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以某重型工程车为基础,通过建立平衡悬挂受力分析模型,计算出推力杆在各极限工况下受力值的大小。结合常见推力杆实际使用故障,通过CAE辅助分析手段对推力杆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了扭转、拉伸、弯曲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推力杆完全满足重型工程车在恶劣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某重型卡车驱动桥的推力杆支架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在满足使用条件下的降重方案设计。主要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推力杆支架在驱动工况和制动工况进行强度分析,参考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推力杆支架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推力杆支架受力时应力集中的情况,结合推力杆支架选取材料的优化,最终满足整车使用工况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V型推力杆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介绍了获取V型推力杆实际受力的方法,提出了初步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某6×4自卸车后悬架上推力杆故障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上推力杆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别通过道路载荷谱采集数据和ADAMS软件虚拟样机多体动力学仿真获取推力杆极限载荷,进行推力杆刚度与受力分析,根据选定的推力杆极限载荷,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优化前后推力杆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通过台架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推力杆球铰刚度对于推力杆的受力影响较小,改进后的推力杆平均寿命达到35万次以上,大于设计标准,满足车辆使用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V型推力杆的受力及运动情况,介绍了获取Ⅴ型推力杆实际受力的方法,提出了初步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强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40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用推力杆的简单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推力杆结构强度优化设计.针对优化后推力杆所进行的扭转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疲劳试验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推力杆完全满足40 t重型汽车平衡悬架的使用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重型汽车上推力杆在使用过程中杆头发生断裂失效比例较大,经过对售后件分析及安装位置分析建立受力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针对优化后推力杆经行拉伸、扭摆、偏转等疲劳试验,及装车路试表明优化后推力杆可满足该车型的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8.
以某公司6×4牵引车后悬架V型推力杆V端螺栓断裂、松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驱动工况、制动工况时V型推力杆的最大受力情况,校核了推力杆螺栓的强度,结果显示是由于原V型推力杆紧固螺栓强度不足导致螺栓断裂,并结合厚垫圈防松原理,确定改进方案,即将V型推力杆紧固螺栓由M20改为M22,在铸造横梁与V型推力杆紧固处增加45mm厚垫圈后,解决了螺栓断裂、松动问题,该方案经过用户实际使用和10000km的综合道路试验验证,改善效果较好,减少了用户抱怨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重型卡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推力杆失效现象,易造成车辆停驶和经济损失.推力杆主要应用于卡车或客车的非独立悬架的单轴或双后桥平衡悬架上,联接着车架与车桥.根据推力杆的结构和承载力的不同分为I字型推力杆和V型推力杆,I字型推力杆在以奔驰、斯太尔平台为主的车型中占绝对优势,而V型推力杆主要在断开式平衡悬架、空气悬架、橡胶悬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某重卡车型为例(其基本参数见表1),重点介绍I字型推力杆的优化设计,其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V型推力杆的设计. 2推力杆受力分析 2.1各轴垂直载荷分配 根据力和力矩平衡关系列方程,计算得到轴荷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桥梁合龙大吨位顶推力理论分析及顶推力作用下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不足,以某4跨连续刚构铁路桥为对象,考虑施工因素、合龙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对桥墩水平位移的影响,拟合顶推力与桥梁水平位移的关系,推导基于水平位移的顶推力计算公式,并分析顶推力作用下桥梁结构不同阶段变形与受力。结果表明:在桥墩受力不超过规范允许条件下,顶推力与桥墩水平偏位成线性关系;施加计算顶推力下实桥的顺桥向位移与计算值偏差小于5%,公式拟合良好;施加顶推力将增加成桥阶段桥墩的拉应力;施加顶推力运营10年后,大桥的主梁下挠、桥墩顺桥向水平偏位将得到有效控制,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史春艳 《天津汽车》2010,(12):45-48
文章从阐述扭杆弹簧的安装及受力状态开始,分析扭杆弹簧在行李箱关闭、开启位置及开启过程等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总结扭杆计算过程中用到的公式,利用excel文件中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公式编辑功能实现了行李箱盖扭杆弹簧的受力分析.经过大量对现有行李箱盖及扭杆弹簧的实际测试,得出测量数据与计算数据基本符合,表明excel文件可以应用于行李箱盖弹簧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文明  叶洪华 《路基工程》2013,(4):107-110
