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问题,提出井筒式地下车库自下沉沉井建造技术,充分挖潜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该技术采用“装配式+自下沉沉井”技术施工,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自下沉沉井工艺相结合; 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片,质量可靠; 现场拼装,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量,有效节约工期。整个沉井施工过程无放坡、占地小、无需大型设备、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噪音小,对周边建筑和管线影响小。该技术已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洋  高毅  于少辉  程鹏  罗雨田 《隧道建设》2019,39(3):488-495
地下车库空间跨度大、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通常采用明挖法建造,但在中心城区,明挖法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实施,而传统暗挖法建造存在难度大、风险高、效率低的问题。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通过将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分割成小型单元,分部实施机械化暗挖后再整体转换,最终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将其应用于地下车库建设可有效减少建设过程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并且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如何将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进行结合,达到设计合理、施工安全便捷和造价经济的目的,是该工法应用的首要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讨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建议和结论,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水位地区地下结构抗浮问题,提出在地下结构基础底板下方设置具有专利技术的S型排水DM(drainage mat)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措施,采用数值分析深入研究地下结构主动抗浮工作机制,制定了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措施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厦门和昌中心地下结构抗浮工程中。研究表明,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措施消减了基础底板下方土体孔隙水压力,达到地下结构抗浮目标,节省了工期和造价,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刘卡丁 《隧道建设》2014,34(2):140-146
以深圳益田村地下双层停车库工程为例,指出该工程结构抗浮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3种结构抗浮设计方案(锚杆抗浮、钻(冲)孔灌注桩抗浮及泄水引流抗浮),最终决定采用泄水引流抗浮方案,即利用动水压力小于静水压力的原理,通过渗流、滤水措施排泄一部分地下水、控制底板下的动水压力,从而减小结构受到的浮力,解决抗浮问题。该方案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用量、使地下水得到循环利用,符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的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该种形式的停车库能作为城市公共车位配建不足的补充,较好地缓解了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分析了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构成,以及不同智能停车模式车库空间利用率、经济性、存取车行程时间、排队等候长度等,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该类车库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逆作法”工法的特点和工艺原理,并结合某地下停车库工程实例,对其施工方案优化进行了探讨。逆作法施工能缩短工期和节约支护费用,比顺作施工减少了三个月的施工时间,减少了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下车库联络道为连接地面道路与地下车库的地下机动车集散道路,服务区域内到达交通,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商务区地面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城市中。地下车库联络道相关的设计标准较少,目前只有参考地下停车库相关规范和道路与公路隧道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现通过对地下车库联络道供电系统项目做一个归纳总结,并从变压器的选择,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提出思考且加以进行探讨,为以后此类的项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道路立交工程为地下道路的关键节点,其出入口分岔大跨隧道的设计施工为地下道路建设关键技术之一。以重庆两江桥渝中隧道地下立交工程及类似工程为背景,结合大量工程实践,针对城市核心区域的地下立交出入口处大跨分岔隧道特点,分别提出暗挖施工法隧道及明挖施工法隧道大跨度判别标准;针对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大跨分岔隧道结构,从结构断面型式、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研究论述了结构选型和设计,以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的目的。本研究依托工程已基本完工,研究结论及工程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某地下车库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基坑施工在管线穿越的情况下,采用高压摆喷桩和SMW工法相结合的围护设计、型钢支架架空管线的方案,以及支撑拆除过程中的管线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管线,降低了建设的成本,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相似文献   

10.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1.
唐鹏  王海龙  黄旭 《隧道建设》2011,(Z2):223-228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开挖深度约41 m,主体全长227.4 m,宽29.46 m,为地下5层局部6层岛式明挖车站。车站设计工程量大,施工风险高,质量要求高。以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为依托,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主体结构高大模板施工为例,通过研究地铁车站结构成型施工主要特征及施工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施工方案及技术解决措施,确保了车站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2.
唐涛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371-375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暗挖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难点的分析,比选施工方案,确定采用洞桩法施工,并介绍洞桩法施工技术在城市大断面暗挖隧道临近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3.
某Ⅲ级围岩场地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弹塑性本构关系和D-P屈服准则,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应用ANSYS程序分别对工程中的四种开挖方法(即中导洞全断面开挖、中导洞半断面法、三导洞全断面法、三导洞半断面法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评价了四种工法条件下的围岩位移场、围岩应力场、支护结构受力三个方面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以为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1,(Z2):17-20
始发竖井作为盾构施工中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其设计方案的选择往往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其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后期的施工进度。对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进行探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功能的需求,对竖井结构形式和几种不同的横通道进洞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张帅军 《隧道建设》2011,(Z1):365-368
对比介绍了地下共同管沟修建的几种常见施工工法的特点,对于穿越主城区干管或次干管或穿越江、河、海共同管沟建议采用盾构法施工;阐述了困扰盾构法施工在修建地下共同管沟中广泛应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在城市地下共同管沟施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于清浩 《隧道建设》2010,(Z1):415-420
根据工程类比以及大管棚的现场试验,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变大跨为小跨的中洞法,在中洞部分采用导洞法开挖,把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既有线的沉降规律,把握施工重点。根据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超前注浆及补偿抬升注浆、600咬合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等多种施工辅助措施控制沉降,结果表明施工过程既有线结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沉降量小于20 mm。  相似文献   

17.
王利平 《隧道建设》2010,(Z1):438-441
分析常见的大跨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病害及其产生的机理,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从中隔墙设计优化、开挖方法、支护方案、防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有效防止中隔墙出现病害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严斌  柴雅鑫 《隧道建设》2012,(Z1):36-39
目前在国内城市的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及交叉施工干扰,采用单一设备施工局限性较大,为了解决双轮铣槽机在复杂地层及硬岩条件下施工效率较低问题,采用BC36液压双轮铣槽机与管棚钻机配合施工,有效地提高了设备施工成槽效率,对城市结构围护工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学兵 《隧道建设》2011,(Z1):255-259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以及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和施工技术,并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对象,详细介绍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超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台阶法施工方案容易引起大面积塌方,但是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台阶法施工特别是作为台阶法核心问题的台阶高度选择值得进一步分析。依托兰渝铁路两水隧道,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手段,分别建立台阶高度取H/3,H/2,2H/3和最大宽度处模型,模拟了铁路隧道在极软弱围岩中采用台阶法施工选择不同台阶高度的施工过程,对比不同台阶高度下隧道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掌子面挤出变形,揭示了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效应的演化规律,并最终得出最优台阶高度,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