹涡脱落频率,使之比原型列...  相似文献   

5.
黄育良 《轨道交通》2010,(12):82-84
屏蔽门系统主要是为站台与轨道提供一个隔断的屏蔽,以保证旅客乘车的安全。然而,由于列车运动的时候存在晃动,为了防止屏蔽门与列车发生摩擦碰撞,地铁对屏蔽门提出了要与列车动态包络线保持一定距离:屏蔽门与列车间不可避免存在间隙,如果乘客被阻隔在轨道区,则会造成危险事故。针对屏蔽门与列车间隙会对乘客构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在屏蔽门与列车间设置全防护型红外光幕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京山线滦河老桥上货物列车脱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列车桥梁时变系统空间振动计算模型及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分别对京山线滦河老桥上行线及下行线货物列车脱轨全过程进行了计算,采用判别列车脱轨的能量增量准则,得出下行线货物列车脱轨,上行线货物列车不脱轨的结论,此结论与实际符合。同时还对引起该桥下行线货物列车脱轨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桥梁横向刚度不够是引起脱轨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桥梁横向刚度是保证桥上列车安全运行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编组均衡发车导致的大小编组列车利用率不均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轨道交通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大小编组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列车编组和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大小编组列车间的满载率均衡程度最大为目标,并设计嵌套遗传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当列车编组和发车频率一定时,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平均满载率相差 50%,非均衡发车时两者仅相差 0.8%,这说明非均衡发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满载率均衡性;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列车编组辆数不宜相差过大,非均衡发车时可以通过调整发车间隔的方法提高列车满载率的时空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评价指标、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可调整性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经济评价指标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后评价指标角度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对今后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优化长距离高速铁路列车的停站方案,应平衡好提高大站间快车比例与增加中小站列车服务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于减少列车中小站停站次数,增加相邻大站间站站停列车等策略,以旅客的列车停站时间损失和换乘等待时间损失总和最少为目标,建立列车停站方案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 对京广高铁现状列车停站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案与实际方案相比:大站间快车数增加94.4%,增强了高铁竞争力;相邻大站间站站停列车和中小站列车频率至少为1 列/(3 h),提升了旅客换乘出行的便捷性;旅客时间损失减少40.08%,总体出行效率得到较大地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铁服务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流,将列车运营服务质量、列车响应性服务质量、车站服务质量作为外生潜在变量,再搭乘意愿作为内生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 高铁服务质量和乘客再搭乘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利用AMOS20.0 软件对初始模型和实证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营服务质量、车站服务质量、列车响应性服务质量对高铁乘客再搭乘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列车运营服务质量对再搭乘意愿的影响程度最 大,其次是车站服务质量,最后是列车响应性服务质量,并且列车响应性服务质量对列车运营服务质量、车站服务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第一,从乘客需求出发,坚持乘客至上的理念,加强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列车运营服务质量;第二,改善车站候车环境,完善车站设施设备,提高车站服务质量;第三,加强与乘客的交流沟通,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列车响应性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乘客再搭乘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交通》2010,(4):60-60
7月19日凌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发生列车相掩事件,致使61人死亡,120多人受伤。据悉,当地时间凌晨2时左右,一列快速列车即将驶离西孟加拉邦赛恩提亚站时,车尾被另一列驶进车站的列车撞上。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被撞列车尾部一节车厢项部拱起,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轨道涡流制动的制动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涡流制动的原理,引入了“迎流的”有限地计算具有速度矢量项的有限元方程,根据电磁力的麦克斯韦定理计算了列车的制动力,结果表明:轨道涡流制动的制动力在列车低速区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列车高速区则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下降,在某一列车速度下,制动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列车气动阻力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槽的列车模型试验探讨列车气动阻力特性,讨论列车车型以气动阻力的影响,并得知流线型化的列车阻力系数可减少63.2%。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7,(4):16-16
4月3日,在巴黎和法国东北部的斯特拉斯堡两市之间新建的高速铁路铁轨上,一列银灰色的“V150”列车创下新纪录。列车启动10分钟后,列车首先达到时速515.4公里,打破了法国高速列车保持了17年的世界纪录。在行驶73公里后,列车时速达到574.8公里。  相似文献   

15.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3,(12):32-33
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分公司承担着上海轨道交通所有电动列车和内燃机车的维护保养等重要任务,在为上海630列列车提供日常的维修保养外,还肩负着为每一辆列车开展架修和大修的任务。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方程,他对当前上海地铁列车国产化以及上海轨道交通列车维修保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单线提速区段通过能力和旅行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提供在铁路单线区段开行快速列车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单线提速区段开行快速列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单线区段快速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单线区段快速列车扣除系数随速度提高呈减小趋势的重要结论;并通过单线区段快速列车会车和越行次数的关系分析,提出了快速列车开行数量和开行速度对单线区段货物列车旅行速度影响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工业设计视角对城市轨道列车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列车的安全性、舒适宜人性、美学和文化特性,使其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首先,结合相关标准,阐述了我国6类城市轨道列车的主要外形特征;然后,概括提出了城市轨道列车端车和中车车体造型设计、车体涂装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共性约束因素和关键参数取值范围,总结给出了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相关要点;接着,围绕司机室驾驶界面和客室旅客界面,对我国城市轨道列车车内环境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这两大界面设计各自研究的现状及侧重点;最后,对我国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列车-线路-人文多要素耦合理论与设计方法、列车车内空间及界面系统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价技术和列车车内视觉环境评价与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京沪高速铁路初期高中速列车运组织模式为前提,分析,比较了高速铁路和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共性和不同,阐述了基于网状线路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主要思想,运行图结构以及高中速列车运行图编制和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京广、京沪线开行5000t级重载列车的工作,通过列车动力学及制特性人析,并结合有关试验数据,对列车操纵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5000t级重载列车的合理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复线铁路旅客列车提速引起客货列车速度差增大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针对旅客列车提速,货物列车不提速以及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都提速两种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例分析,确定了基于区间通过能力影响极小化条件的客货列车速度差合理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货列车速度合理匹配的原则与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