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琦 《水运工程》2020,(S1):141-146
潍坊港处于莱州湾的中部,岸滩水深较浅且变化平缓,泥沙运动较为活跃,泥沙淤积对航道的运营维护影响较大。通过建立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再进一步模拟航道的冲淤情况,预测航道回淤分布规律以及航道沿程的淤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均较高,预测航道年淤积量约为391.3万m3。  相似文献   

2.
黄骅港航道维护常年受大风淤积困扰,由于风后淤积情况不明,难以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维护疏浚工作。基于黄骅港航道骤淤与大风过程之间的强相关性,提出预测黄骅港航道大风淤积分布及淤积量的快速预测方法,采用大量实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构建拟合数据集,从而建立大风淤积快速预报模型及预报系统。以两次实测大风过程及其淤积数据为例,对提出的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可为黄骅港航道风后应急疏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船闸的通航问题至关重要,泥沙淤积严重将会导致航道水深不足,影响通航。针对犍为船闸下引航道及口门区泥沙淤积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泥沙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泥沙淤积成因,提出改善航道泥沙淤积的措施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受枢纽下游河床地形及引航道和口门区边界条件影响,形成大范围的回流,泥沙淤积范围和厚度较大;采取改善措施后泥沙淤积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航道港池泊位水深,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航道疏浚,准确测量水体中含沙量量值,可为港口及航道区域泥沙淤积量的计算、预报和后报提供准确的含沙量测量数据,这对于港口航道维护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体中含沙量测量的准确性问题,研究了0.1~30 kg/m3范围的含沙量标准场的配制及测试技术,采用烘干称重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6.
针对盘锦长航道水深测量中的潮位控制问题,通过对潮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盘锦航道具体情况,采用基于潮汐调和分析的潮位推算技术,建立潮位推算模型,对海上长距离航道进行潮位控制。通过海上定点实测潮位、推算潮位数据比对及不同时间段航道沿线水下地形测量数据比对得出,2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资料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充分表明基于潮汐调和分析的潮位推算技术准确可靠,能够满足水深测量精度需要,可以在同类型的长航道水深测量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航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回淤量研究对航道后期的维护尤为重要。以高栏港进港航道泥沙回淤为研究对象,结合黄茅海海域的海床历史演变情况,分析高栏港区航道泥沙来源,研究航道附近泥沙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栏港所在的十字水域海床近年来处于淤积状态,1977—1989年,平均淤积强度为3. 42 cm/a; 1989—2003年,淤积速率减缓,约为0. 86 cm/a。高栏港区航道年淤积量由常年淤积和台风骤淤两部分组成,航道每年发生明显骤淤1~2次,骤淤量一般为常年淤积量的30%~50%,骤淤引起的平均淤积厚度为0. 32~0. 60 m,骤淤量的大小和分布与台风路径及强度有关。研究成果对于航道维护时间及频次确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航道常年性维护的实施,可及时对航道的突发性淤积进行维护疏浚,保障通航安全、有效提高航道维护水深保证率,使港区得以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厦门港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湛江湾外航道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基于近期湛江湾外30万t级航道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多年海图等资料,分析了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特征,并对其淤积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湛江湾外深水航道淤积主要集中在B点东西两侧K17+000~K31+000,航道平均淤强在0.44~0.65 m;中线北侧航道淤积强度和淤积量均大于南侧,且这种淤积态势将继续存在;航道南北两侧浅滩就地搬运的泥沙为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来源,航道B点附近海域北侧浅滩泥沙在侵蚀后自北向南搬运,形成底沙输移,是目前航道B点附近淤积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南侧浅滩不会对航道的淤积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的回淤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水文泥沙条件下,港珠澳大桥建设后,伶仃航道内淤积厚度及淤积量呈减少态势;铜鼓航道内淤积厚度及淤积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道测量已经完全采用GPS配合数据式测深仪实现水深和平面定位数据的采集,但如何在基本比例尺下提高水深测量精度,科学宏观掌握航道基本特征,更好地为航道维护管理服务,提高航道维护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成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从水深数据处理方式改进上入手,分析了传统处理与新的处理方法的异同,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涂德 《港口科技》2024,(3):31-35+44
