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传力性能、接头折减系数和极限状态,通过模型试验、接触单元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型多排高强度螺栓连接各栓传力特性取决于外荷载、接触面状况、等效截面刚度等因素,多排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以首尾两排螺栓处芯板与拼接板接触面上滑移量达螺栓与栓孔间的设计空隙值、头排螺栓承剪孔壁承压作为判定指标;长列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头尾排螺栓传力比最大;实桥栓接节点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长接头螺栓传力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的受力机理和极限状态,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荷载水平、螺栓排数和螺栓间距等因素对头排螺栓传力比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正在制定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送审稿第二稿中将长接头排螺栓传力比由早先几稿中的0.35改为0.30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的受力机理和极限状态,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荷载水平、螺栓排数和螺栓间距等因素对头排螺栓传力比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正在制定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送审稿第二稿中将长接头排螺栓传力比由早先几稿中的0.35改为0.30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钢梁桥的连接以工厂焊接、工地栓接为主要方式。但当钢梁桥跨度和截面不断加大时,工地高强度螺栓连接就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对此,许多国家均采用现场焊接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俄边境黑河大桥是"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建设重要工程,桥梁栓接构件采用由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0.9S级耐候钢高强度螺栓NHL10。其检测结果表明:NHL10的耐候指数大于6.5,螺栓的力学性能、连接性能均满足10.9S级高强度螺栓及黑河桥技术条件要求,螺栓副的扭矩系数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抗滑移系数大于0.55。在Walpole酸性溶液中0.8倍缺口拉伸强度加载条件下试样保持100 h不发生断裂,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条件下,耐候性能达到了普通高强度螺栓的1.5倍以上,与非耐候钢高强度螺栓相比,具有优异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抗延迟断裂性能,可大大减少螺栓断裂的风险,提高桥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比较得出,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大,摩擦系数相应增加的结论,为钢桥设计采用大直径高强度螺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还介绍了喷铝工艺中一些工艺因素对栓接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用于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4种常用钢塔柱现场连接形式优缺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以南京长江三桥为例,对索支撑桥梁钢主塔节段现场连接形式进行研究。通过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得出主要荷载工况下节段现场接头处钢塔柱的内力,并根据内力结果对"端面金属接触 张拉型长螺栓并用接头"形式进行构造设计和计算,得出该接头形式在1个节段连接处的具体工程数量:Φ30张拉型长螺栓64套,水平抗剪用M24高强螺栓120套,钢板用量11.2 t。与"端面金属接触 高强度螺栓并用接头"相比,"端面金属接触 张拉型长螺栓并用接头"的用钢量虽然略有增加,但其景观效果、施工性及涂装耐久性均良好,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钢塔节段现场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钢桥连接的重要方式,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究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在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索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研究的道路。本文介绍了我国钢桥高强度螺栓用钢、摩擦面处理技术、安装施工技术、相关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在高强度螺栓连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准确控制轴力的施工方法、不受环境影响的表面处理工艺、具备防锈功能的高强螺栓材质、改善栓群受力的大直径规格将是我国高强度螺栓连接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1年,原铁道部有关部门委托中铁大桥局对1992年发布的《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进行修订,课题组在对多座大型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施工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钢桥建设的发展,对现行铁路行业标准的条文进行梳理,其中对铁路钢桥中高强度螺栓的制造工艺、延迟断裂、质量检查、配套标准、栓焊混用连接、施拧方法及工具设备等问题予以探讨,对拟修订的相关内容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三种连接方式(胶接、栓接、胶栓连接)的T型节点进行静力试验,利用Patran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数据建模分析,对比其力学性能方面的优缺点,并对影响节点连接的胶接长度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胶栓连接结合了胶接和螺栓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的优点,胶栓连接节点的承载力高、刚度大,同时具有一定的延性。胶接长度超过一定范围对节点受力影响不大,反而降低了节点的延性,胶接长度35~50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