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连某零部件加工厂的机械加工磨削铁粉为实验材料,该铁粉的主要成分为Fe~0、Fe~(2+)和Fe~(3+),利用机械加工磨削铁粉对模拟含磷废水、实际生活污水进行除磷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机械加工磨削铁粉除磷的最佳加药量为20g/L,最佳原水pH为4,并且对于含磷废水具有良好的连续除磷效果.其中加药量、反应时间、原水pH三个因素对除磷效果影响大小顺序为:原水pH反应时间加药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渣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探讨了影响其除磷因素如pH、反应时间、钢渣粒径、钢渣用量、磷的初始浓度等.研究表明,在pH=7,小于74 μm的钢渣用量为0.5 g,反应120 min时废水中磷的去除率达9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某制药厂生化车间超滤透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不同絮凝剂(三氯化铁、氧化钙、聚合氯化铝及氢氧化钙)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对氢氧化钙与聚合氯化铝三级混凝除磷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OH)2与PAC复配三级混凝除磷的最佳投药量为在pH为9时,一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1.66 g.L-1;在pH为9时,二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0.2 g.L-1;在pH为7时,三级混凝沉淀除磷PAC最佳投加量为180 mg.L-1,最终出水总磷浓度为0.25 mg.L-1左右,总磷去除率达到99.94%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在催化剂选择实验中以γ-Al2O3为载体共制备了29种催化剂,优选出Cu Co La Ce-O γ-Al2O3为本实验最佳的催化剂.通过实验确定本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氧化剂24 mL/100 mL废水、反应时间70 min、pH<7、催化剂投加量为3 g/100 mL废水.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沸石对磷的去除能力,对天然沸石进行了氯化铁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改性前后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接触时间、磷初始浓度、沸石投加量、pH值和接触温度等因素对氯化铁改性沸石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了改性沸石的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对50mg·L-1的模拟废水磷去除率可达97.33%;改性沸石吸附除磷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铁改性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Pseudo second-order模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是熵增的吸热吸附过程;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7.
UV-Fenton处理弹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自制UV-Fenton反应装置对实际TNT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处理机理作了初步分析.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H2O2(30%)=3.33 mL/L、FeSO4(浓度为0.5 mol/L)=1.67 mL/L、pH为3.00、反应时间2 h、温度40 ℃.此条件下废水CODCr和TNT去除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8.
海绵铁处理洗浴废水中LAS的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绵铁为吸附剂,利用其吸附作用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处理洗浴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粒径选用1.43~2.0mm,投加量为15g,反应时间为60min,铁锰比为6:1时,去除效果最佳,而pH值对LAS去除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化学沉淀法的最佳除氟效果,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漂白粉投加量、pH值、静置时间、振荡速度以及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再基于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漂白粉投加量、pH值、静置时间、振荡速度以及振荡时间对除氟效果影响较大;化学沉淀法除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漂白粉投加量110.0 g/L、pH值10.0、静置时间120 min、振荡速度170 r/min、振荡时间90 min,经此工艺条件处理后的废水其氟离子残余浓度仅0.958 1 mg/L,满足中国生活饮用水F-浓度小于1.0 mg/L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nton氧化剂处理TNT废水的实验过程,分析了不同条件的反应机理,确定了处理100 mL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4.00,H2O2∶FeSO4=1∶2,双氧水投加量为4 m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8 mL,反应时间为6 h,温度是35℃.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5%,TNT去除率可达96.8%,色度去除率可达91.1%.  相似文献   

11.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二苯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DPA)是一种用量很大的化工原料,因此本实验使用Fenton试剂对二苯胺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pH以及反应温度对二苯胺废水TOO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Fenton试剂处理二苯胺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之后趋于平衡;当双氧水(30%)用量为60mL/L、FeSO4用量为400mg/L、pH为3、反应温度45℃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3.44%.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氧化处理二苯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DPA)是一种用量很大的有毒化工原料,本实验使用TiO2负载型光催化膜对二苯胺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考察纳米级催化剂TiO2粉末用量与催化效率的关系,TiO2负载催化膜作用下光照时间、pH以及反应温度对二苯胺废水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光催化处理二苯胺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OC的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70 min,之后趋于平衡;增强溶液酸性和碱性都可以加快DPA的降解速度;当pH为10,反应温度50 ℃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9.6 % ,DPA含量降至0.32 mg/L.  相似文献   

