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段修货车整车落成中出现的车钩高度、上旁承下平面与滚子间距、传感阀触头与横跨梁触板的间距等几个尺寸易发生变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轨道试验和模拟研究显示,安装在长罐车上的长行程(行程达15.88mm)常触旁承(CCSB)在通过曲线、平衡垂直载荷和高速稳定性方面具有全面的最佳性能。经重载转向架转向阻力试验证实,常触旁承通常比双滚子旁承运行得更好。运输技术中心(TTCI)代表美国铁路协会设备工程和机械研究委员会进行了这些试验,以减轻钢轨的受力状态。2001年,一项指导性文件要求,所有互换车(指可在美国各家铁路公司线路上通行的车辆)均应安装常触旁承。设备工程委员会建议技术运用委员会,于2003年1月1日起在所有新车(或者打算延长使用寿命以及增加载重质量的经改造的车辆)上安装符合AAR业务手册规则第88项的长行程常触旁承。而剩余的其他车辆将在此日期后也要考虑安装此类旁承。试验计划要求进行4种车型的轨道试验和模拟。另外,6种车辆设计应当独立地进行模拟。本技术摘要侧重于描述在长罐车(TILX301711)上进行的试验。标准双滚子旁承同4类常用常触旁承(长行程、长行程辅助滚子、标准行程、标准行程辅助滚子)一同进行评估。运输技术中心所用轨道为轮轨机械环线(带动态曲线区和过渡试验轨道)。由于试验要求车辆和轨道均在最佳工况下使用,因此,报告中的试验结果仅适用于相似工况。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下摇枕结构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车辆失稳模态为构架与轮对同频同相振动的转向架蛇行模态,随着车轮踏面磨耗,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当一系水平刚度减小时,轮对蛇行模态的自然阻尼减小;当牵引杆纵向刚度降低时,构架横向振动模态自然阻尼减小,横向稳定性降低。轮对水平定位刚度和旁承摩擦因数以及牵引杆纵向刚度对下摇枕结构车辆横向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三者中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车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1存在的问题转K2型转向架提速改造和检修作业中规定,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间隙为(5±1)mm。该值直接影响车辆的回转力矩,改造和检修时必须用样板测量以保证该值符合要求。有些改造和检修的车辆,即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从轮轨力、轴箱弹簧垂向位移和中部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3方面分析了大型养路机械通过曲线时由于较大幅度侧滚造成横向力偏大的原因,通过在转向架和车体间增加旁承限位滚子来减小侧滚幅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措施能大大减小轮轴横向力,增强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李振国 《铁道车辆》2003,41(12):43-43
验收装用转K2型转向架的落成车辆时,经常发现旁承间隙超差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钢结构上旁承下平面与上心盘下平面的平面度和距离超过规定要求、下旁承上平面距下心盘上平面尺寸超差以及落成时不恰当地调整垫板等有直接关系外,笔者认为在设计上也存在着值得商酌之处.即双作用弹性旁承设计尺寸的不确定性也将导致落成车辆的旁承间隙超差.  相似文献   

7.
JC系列旁承是比较成熟的货车旁承,在检修过程中,由于旁承体压缩产生永久变形等原因,磨耗板上平面至滚子间距离常小于下限。现行工艺调整方法是在旁承体下部加装垫板,容易使侧板与旁承体之间脱胶,同时也大量存在磨耗板未到磨耗限度,因其厚度不足调整该限度而无法使用的现象。建议增加旁承体顶板厚度,同时在滚子轴下部调整不同规格厚度的垫片,从而方便地调整该关键限度。  相似文献   

8.
