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是,汽车在运行中,驾驶员向左或右转动转向盘时,感到沉重吃力,且无回正感,当汽车以低速转弯行驶时,转动转向盘非常吃力,甚至打不动转向盘。故障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汽车转向系的作用是将驾驶者施予转向盘的力通过转向器、横直拉杆、转向节等传到转向轮,使转向轮发生偏转,从而使汽车沿着驾驶者希望的方向行驶。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现在的汽车大部分采用的是动力转向系,动力转向装置的动力源分别来自压缩空气、电力和液压。  相似文献   

3.
忌单手驾车 无论你的驾驶技术水平有多高,驾龄有多长,只要驾车时用单手握转向盘,边打手机边驾车、边抽烟边驾车等不良驾驶习惯戒不掉的话,你就犯上了驾车大忌。正确的方法是:调整并保持好正确的驾驶姿势,双手在不需要对其它部件进行操作时,就应该时刻不离转向盘,右手完成换挡后要立即回握转向盘,确保汽车的行驶方向时刻都在自己的双手操控之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采用后轮独立悬挂系统的汽车增多,现在80%的汽车既有前轮定位也有后轮定位的要求。汽车转向盘出现抖、偏、沉,转弯后转向回位不畅,或碰撞修复以后,都必须进行四轮定位检查,在碰撞修复后汽车装配允许偏差必须恢复到撞车前的水平,四轮定位也不能降低车身和底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左右来回打转向时转向盘处发出“咯哒、咯哒”轻微的敲击声。 故障诊断:检查左右来回打转向时发出的异响,初步判断响声传出部位在转向盘游丝处,并使用听诊器诊断游丝部位异响声音明显。由于游丝为运动件,所以初步判断为游丝工作发出的异响,拆下游线检测游丝,空转无异响,重新转动转向盘,响声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转向装置亦称转向助力装置。它是在传统转向装置中增设了一些动力装置.在驾驶员的操纵或控制下。借助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其转换为液压或气压来驱动转向轮偏转。从而达到汽车转向更加灵活省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转向,动力转向装置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操纵力减小(转向轻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助力较小,使操纵力增大(转向沉重),避免方向“发飘”。  相似文献   

7.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转向有关联的故障。为了全面检查、尽快排除这些故障,我们不防采取所谓“三把方向”的方法,即微打方向、大打方向和不打方向来应对,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辆95款索娜塔Ⅱ,在未打空调时冷凝器风扇照样转动,而且耗油量也升高。在发动机停车之后风扇还继续转动,因而无故消耗电量。在无奈之下,只好拔掉风扇继电器来停放。 在检查故障之前,先观察了风扇转动情况,发现风扇始终以低速“自转”,转向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分析故障原因,首先要搞清  相似文献   

9.
"画龙"和"搓方向"对初学驾车者来说是常有的事.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好汽车的转向盘呢? 平路起步时,要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做到目视前方,看远顾近,照顾两侧,不得低头下看.在平直的道路上使用转向盘,两手的动作应平衡,相互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晃动.如果转向盘受路面凸凹影响而使前轮受到冲击震动发生偏斜时,应握紧转向盘,以免转向盘受车辆的猛烈震动而回转,击伤手指或手腕.若车头向左(右)偏斜时,应向右(左)修正方向,待车头接近回到行驶路线时,再逐渐将转向盘转回,此时修正方向应少打少回,原则是:打多少回多少,少打少回,慢打慢回,大打大回,快打快回.  相似文献   

10.
徐进  万垂红  邵毅明  周均 《北京汽车》2005,(6):16-21,43
在ADAMS/View中建立了样车的多体仿真模型,并根据汽车中各部件之间的实际运动情况及研究需要,在部件之间加上理想的束副和必要的作用力。通过改变模型的主要结构参数,研究其与前轮定位参数,左右转向轮附加转角变化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的结果说明了在汽车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因素对汽车在制动转向时转向轮附加转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制动跑偏是汽车直线行驶制动时,在转向盘固定不动的条件下,汽车自动向左侧或右侧偏驶的现象。汽车制动跑偏主要是由于汽车同轴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  相似文献   

12.
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应具有转向操纵轻便和自动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同时转向轮应尽可能保持纯滚动,以减轻轮胎的磨损。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通常是通过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等转向轮定位的4个参数来保证的。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汽车特别是轿车普遍出现了高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和汽车转向盘转角随机输入试验是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一部分,通常以汽车横摆角速度频率特性来表征汽车的动态特性;因此频率特性的测量成为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重要的项目之一。对同一车辆分别进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和转向盘转角随机输入试验,并对这两种测量汽车动态特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转向盘转角随机输入方法测得的车辆动态特性数据更加准确。因此,在具备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此方法,以获得更精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采用后轮独立悬挂系统的汽车增多,现在80%的汽车既有前轮定位也有后轮定位的要求。汽车转向盘出现抖、偏、沉.转弯后转向回位不畅.或碰撞修复以后,都必须进行四轮定位检查,在碰撞修复后汽车装配允许偏差必须恢复到撞车前的水平.四轮定位也不能降低车身和底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问与答     
问:汽车“摆头”是什么性质的问题?答:汽车“摆头”是较为复杂的振动问题,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得到完全统一的认识,更没有找出对所有“摆头”车辆都适用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认为,“摆头”现象是汽车行驶时,转向轮绕主销的自激振动或强迫振动。所谓自激振动,它多发生在低速时(70公里/小时以下),其原因是:汽车行驶时,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驱动轮推动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消耗在推动转向轮克服滚动阻力的功率中,有一部分由于弹性轮胎的扭转迟滞特性,当转向轮发生某一初始角振动时,即回输到转向系统中去,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忌单手驾车 无论你的驾驶技术水平有多高,驾龄有多长,只要驾车时用单手握转向盘,边打手机边驾车、边抽烟边驾车等不良驾驶习惯戒不掉的话,你就犯上了驾车大忌.正确的方法是:调整并保持好正确的驾驶姿势,双手在不需要对其它部件进行操作时,就应该时刻不离转向盘,右手完成换挡后要立即回握转向盘,确保汽车的行驶方向时刻都在自己的双手操控之下.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转向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立生  邵惠鹤  孙优贤 《汽车工程》2000,22(6):381-383,388
本文研究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根据汽车转向动力学的特点,建立了具有不确定的汽车转向模型,给出了车体质心处侧偏角有约束条件下,二自由度鲁棒四轮转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LMITool给出了控制器的迭代算法,并给出了仿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转向盘(Steering Weel)由于是在驾驶汽车时离驾驶员位置最近、双手操纵最方便的部件,所以转向盘除了具备操纵汽车转向的基本功能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转向盘,使之具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功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乐趣。如:  相似文献   

19.
汽车四轮转向较之常规的前轮转向可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论文针对汽车四轮转向的操纵稳定性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四轮转向控制策略,实现汽车不同车速下的四轮转向控制。确定了二自由度车辆转向参考模型,进行低速时前后轮转角比例控制,高速时根据参考模型和实车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偏差设计了模糊控制器进行前后转角控制。应用Car 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搭建了仿真模型,编写了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策略使汽车四轮转向相对前轮转向有效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人们衡量一辆汽车性能最基本的指标,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汽车动力性模型,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对比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对于提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低速时转向半径较小,转向更加灵活;高速时,能够很快的根据情况改变车道,确保侧偏角始终接近于零,提高循迹跟踪能力,减少侧滑和甩尾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