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租车排队待客系统是大型枢纽交通集散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出租车上客点短时客流集中的特点突出,处理不当易造成乘客大面积拥挤滞留。基于此,该文通过对现有出租车排队待客系统作了充分调研,从车辆间交织或冲突、人车冲突或干扰及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在对常见排队接客系统优缺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并列式立体化出租车排队待客系统,能够较好地规避现有排队系统的不足,更好地适应超大客流枢纽的运营需求,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合客运枢纽中出租车上客点比下客点的短时客流集中特点更突出,采用合理的出租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出租车泊位的运行效率,满足短时间疏散客流的要求。抽象出3种典型的上客点出租车管理模式,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上客点的运行效率和设置方式,并用微观仿真模型对于3种出租车上客点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模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例,介绍了枢纽交通配套设施中出租车上下客点规模的确定方法。通过对现场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实际运营中交通枢纽的交通特征及参数,给出枢纽配套设施出租车上下客点规模需求预测方法,为综合交通枢纽陆侧交通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等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虹桥机场T2航站楼出租车上客点系统的设计及现场组织管理方法.通过对调查获取的交通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着如何提高既有交通设施通行能力,对虹桥机场出租车上客点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为已建和新建的机场出租车上客点设计及运营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状城市交通与高铁枢纽接驳耗时过多问题,以长沙西站高铁枢纽为例,研究提出高效的进出站快速集散系统,以协调整个城市的对外交通。首先,对大型交通枢纽片区的外部和内部快速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对服务于高铁枢纽旅客进出站的快速集散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双井”模式,适合于客流量大且客流来向分散的大型交通枢纽;二是对内部到达高铁枢纽的小汽车、出租车交通的进出站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次,对站前广场周边各类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研究,确保枢纽服务范围内的交通高效可达。最后,对服务于高铁周边商务区的地下环路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地下环路适用情况和单向逆时针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地库联络线连通周边地块,利用立体交通组织的方式,从空间上分离高铁枢纽进出站交通与周边商务区交通,减少交织,提高高铁枢纽片区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6.
依附铁路而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随着我国铁路大建设而大量涌现,其规模、布局等的规划设计方案需通过交通仿真来检验、评估和优化。文中结合仿真软件Vissim,对沪宁城际常州站综合客运枢纽进行了交通仿真,结合定量分析法,对机动车进出站车流密度、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乘客通道客流密度、乘客通道通行能力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出租车的服务分级按服务语言种类分为二种,一是面向所有乘客提供标准服务语种的普通出租车;二是为乘客提供除标准语种以外其他服务语种的特种出租车。除此之外,按服务方式还区分为兜街出租汽车和电召出租汽车两类,韩国出租汽车甚至还分普通型和豪华型两种。豪华型出租汽车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站前广场设施容量进行规划,同时建立基于换乘方式分配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编程进行求解,然后对广场换乘容量的瓶颈与换乘客流组织方式分析,提出了较优的换乘方案.在方案改进后利用Arena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站前广场换乘组织方式与乘客流线进行动态仿真,并生成旅客人数、走行时间、排队等待时间和队长的报表,证实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文中充分考虑旅客换乘时间与距离,并对换乘客流的比例进行优化.提出了在换乘枢纽运行的高效性、换乘枢纽布局的合理性和满意水平3大方面较优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各交通中心与附近社区公交衔接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枢纽内各交通中心间及其与周边社区间交通衔接微循环不畅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服务理念、协调机制、线网优化、站点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为乘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换乘服务,从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合理做好各类客流的分类疏散,努力提高枢纽效率使其更好地发挥集散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公交衔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卫东  许洁 《车时代》2021,(1):221-221
国内多数的机场都是送客(出发)与接客(到达)分开的。送客到机场的出租车司机都会面临两个决策。第一种,前往到达区排队等待载客返回市区。这种选择需要到指定地方进行等待排队载客,等待时间取决于排队出租车和乘客的数量,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第二种,司机可以选择放空返回市区拉客,但需要支付空载费用和可能损失潜在的载客收益。在实际中,某段时间抵达的航班数量和“蓄车池”里的车辆数是司机可观测到的确定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作为通勤者日常出行的主要选择模式,全站式公交服务在许多城市和大都市地区扮演者重要角色,但存在着由于站点停靠过于频繁、乘客集中分布在个别站点导致的乘客旅行效率过低的现象。文章研究提出了一个一种综合公交服务,包括全站式服务和跳站式服务。根据已知的O-D数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出行总时间为目标,使用遗传算法对传统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产生最优跳站路线。  相似文献   

12.