为维持上海市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及时掌握内河闸控航道泥沙冲淤发展状态,基于2021—2023年上海市内河航道水深地形检测数据,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模型,采用断面比较法计算上海市内河闸控航道的回淤强度,并对航道冲淤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完成整治的闸控航道基本为淤积状态;对于以往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养护年份距今较近的航道回淤强度普遍大于养护年份距今较远的航道;多年未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大部分为淤积或冲淤平衡状态。为确保船舶通行安全,结合闸控航道冲淤状态提出建议:对于冲淤严重及规律不一致的航道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航道水深的变化情况;引入新的测量技术,提高航道检测成果的准确度,使检测数据更加贴合航道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反映航道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苏丽  王涛  刘陈  解中柱 《水运工程》2016,(7):158-164
受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影响,三峡库区上洛碛河段发生泥沙累积性淤积,泥沙主要落淤在河段深槽及边滩,淤积量不大,但上洛碛河段在消落期航道尺度富余不大,边滩少量泥沙淤积也能恶化该处航道条件。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对2011—2012年度上洛碛河段航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落期相应的航道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潮流、波浪和泥沙数学模型,对海庙港区两个平面布置方案的水文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通过波浪数模研究发现,在底坡较缓的淤泥或粉沙质海岸,当航道内外水深相差较大时,与航道轴线夹角较小的波浪大部分被折射到航道两侧,而不能进入港内。因此,该向波浪对港内泊稳状况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泥沙淤积计算发现,将港区口门位置由原-2.2 m处移到-2.8 m处,航道年淤积量将减少16.53万m3。  相似文献   

15.
近海航道在使用过程中因潮汐、波浪、水流等因素对泥沙运动的影响会造成航道回淤,从而需要定期维护.而合理的航道布置和边坡设计将减少运营期内维护成本.根据沙特扎瓦尔港港区自然条件、水深测图等资料,分析航道淤积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模研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航道浚后边坡,以期降低航道在运营期内维护费用.结合理论数据和一段时间内航道运营后复测数据分析,扎瓦尔港外航道走向和边坡设计是合理的且是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16.
伶仃洋铜鼓海区海床演变分析及铜鼓航道淤积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伶仃洋铜鼓海区的水流、泥沙实浊资料和水下地形图,以泥沙运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铜鼓海区滩槽演变规律;从泥沙回淤的角度探讨开挖铜鼓航道的年淤积量和平均淤积强度,为估算铜鼓航道开挖后的泥沙淤积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伶仃洋是华南具有重要航运功能的河口湾,在其东西两岸分布着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西部港区、中山港等重要港口,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是广州港和深圳港的重要出海通道。伶仃洋港口航道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问题。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分析、泥沙水槽试验、港池淤泥密度测量与分析等手段,对伶仃洋港口航道的泥沙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包括泥沙运动动力条件特征、泥沙来源与运移形式、悬沙和底质特征、港口航道泥沙淤积特征及机理、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浮泥及适航水深利用等,并根据伶仃洋港口航道泥沙特点提出南沙港区港口航道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凤亭  俞斌 《水道港口》2001,22(3):133-137
根据现场实测资料 ,分析了铜鼓海区水流泥沙特征 ,并利用经验公式 ,计算了不同航道方案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感潮河段挖入式港池泥沙淤积机理的基础上,对回流淤积、异重流淤积量及缓流淤积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长江下游某大型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的淤积量及淤积强度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挖入式港池内以异重流淤积为主,港池口门附近的回流区淤积强度最大。文中还对挖入式港池淤积量与港池内水深变化、港池水域面积变化及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长江裕溪口港及其航道在1958年建成后,发生严重的淤积,严重影响航运。根据地理调查,140年历史航道图的比较,以及港口与航道水深的测量,对裕溪口港址及其航道的选择与整治问题作了评论。作者着重研究了长江裕溪口河段的河床演变与裕溪口港及其航道淤积的原因。这些研究结果可供进行长江中下游与其他冲积河床港址选择与整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