不平衡推力法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为研究不平衡推力法中条间推力倾角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假定了条间推力倾角角度系数μ,并令其在0到1之间取值,然后推导出修正后的不平衡推力法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通过两个边坡算例的分析,探讨了条间推力倾角角度系数μ的变化影响规律,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通过改变μ的取值可在不平衡推力法中获得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的条间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矩形顶管群密贴施工中顶管顶推力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以圆形顶管顶推力计算理论为基础,依托实际的试验工程背景,分7个工况分别进行顶推力的统计分析。通过多工况理论估算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管顶推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在规律上的一致性,同时得出该理论值较实测值偏小的结论。针对试验工程中出现的减摩失效、顶管背土、姿态异常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实测顶推力发展规律,最终得出: 就本工程而言,减摩泥浆的减摩效果明显,顶推力减小约38.2%; 顶管背土与顶管姿态对顶推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顶管背土导致每节顶推力增加约16.7%,顶管姿态异常引起顶推力额外增加17.8节的理论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是一种重要的支挡加固措施,在确定滑坡推力后,如何准确、合理地计算抗滑桩内力对滑坡治理工程的成败常常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滑动面以上桩身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桩前剩余抗力的分布情况以及桩身边界条件,将"m"法和"K"法相结合,推导出全桩内力有限差分计算公式;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思路简明、计算精度高,在实际滑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也可应用于其他横向受力桩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5.
冯红喜  杨旭升 《隧道建设》2017,37(9):1134-1139
为解决当前地铁建设中玻璃纤维筋在盾构端头围护桩中大量应用而相应圆形截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计算等研究不足这一矛盾,通过公式推导得到基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现有行业标准《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圆形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从配筋及安全储备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盾构可切削混凝土配筋技术规程》中关于玻璃纤维筋圆形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所推导基于混凝土受压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构件计算公式在直径不大于1 m、设计承载弯矩小于1 000k N·m时,配筋量设计更为优化,有利于控制造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直径大于1 m时,本文所推导公式在减少配筋、控制造价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中国脚手架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英国脚手架规范《脚手架临时工作程序和容许应力设计规范》BS5975:2008中关于荷栽取值和满堂支撑架立杆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满堂支撑架荷载试验结果与规范计算的立杆承载力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根据JGJ130—2011规范计算立杆轴向力公式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上软下硬地层的盾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支护应力比和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得出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施工的安全盾构推力范围。结果表明: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随支护应力比的减小而增大,数值模拟得出的最小支护力变化规律同实测值相一致,且盾构推力的安全参数范围为4.9~6.8。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砂卵石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刀土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揭示楔犁刀的楔犁松动机制,首先,将刀盘前方砂卵石地层等效为连续介质,采用Terzaghi地基承载力模型与Mckyes-Ali模型求解楔犁刀楔犁松动作用下砂卵石地层的破坏强度; 然后,引入楔犁指数k表征楔犁刀反复松动地层、地层颗粒间咬合作用被逐渐破坏、地层强度逐渐降低的楔犁松动状态,分析复杂刀具配置条件下整盘刀具楔犁地层时的受力情况; 最后,通过计算得到单把楔犁刀楔犁地层所需的环向松动力及轴向顶进力,并提出砂卵石地层楔犁刀梯次松动地层与刮刀剥落渣土的受力计算方法,得到整盘刀具松动地层所需的扭矩及贯入推力,分析贯入推力和扭矩的影响因素。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分析方法计算土压平衡盾构楔犁刀与刮刀组合松动砂卵石地层时刀具的受力(推力和扭矩)与工程实测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果表明: 楔犁刀分层、超前于刮刀布置可以有效降低松动地层所需的贯入推力和扭矩,达到降低盾构掘进所需总推力及总扭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复合隔墙墙体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外界物体的偶然碰撞,相互碰撞后所产生的冲击力会使墙体发生局部变形或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影响墙体的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由于目前建筑复合隔墙墙体在抗冲击方面缺乏结构层面的计算方法,因此,为研究复合墙体在低速碰撞下抗冲击问题并分析该类型墙体在受到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对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