经对运用的货车JC系列双作用旁承的组装标准和拆装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弹性旁承体运用一段时间后会蠕变,刚度增大,使旁承支反力增大,为此,研制了JC系列弹性旁承拆装检测机。阐述了旁承拆装检测机的关键技术、结构组成及性能参数,经实际运用考核表明:JC系列弹性旁承拆装检测机可实现弹性旁承体的压装、拆卸及垂向、纵向刚度检测;该装置能直接检测旁承支反力,并可方便地实现对旁承的调整,提高了旁承的组装质量;可实现旁承在质保期内的状态修,提高了旁承利用率,降低了车辆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提速货车不同情况心盘和旁承的尺寸关系,通过对事故车辆旁承存在问题的分析,查找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货车旁承间隙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货车车体相对于摇枕的侧滚运动进行几何简化,导出上旁承下端面位于心盘旋转点之上、之下和上旁承下端面与心盘旋转点位于相同垂向位置时,旁承的垂向位移与车体重心相对于摇枕横向位移的几何关系。在车辆动力学模型中引入侧滚回复力矩和等效摩擦半径,并对心盘进行力学简化。运用多体系统分析方法对货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侧滚回复力矩可以有效抑制车体由于轨道激励而产生的相对摇枕的侧滚运动;过小或过大的旁承间隙会使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恶化。当车体重心横向偏移量小于心盘半径时,车体重力将产生阻止车体侧滚的回复力矩;反之,车体重力产生的力矩将加速车体的侧滚。过小的旁承间隙会使车体上旁承和摇枕下旁承频繁接触,对车体产生较大的冲击;而过大的旁承间隙又使旁承在侧滚回复力矩不足时不能有效抑制车体的侧滚。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地质信息。通过实践知道,仅仅依靠单一预报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隧道中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单一方法不能提供全面的预报信息,可能造成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了解决单一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根据预报对象的地质特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进行预报,结论相互印证,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质预报信息,这就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例使用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探测,通过预报结论和实际开挖对比分析,通过预报结论和地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到最佳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梯形轨枕的减振特征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轨道系统的减振理念,一般以改变质量-弹簧系统来实现,而梯形轨枕轨道,不但利用这一理念特征,还利用提高轨道刚度而减振的理念特征。通过车辆-轨道-构造物系统化减振的论证,分析新减振理念的特征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梯形减振轨枕开发理念的正确,说明其减少维修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有利减振降噪的极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door GPS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世伟  谷川 《铁道勘察》2008,34(3):31-34
Indoor GPS技术是在GPS技术原理启发下开发的用于室内精密定位的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Indoor GPS技术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组成,从基础设施、测量阵列、简单测量、复杂测量、局域改正以及实时协作等方面对Indoor GPS及GP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误差理论和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可认为轨道几何参数误差呈正态分布,将无砟轨道各施工阶段的误差源组成进行了简单剖析,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制造产生的误差、测量仪器系统误差、施工操作误差、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影响误差,提出选择合理施工方案、重视扣件系统管理和保证轨道测量可靠等是使合成误差尽可能降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09,35(5):80-82
以南广铁路深孔放射性测井结果为依据,系统介绍了放射性的评判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对比了不同行业部门对于放射性限制范围的标准,推导得出了按铁路规范要求对放射性测井结果进行放射性评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梅熙 《铁道勘察》2009,35(6):1-4
主要介绍了GPSVRS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GPSVRS测得的ITRF框架坐标与铁路工程坐标的转换。通过实验测试了VRS的性能和精度,结论表明VRS系统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勘测的效率和测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预制式电缆附件作为配电设备与电缆、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设备,在电力设备中大量使用。电缆附件的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电缆产品的整体运行质量,主要探讨欧式电缆头的常用安装方式及优缺点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测量采用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其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当线路东西跨度较大时,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所要进行的坐标转换繁琐且长度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引入斜轴墨卡托投影。目前对于斜轴墨卡托投影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建立极坐标系来计算投影圆球的经纬度,介绍另外一种斜轴墨卡托投影模型,其数学公式严谨,并能较好地控制高差投影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联系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介绍了新方法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应用于施工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竖井联系测量新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成果可靠、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以在地铁等竖井联系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津山铁路门式框架墩施工及防护方案,本工程在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时,由于净空等限制,无法搭设独立防护棚时,采用模板、防护棚一体化的移动式防护设计,对于类似跨线桥门式框架墩、桥梁等净空困难条件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