13.
金属催化臭氧化预处理含酚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酚农药废水由于其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在自然界中直接生物降解较难.采用TiO2、NiO、MnO2金属催化臭氧化预处理含酚农药废水,提高其可生化性.研究表明:TiO2、NiO、MnO2金属催化臭氧化可提高农药废水的COD去除率.当TiO2含量为1.5g/L,反应时间为1 h,COD去除率为75.2%,BOD5/COD值由开始的0.18升至0.32.另外,溶液的pH值、臭氧含量等因素对农药废水COD去除有影响,当pH为9.5、臭氧含量为13.63 mg/L、反应时间为1 h,COD去除率为64.3%.  相似文献   

14.
强化混凝技术在去除给水原水中腐植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强化混凝技术处理给水原水的应用现状,选用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碱式多羟基硅酸铝(PASS)、配伍CGA,CaCl2等进行混凝去除给水原水中腐植酸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pH值及其调节顺序、药剂的投加量等条件是影响含腐植酸原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了二氧化锰纳米线催化剂,利用XRD、SEM、TEM和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二氧化锰用于处理甲基橙模拟的印染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甲基橙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降解甲基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下,当pH =1.71、OMS-2投加量为5 mg、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0 mg/L、100 mL;反应时间为110 min时,脱色率可达98.87% OMS-2处理甲基橙溶液,最高脱色率可达98.87%.  相似文献   

16.
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分散大红RR染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氧化钛为光催化氧化剂,对废水中的分散大红RR染料进行了处理.实验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光强、溶液深度、溶液的pH值及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归纳出负载型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分散大红RR染料的最佳条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水处理效果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以二氧化钛为光催化氧化剂直接处理分散大红RR染料,脱色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制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大红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pH值、紫外灯照射时间及染料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2 g/L,pH值为6,紫外灯照射时间为150 min,大红染料浓度为100 mg/L.在此基础上添加助催化剂和H2O2,降解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氧化废水中苯胺及其中间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中苯胺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pH、温度以及二氧化氯用量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二氧化氯去除苯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为5.8,苯胺与二氧化氯的浓度比为3∶10,反应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5℃时,苯胺的去除率最佳,达到73.26%.同时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可知中间产物是苯醌,当苯胺与二氧化氯的浓度比为1∶7时对苯醌的去除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浓度pHMg∶NP∶N反应时间。通过一次回归正交实验得出残磷量和残氮量的回归方程为:y(残磷量)=-3 041.57-2.76z1+2 307.2z2+3 075.5z3-2 310z2z3(其中z1=pH,z2=Mg∶N,z3=P∶N),y(残氮量)=1 104.84-50.76z1-45.5z2-515.5z3,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在氨氮浓度为0.1 mol/L(1 400 mg/L)及磷酸盐为相应浓度时,在兼顾处理出水的含盐量、残磷量和残氮量尽量低的前提下,最佳的实验条件为:pH=9.5,Mg∶N=1.2,P∶N=1.03,反应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在上述实验条件下PO43--P的去除率为99.73%,处理出水中的PO43--P含量为8.66 mg/L,NH3-N的去除率为98.83%,NH3-N含量为16.45 mg/L。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弹药销毁废水TNT、COD及色度含量高、水质稳定、难以降解的特点,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了Fenton法处理TNT废水时各影响因子的机制,并确定了生产运行的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c(H2O2)=0.1 mol/L,c(Fe2 )=1.80 mmol/L,pH=3.5,反应时间t=8 h.中试结果表明,TNT和COD的去除率均大于80%.在影响因子与TNT和COD去除率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弹药销毁废水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及主要控制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