徐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98-100,142,19
从新大连站规划及周边路网规划与建设状况着手,对新大连站枢纽客运量、最高聚集人数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的旅客集散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站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方式分担的客运量,以及采用地下、地面、地上组成的多元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来进行站内及其周边的交通集散。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各方式缺乏有机融合问题,通过建立以虚拟概化线连接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各方式交通线网和火车站、港口、机场等枢纽节点一体衔接的超级交通网络模型,运用广义费用函数计算客货在路网、枢纽及虚拟概化线上流动产生的广义费用,实现各方式交通网络融合。考虑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占全方式总量比例高,但客货运平均运距短,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2 540个综合交通小区,获取2018年各运输方式全年客货运起讫点(OD)数据,通过聚合、拆分等方法,将各方式OD表叠加形成现状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表;采用总量预测、自上而下分层控制的技术路线,对2050年全国总量、分区域总量和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发生吸引量进行预测,计算2050年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实现各方式运输需求融合。基于Fisk模型,构建组合出行情况下多方式、多类别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SUE),采用连续权重平均(MSWA)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体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的规划理念,实现乘客组合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预测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宏观交通趋势判断,为实现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中各方式有机融合提供借鉴,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中可能的瓶颈设施进行分类,明确以车站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尔科夫方程建立车站排队服务模型,并利用VISSIM软件对广州中山大道BRT系统24个车站进行仿真,得到了车站模型的各项指标参数;以车站发生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站时间、站台乘客平均候车时间、车站泊位饱和度、车站平均排队长度5个主要性能指标为基础建立BRT车站瓶颈识别体系,对广州中山大道BRT各车站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岗顶站、师大暨大站、棠东站为潜在瓶颈车站。  相似文献   

15.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连接欧亚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云南省机场布局和航空网络的核心。根据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远景目标年旅客吞吐量,预测机场陆侧高峰小时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陆侧道路系统的建设规模;根据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区规模和总体布局,提出了陆侧交通系统的分析思路和原则,引申出来"运营速度"、"逐级分流"、"三主三辅"等设计理念,并通过分类、分级设置出租车、大巴车专用停车场及到港层、离港层按不同车型不同道边(区域)分类停放等工程措施可以为多交通流线、多层面交通衔接转换的机场旅客提供"以人为本"的交通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尽量降低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的运行费用,提出多换乘点间运行线路协调设计的构想。针对同时包含预约需求和实时需求的混合需求,构建多换乘点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运行线路的2阶段协调优化方法,并设计优化流程。第1阶段仅考虑预约需求,首先将预约乘客按有/无特定换乘点要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预约需求下多换乘点多车辆运行线路的协调优化模型。在协调优化模型中,优化目标是由乘客时间费用、车辆运行费用、以及惩罚费用所构成的系统总成本最小;乘客时间费用包括乘客候车时间的惩罚费用、车内乘客在需求点的等待时间费用以及乘客车上时间的惩罚费用3个部分;车辆运行费用包括车辆启动费用、路段行驶费用、需求点的停靠费用、车辆早到引起的等待费用4个部分;考虑的约束条件包括乘客候车和车上的软时间窗、乘客换乘点要求、车辆容量、车辆出行时长等。第2阶段根据规则判断是否响应实时需求,并根据响应情况重新优化后续各班次的运行线路。针对第1阶段模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求解算法。研究表明:在预约需求或混合需求条件下,与各换乘点运行线路独自优化相比,协调优化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5.4%、19.8%,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4%、21.7%;与固定发车间隔相比,分时段调整发车间隔,也能有效降低运送全部响应乘客所需的平均运行距离和平均总成本,仅有预约需求时分别降低18.2%、17.2%,新增实时需求后分别减少19.97%、25.06%,说明多换乘点间车辆路径的协调运行是提升响应型接驳公交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电召出租车是指通过电话、网上、路边呼叫装置、人群密集处的呼叫终端等方式呼叫出租车。出租车服务可以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减少乘客等车的时间,二是减少出租车空载的时间。电召出租车的功能决定了它应当属于车辆调度的范畴,调度的目的也就是合理分配路网中的车辆,从而保持交通畅通。谈到电召出租车,就不得不提到车辆调度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铁路出行方式选择的讨论多停留在综合运输体系下与其它城际交通方式的对比之下,缺乏对不同层级铁路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本文以沪宁通道的京沪普铁、沪宁城际、京沪高铁为研究对象,对南京—上海的乘客进行铁路出行全过程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MNL模型探究乘客个人属性、列车服务属性及站点可达性对乘客铁路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乘客铁路出行选择行为受到年龄、学历、职业、费用来源、列车运行时间、票价收入比,接驳方式以及接驳时间的影响。研究成果能优化铁路客运服务,提升铁路运输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以其运量大、运输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优势广受青睐。然而,准点率低、乘客候车时间及运输时间过长等问题使其对于乘客的吸引力难以提高。因此,为优化公交调度、降低公交系统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平峰时段单向行驶的某一线路公交车的停靠与越站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公交车是否在站台停靠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最小化停靠成本、乘客在站候车时间、被越站站点的乘客额外候车时间及车辆在站停靠时间为目标的城市公交越站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MATLAB软件中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选取了广州市126路公交为实例进行计算以验证方法可行性,并进行了各目标权重的灵敏度分析。最终得到的公交越站调度方案可达到10%的优化效果,且最大权重目标为乘客站点候车时间。故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环节直接影响到城市客运系统网络节点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实现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服务便利化,本文选取全国13个主要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基于旅客出行切身感受和便利化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枢纽在换乘标识指引、购票进站、信息查询、交通接驳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衔接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从而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服务质量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