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余峰  李永亮  杨红辉 《中外公路》2004,24(4):150-15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而常作为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和寿命。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常出现的收缩裂缝病害,文中提出了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量室内试验表明,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抗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煤气化多孔炉渣制备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的干缩抗裂性能,该文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炉渣、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的干缩应变、失水率和干缩抗裂系数.结果 表明:与水泥稳定碎石相比,水泥稳定炉渣的最佳含水率高、失水周期长、干缩应变小,干缩抗裂系数明显提高;粉煤灰具有缓冲压力、填充密实、胶结骨料的作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的劈裂强度高于水泥稳定炉渣,而干缩系数低于水泥稳定炉渣,因而具有更大的干缩抗裂系数.工程试验也表明,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具有良好的干缩抗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较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有很多优点,是路面基层结构类型发展的趋势,但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必须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施工控制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最大粒径为53 mm的水泥稳定碎石(CTB-50)抗冻性能,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级配类型、水泥剂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冻融强度劣化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能先急剧降低,冻融7次后抗冻性能不再有显著变化;水泥稳定碎石存在冻融强度极限劣化系数,CTB-50为0.845,比CTB-30的0.795提升了约6.3%;相同冻融次数后CTB-50与CTB-30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值至少为1.15,且随冻融次数增加,强度比值增大,可达1.27;随水泥剂量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冻融强度劣化系数有所增大,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蒋银萍 《公路与汽运》2010,(4):111-113,140
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按配合比设计要求制作试件进行试验,验证了强度形成分析的正确性,并确定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中粉煤灰含量,提出了延长龄期确定设计抗压强度的建议;简述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耐用性试验采用6.5%掺量水泥(超剂量水泥),配制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采取掺减缩剂、基层预锯缝、橡胶沥青下封层等技术措施,达到提高基层耐用性的目的。并提出耐用性指数评价基层的方法,采用弦式应变计测取基层和路面的干缩应变、温度应变、荷载作用应变等数据,为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耐用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六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夏季施工工期短的工程条件,提出在该地区采用具有水泥稳定类基层和二灰稳定类基层双重优点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并通过对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4种级配基层混合料进行强度、刚度、抗冻、干燥收缩、温度收缩5个方面的室内试验,对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结构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推荐在该地区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碎石基层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体积法进行设计;在综合考虑强度、刚度性能的前提下,低温冻胀、开裂病害突出的地方,应优先选择T中限级配;在高温、干缩裂缝病害较突出的地区,应优先选用T下限级配。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144个试件和现场300 m试验段13个试件的试验研究,进行了掘进煤矸石基本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水泥稳定掘进煤矸石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水泥稳定掘进煤矸石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小值为6.2 MPa(水泥掺量4%),满足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基层要求;最大值为9.2 MPa(水泥掺量6%),比《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中要求的强度最大值提高了31.4%。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现场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模型。室内冻融循环试验表明,水泥掺量5.5%的室内试件抗冻性能较好;微观结构表明,由于现场施工工艺(碾压、铺摊等)的影响,现场试件出现少量裂缝。  相似文献   

9.
