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继禹  方明山  宋浪  罗高峰 《公路》2023,(12):59-65
为解决两侧新建模式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改扩建期间形成的匝道左入导改点,存在的合流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高、匝道车辆左入汇入主线风险隐患突出、S型切换车辆加速条件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左入导改点车辆运行特征,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分离式立交左入导改匝道控制方法,包括入口匝道控制、速度引导、碰撞预警等主动交通控制策略,以确保在左入汇入合流区处匝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与主线内侧车道上车辆接近,提升匝道左入汇入行车安全水平。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门麻岙岭至临海青岭段)的吴岙枢纽互通实践效果表明,在枢纽互通改扩建期左入导改点实施主动交通控制,有利于保障行车秩序、降低合流区速度离散性、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0,(8)
通过德州~上饶高速公路赣皖界~婺源段新建工程终点婺源枢纽互通立交的改造设计方案研究,分析既有互通立交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枢纽互通立交节点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论述了3大类型6个方案的研究比选过程,提供一套枢纽互通立交改造设计比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结合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的重大节点工程——南桐复合式枢纽互通的方案研究过程和结论实例,探讨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和铁路交叉条件下立交选形的思路和方法。该枢纽互通路网情况复杂,与永城北枢纽复合设置,解决该项目分别在永城镇及南桐镇与綦万高速的交通转换,并实现在两个场镇的下地功能,同时与綦万高速公路设置的既有永城下地互通呼应,满足该区域内的交通需求。该项目主线在枢纽前后区段受地形限制,与綦万高速公路交叉点高差达28m,互通区内民居、厂房密集,受在建和老三万南两条铁路、綦万高速公路麻坝大桥以及该项目温塘村特大桥(连续钢构)影响,互通匝道布设极为受限。施工图设计阶段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原则,经过充分论证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复合式枢纽互通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赵文 《公路》2021,(3):72-75
以某两条高速公路三岔交叉的枢纽互通为工程背景,为保证主交通流线的连续性首先判断主交通流方向,对该互通匝道-主线连接进行合理性验算,判断连接处服务水平等级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保证该互通通行能力和运行安全及其主线连续性,将原有的T型枢纽互通改为Y型主线分合流形式枢纽互通。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复杂控制条件下枢纽互通的方案设计问题,分析了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工程双林枢纽的控制因素,阐述了立交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比选论证了各个方案,得出了匝道形式选择是互通方案确定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匝道形式提高了天然气管线的安全性,降低了枢纽立交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公路项目中,枢纽互通立交的方案设计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就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杭州段扩容工程中埠枢纽的控制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立交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强调了匝道形式选择的重要性,对互通区控制因素较多,地形复杂,纵面起伏大、桥隧较多的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枢纽互通立交是进行高速公路之间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对于车道数不同、交通量相差较大的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互通立交,其匝道形式、线形布局和交通组织也较为复杂。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非对称型枢纽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要点,尤其是当匝道交通量较大且主线发生车道数变化时,基于车道数平衡的原则,如何进行立交加减速车道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在新建高速公路与既有高速公路进行对接时,需对原互通进行相应改造。如何尽可能利用既有工程来减少损失并降低社会影响,是互通改造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起点互通改造提出了几种方案进行比选,并推荐最优方案,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铜鼓至万载高速公路新建工程万载服务区为例,该互通中心桩号MRk 66+450。介绍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原则、布置方案、主线及匝道的断面和设计速度、服务区排水及绿化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匝道停车视距及视距检验的方法;演示以模型计算的方式进行视距检验的过程,归纳主要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例举已建成枢纽互通立交中部分匝道视距不良的路段及其运营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卧佛寺枢纽互通立交B匝道设计为实例,介绍应对匝道视线不良的工程改善措施;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带来的问题及对解决方式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平(山阴-平鲁)高速公路平鲁枢纽互通立交的建设背景、地形地质条件,依据地形和设计原则,提出全苜蓿叶形、半定向+环形匝道组合的三环式变异苜蓿叶形、半定向十环形匝道组合的反对称两环式变异苜蓿叶形3种枢纽互通立交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半定向十环形匝道组合的三环式变异苜蓿叶形枢纽互通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15.
西铺路-任城大道互通立交为济宁市城市快速路网"十"字骨架交叉点,斜交角度较小且北侧紧邻日菏铁路。通过对该节点的规划条件、功能定位、交通需求以及周边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保留既有跨越铁路立交及匝道作为西铺路快速路辅路系统服务日菏铁路周边的交通联系,新建西铺路快速路主路桥梁及枢纽立交服务远距离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快速路主线枢纽立交提出苜蓿叶+半定向匝道和全半定向匝道两个方案。综合考虑规划、交通、现状及用地等因素后,推荐苜蓿叶+半定向匝道方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郑民高速公路祥云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原设计方案特点,在保证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工程、降低造价的3个优化原则下,根据转向交通流分布情况以及地形特点和地物分布情况,拟定了3个优化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主线及匝道纵坡线型、匝道总长度、匝道桥总长度及面积、互通占地等工程量和建安费投资进行比较,最后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宁德境)增坂互通D匝道桥桥头段高填方路基为例,研究在既有高速公路上加填路基并保证高填方路基稳定安全的方法,本文通过比选采取了轻质填料减小上部荷载的思路,快速解决了桥头高填方段解决稳定性及不均匀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曲阳至黄骅港高速公路曲阳至肃宁段位于保定市南部地区,路线总体为东西走向。起自曲阳县李东旺村北与京昆高速公路交叉(设东旺枢纽互通)处西侧互通匝道起点,经曲阳、定州、安国、博野、蠡县,在户家营村东南与既有大广高速公路交叉(设户家营枢纽互通),至本项目终点与规划的曲港高速沧州段顺接。项目路线全长92.171km。主线采用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6.0m,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主线设南水北调特大桥等特大桥3座(4149m),南水北调保沧干渠大桥等大桥5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1,66(6):89-92
改建的奉节东枢纽互通是G6911安来高速公路与G42沪蓉高速公路相交的四路枢纽互通,通过改建原有奉节东互通以实现高接高功能,布设条件非常受限。改建方案综合考虑场地狭窄、地质复杂、地物干扰等各种限制因素,改造与利用并举,较好地解决了G42主线侧原有的交织问题,提高了该互通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介绍改建互通方案选型、匝道布设的主要思路与过程,对今后类似互通方案的布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86-186
<正>湖南郴宁高速水龙互通立交桥是郴(州)宁(远)高速公路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枢纽互通,主线全长2.009 km,双向4车道,匝道全长5 245.52 m。作为郴宁高速的控制性工程,水龙互通立交桥共有5处跨京港澳高速公路,其桥面距京港澳高速公路路面最大高差为50.34 m,是郴宁高速全线安全风险最大、曲线半径最小、施工最难、上下路面落差最大的互通立交。郴宁高速公路为国家主干线厦蓉高速公路湖南境内一段,主线全长104 km,2009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除路面铺设及绿化等工程外已经基本完工,预计2012年年底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