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治平 《东北公路》2003,26(3):114-115
论述了隧道施工通风的控制条件,介绍了施工通风量计算的方法,并对施工通风设备及管理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2.
特长公路隧道全射流通风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艳华  何川 《公路》2002,(7):129-131
通过渝合线尖山子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通风量计算,风机型号的选择及安装与布置,说明将全射流通风技术推广到4km以上的公路隧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七道梁隧道所拟定的纵向全射流通风、纵向射流与横洞调风结合式、纵向射流与竖井结合式三种通风方案,从通风量计算、通风方式选择、通风设备数量、通风土建工程量及防火、救灾、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为通风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公路隧道通风量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公路隧道通风量计算中关键的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CO允许浓度和烟雾允许浓度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3)
新的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于2014年7月颁布,与上一规范相隔15年之久,在CO排放基数、CO要求浓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隧道通风设计方面,直接影响设计需风量的变化。总结了新旧规范主要差异之处,并就设计阶段通风量计算与运营阶段的通风管理工作变化展开影响性分析。选取了1km、2km、3km、4km、5km等5条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假定其通风方式均为纵向式通风,并且其他条件一致,分别计算新旧规范下对应的设计需风量。计算表明,新规范下长度小于3km的长隧道需风量增幅较大;长度为3km的隧道设计需风量几乎不变;长度在3~5km的隧道需风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清潭隧道为汕梅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工程,隧道全长2879m。章通过计算,论述了隧道通风计算中,两个重要参数:有害气体产生量qco(m^3/t·km)、qr(m^3/h·t)及内量计算修正系数fv、fi、fh选取对通风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城市慢行隧道通风系统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隧道运营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以珠海某慢行隧道为工程依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慢行隧道安全性和舒适性出发,首先通过经验公式对人体CO_2释放速率进行计算,并推导给出隧道高峰时刻人员滞留量计算公式,进而预测可得隧道内行人CO_2释放量,故可确定基于CO_2稀释的慢行隧道通风换气控制标准。同时,对其他地下空间通风换气控制标准进行调研总结,并结合城市慢行隧道自身特点给出基于新鲜风量补充的慢行隧道通风换气控制标准。此外,通过不同温湿度环境条件下的人体舒适性通风风速控制标准结合隧道等效换气频率公式计算得到基于湿热环境舒适性的慢行隧道通风换气控制标准,并基于所得运营通风控制标准给出了依托工程板障山隧道的运营通风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慢行隧道通风设计安全标准应以稀释CO_2为主,其浓度不宜超过0.1%;在湿热环境下慢行隧道的舒适性通风风速控制标准为温度低于30℃时为0.6~1.0 m/s,反之则为1.0~1.25 m/s,且慢行隧道应结合隧道内行人密度来确定新鲜空气的补给量;在考虑预留一定富余量的情况下可按换气频率为4次/h进行依托隧道工程运营通风设计,相对应的隧道换气风速为1.36 m/s,需风量为57.77 m~3/s。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降低柴油机排气污染物NO_x,结合模块化设计思想,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完成SCR控制软件的开发。软件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模块、SCR状态模块、尿素量计算模块和任务模块,其中尿素量计算模块采用基本尿素喷射量计算、尿素量修正和闭环反馈调节的组合方式提高尿素量计算精度。软件经代码生成后刷写至SCR控制器DCU中,在试验台架上完成ESC和WHTC循环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ESC和WHTC试验循环下,NO_x转换效率分别高于79.09%和72.35%,经催化还原后排放值分别低于1.836g/(kW·h)和2.147g/(kW·h),满足国Ⅴ法规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
祝和意 《隧道建设》2016,36(11):1366-1371
目前国内地铁工程采用盾构法在瓦斯地层中施工经验较少,且无相关规范参考。在论述高瓦斯隧道施工控制原理及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从前期准备、瓦斯压力段分区及涌出量计算、关键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论述。为了适应高瓦斯隧道工程施工需求,进行瓦斯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及盾构局部改造与设计;同时,从隧道内渣土运输、渣土改良、盾尾密封及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等方面,对高瓦斯隧道掘进过程关键控制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工程实践证明,通过应用瓦斯监控系统及其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土压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内瓦斯量的有效控制,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说明高压共轨系统燃油温度变化对喷油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燃油温度下的喷油参数修正计算。首先简要分析了高压共轨系统燃油流动传热特征,依据柴油机工作环境温度范围,提出了确定基准温度的方法,然后运用流体传热计算方法,推导出了喷油量和喷油压力的修正量计算公式;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基准温度下的喷油压力和喷油量的基准脉谱,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燃油喷油压力和喷油量的修正脉谱;结果表明:50℃燃油温度的喷油量修正量计算值与测试值的相对误差在14%以下,80℃燃油温度的喷油量修正量计算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9%以下,说明喷油参数修正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推导了城市突降暴雨在已建雨水管网系统节点处的积水量计算公式,并以算例说明了计算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在公路隧道通风的应用。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风机、自然风等各压力源通风网络中的处理办法。应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特长公路隧道纵向一半横向混合通风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一种纵向—半横向混合通风方式,双洞单向、单洞双向交通时中间半横向通风段的长度分别可达到6.0、10.0 km。利用一元流伯努利方程,以典型通风单元为研究对象,详细地推导了这种通风方式的所有计算方程。通过具体数值算例,研究了这种混合通风方式在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时的风压、风速分布,论证了纵向—半横向混合通风方式在特长公路隧道通风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解决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分段太长和中间竖井过深的困难,实现公路隧道通风方案选择的计算机程序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金文良  李品利 《隧道建设》2008,28(2):158-160
主要讨论了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在公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推导出交通通风力在通风网络理论中的计算公式,介绍了风机、自然风等各压力源在通风网络中的处理办法。应用隧道通风网络解算程序,对雪峰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陆懋成  王梦恕  刘维宁 《公路》2007,(4):204-207
提出了一种斜墙式横向通风的通风方式和一项风机反转制动消防技术,以及它们在火灾时的作用。斜墙式横向通风的通风方式涵盖了半横向通风方式,笔者认为3种传统的公路隧道的通风方式应改为2种,即横向式和纵向式。  相似文献   

16.
庞小兰 《天津汽车》2011,(4):46-48,55
为实现在停车状态下车内通风换气,文章在车载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上,参照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提供通风动力,通过太阳能控制器和通风控制器来控制车内空调通风系统的开启,优化设计了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优化控制的效果良好,避免了静止的车辆在阳光直射下车内不通风换气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冬天通风容易导致车内温度下降的问题,拟采用在通风时予以预热的方法解决。指出了常见车用通风的不足,说明了通风恒温器开发的积极意义,简要说明了通风恒温器的结构特点、温度控制电路等技术要点。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在通风的同时还考虑到了通风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更加人性化。而且,通风管采用蜂窝状的创新设计,使得车内温度不受通风影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圆梁山隧道施工通风方式,以及射流通风技术在该隧道施工通风中的应用情况、对类似工程的施工通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肖元平  杨立新 《隧道建设》2012,32(3):296-301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量法的路堤边坡冲刷量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路堤边坡冲刷防护的必要性及目前冲刷量计算模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边坡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对边坡土水力冲刷过程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描述,按能量平衡方程导出土水力冲刷的冲刷量计算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在石黄高速公路高填方边坡用改造的SR型人工降雨设施进行冲刷试验,得到冲刷量实测资料,用模型计算的冲刷量值与之比较,显示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