孙廷选 《公路》2004,(9):136-141
基于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不足,利用粉煤灰的填充作用和火山灰效应,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水泥剂量的30%、40%、50%、60%和70%等量替代水泥的方法成型了大量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试件,并进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按30%等量取代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抗裂性能。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水泥粉煤灰碎石的路用性能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以减少基层收缩裂缝,从而提高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使用性能。与国内规范推荐级配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作比较,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砂砾在多年冻土地区低温条件下应用普遍出现了板体性差、强度低等问题,综合考虑早强、抗冻、微膨胀、延迟时间、方便施工等因素,研制了水泥稳定类材料低温施工使用的CS-1型水泥复合外加剂。为了检验CS-1型水泥复合外加剂的实际使用效果,对掺入外加剂基层混合料的强度、收缩、抗冻和疲劳等关键路用性能与未掺外加剂基层混合料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并在青藏公路整治改建工程中进行了试验路验证。研究表明,CS-1型水泥复合外加剂可以明显加快混合料低温早期强度的形成,显著提高混合料低温下的早期强度,提高水泥稳定砂砾低温区的抗温缩开裂能力,改善抗冻耐久性,在低应力水平作用范围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适宜于多年冻土地区等低温条件下的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5种水泥稳定不同比例钢渣一碎石道路基层材料进行了干缩试验,试验结果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显示:钢渣一碎石材料的失水率与干缩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时间越长增加得越缓慢。干缩应变随失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比例钢渣一碎石的干缩应变与失水率的关系趋势大体一致。干缩系数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前7天的增加迅速,而后逐渐变缓;钢渣比例越大,干缩系数越小。合理利用钢渣作为道路基层材料,不但可以实现环保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还可以有效减缓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扬州高邮钢渣为原材料,开展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混合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浸水膨胀率最大为1.07%,满足≤2%的技术要求。当水泥剂量为4.0%时,按照设计级配,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混合料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回弹模量、抗冲刷性能等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蒙古地区的细砂代替细集料配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研究了室内细砂含量对混合料强度、抗冻性和抗压回弹模量等技术指标的要求,结果表明细砂的掺量为10%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可用作高等级公路的基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单双成  陈满 《中南公路工程》2013,(3):192-195,218
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时形成的废弃混凝土块的有效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破碎、筛分后的废弃混凝土性能研究发现:再生料中含有部分结晶水,会影响最佳用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再生粗集料和天然碎石具有相当的力学性能。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通过性能测试发现: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较好的强度,抗冻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水稳天然集料的抗压回弹模量相当;抗收缩变形性能较差。控制再生细集料掺加量可以非常好的满足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骉  王秉纲 《公路》2006,(5):169-172
水泥稳定粒料等多孔性基层混合料在多年冻土等冻融循环频繁剧烈的地区应用时,设计中应重视抗冻融耐久性的试验评价,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试验方法。以多年冻土地区广泛使用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混合料为对象,通过控制试件湿度,模拟基层实际使用中的最不利湿度状况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和试件湿度状况对基层混合料耐冻系数的影响。研究得出:模拟混合料使用最不利湿度状况进行冻融试验时,水泥稳定砂砾的耐冻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约8次循环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湿度对多孔性基层混合料的抗冻融耐久性评价结果有明显影响,不宜直接采用水泥混凝土的饱水冻融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多孔性基层混合料的抗冻融耐久性评价,采用控制试件湿度模拟基层的最不利湿度状况进行冻融试验,以10次冻融循环时弯拉强度损失表示的耐冻系数作为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稳定,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低碳可循环建造技术的提升,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回填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研究采用0%~50%不同再生骨料掺量制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并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增加会使得稳定碎石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下降,其中,抗冲刷性能受再生骨料掺量变化最为敏感.综合各主要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建议建筑垃圾回填道路基层材料中再生骨料的掺量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8.
徐方  周明凯  沈卫国  朱婧  李静辉 《公路》2007,(6):149-153
利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钢渣砂作为新型路面基层材料,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二灰稳定钢渣砂、粉煤灰稳定钢渣砂、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砂等3种路面基层材料的强度性能,并提出了各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与传统路面基层材料进行对比,发现无机结合料稳定钢渣砂路面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经济性能优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将粉煤灰当成细集料考虑,采用不同的配合比制备试件,对其抗冲刷性能、疲劳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不宜过多,尽量不超过10%;当粉煤灰掺量为10%时,冻融前强度比较高,但是冻融后强度损失较大;考虑抗冲刷性能和抗冻性能,水泥掺量不宜小于5%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矿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应用于黄泛区道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基于粉煤灰、矿渣、脱硫石膏、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制备了粉土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掺量(4%、6%、8%、10%)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加州承载比(CBR)、水稳性能及抗干湿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固废基硫铝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与其他固弃物协同制备的固化剂固化效果最优;固化剂掺量不低于8%时,固化土强度满足JTG D50-2017要求;固化土CBR值高于75%,满足JTG D30-2015中路基填料承载比要求;基于X射线衍射分析和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发现固化土中存在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和钙矾石晶体(AFt);这些物质通过填充缝隙、挤密、黏结土颗粒,增强土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