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应用健图法研究铁道车辆的垂向振动问题。建立了客车六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健图模型;给出了模拟轨道周期性不平顺与单一脉冲型不平顺的健图模型,并以X玩2型行李车(装用209型转向架)为例,进行了动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键图模拟车辆垂向动态响应,简便、直观、快捷。文中还进一步探讨了健图法用于车辆悬挂参数优化的可行性,发现健图法的特长对此可以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2.
高速客车对轨道的垂向动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将车辆与轨道二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总体系 统来考虑,建立了车辆一轨道藕合系统的垂向动力学模型及其详细的健 图模型。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高速客车对轨道的垂向动力作用问题。结 果表明:当轨道存在垂向不平顺时,高速列车时轨道将产生剧烈的动力 作用;为降低这种作用,必须要使车辆与执道参数合理匹配,并衬轨道 维护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SIMPACK的磁悬浮车辆耦合动力学性能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有效评价磁悬浮车辆动力学性能,引入SIMPACK仿真软件,根据磁悬浮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拓扑关系图,建立了磁悬浮车辆-轨道-控制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在模型中,磁悬浮车辆被视为多刚体,并具有两系悬挂系统,轨道被视为弹性欧拉梁,并考虑了磁悬浮车辆的控制系统性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梁的最大变形的计算值为1.5mm,试验值为1.6mm,车体的垂向加速度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仿真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双车道公路上因超车不当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且后果多较为严重,故提出超车安全距离模型,旨在为超车安全预警装置、超车辅助判断系统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车辆在双车道公路超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基于可能发生的碰撞类型对超车时间进行分段,分析每一超车时段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进而建立超车安全距离模型,以等速超车和加速超车为例,选取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作为前方被超车辆,确定仿真参数,基于 MATLAB 软件仿真,分析、验证超车安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得出超车车辆与前方车辆及对向车辆之间的临界安全距离图,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和超车事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交运营调度系统中的车辆排班问题,以公交车辆的线路安排为对象,在不考虑线路一车辆匹配约束的条件下,建立起公交线路车辆排班模型,从而达到排班车辆最少的优化目标。首先,分析公交车辆在典型工作日内不同时间段的排序特征;然后,深入剖析组合最优化理论中的固定工件排序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建立公交线路车辆的排班模型,进而提出排班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结合10条公交线路的到发时刻表对该模型作了具体的应用,并通过Gantt图直观显示公交线路车辆的最优调配安排.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货物运输来往密切,而上海又处于两省之间,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进出频繁,所以,建立长三角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统一监控对于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和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系统架构 图1为长三角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监控平台系统架构图,图2为长三角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联网联控平台系统体系图。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速公路车流运行系统的仿真所需的车辆到达模型和车辆运行模型,对车辆运行模型中的跟驶模型作了推导,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实现了高速公路车流运行的动态实时模拟.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对车辆经过一段由缓-圆-缓组成的线路进行了车辆的脱轨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车辆在耦合动力学模型与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下脱轨道稳定性之分析比较,指出了进行车辆脱轨的耦合动力学分析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无人驾驶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控制的基于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路径跟踪控制模型、地图匹配模型和执行命令融合模型,使用实时车辆姿态信息进行转向角度预测,使用实时车辆定位信息进行反馈控制以消除系统干扰和模型误差。系统硬件包括车辆平台、嵌入式Mbed开发平台、Ubuntu系统运行平台和惯性导航系统,软件框架使用robotic operation system(ROS),使用rosserial服务连接嵌入式Mbed开发板与ROS。实车测试表明控制器系统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0.
车路协同和车联网的发展为车辆群体之间的协作控制提供了可能.本文关注的是在车联网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群体避让动态障碍物的问题,目标是实现在不损失车辆个体效益的同时,可以达到车辆群体系统最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QN)的自动驾驶车辆群体协作避让动态障碍物的模型.模型在学习过程中考虑了车辆的安全性、单个车辆和车辆群体的行驶效率,并加入了车辆的换道协作机制.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非协作避障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整体交通效率,在非常拥堵、比较拥堵和自由流三种给定的不同交通流状态下,车辆行驶效率(车辆平均速度)分别提高5.26%、21.44%、10.38%,整体车流量分别提高8.22%、34.47%、0%.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车辆一轨道垂横耦合模型,利用时域数值积分法进行了耦合系统的随机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周期图法估计出车辆一轨道垂向和横向随机响应功率谱密度PSD,并进行了谱分析。最终得到了车辆一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键图法模拟机车车辆的动态特性。文中建立了轮轨蠕滑力、自由轮对和两轴车的健图模型,并给出了部分数值计算的结果。从初次将键图法引入车辆动力学的经验来看,健图模拟具有简明、快速和便于研究参数等优点。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模拟现役不同状态下的桥梁静动载试验的过程。理论上建立车辆荷载作用的动力模型,将车辆模拟为三自由度模型,桥梁选用简支梁,并且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系统进行模拟的方法,模拟系统模型,并且模拟静载试验以及匀速跑车试验的几种工况,分析静载试验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匀速跑车试验时桥梁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键因法对铁道车辆结构的集总-分布混合系统进行振动分析。车辆的转向架构架简化为H型,视为由三根伯努利—欧拉梁组成。将各梁的四个低阶模态取为集总质量,与车体悬挂,轮轨相互作用等构成多体系统,用键图法模拟,通过数值计算,求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结果表明:用键因法对混合系统进行振动分析,与有限元法相比。比较直观,且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便于修改模型,计算工作量小,故作者最后建议,进一步推广和研究键图法在结构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铁路工厂的常用自由锻件,开发了自由锻CAPP系统。该系统结合生成式和派生式CAPP系统各自的优点,采用半创成式结构。系统包括锻造毛坯下料优化和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功能,具有信息处理、工艺设计和图形绘制等多种功能,工艺卡片执行了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吴冰花 《北方交通》2012,(6):209-211
针对公路收费系统与车辆等待服务之间相互矛盾的费用关系,合理地设计和控制公路收费系统,分析收费系统中的最优服务率,建立排队模型,并推导最优服务率的高解方程式。利用MATLAB拟合函数曲线图,估计初始值,采用Netwon迭代法求出方程最优解,即收费系统的最优服务率,从而解决公路收费系统费用与车辆等待服务费用之间的矛盾,使收费系统的费用与车辆等待服务所消耗的费用之和达到最小。结合实例讨论在M/M/1/∞/∞/FCFS队列中最经济合理的服务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实践性较强且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车横纵向控制中路径跟踪精度、行驶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横纵向综合控制方法。速度规则系统根据参考路径曲率与车辆跟踪位移误差计算出期望速度曲线,速度跟踪控制采用分层式控制器,上层控制器利用MPC算法计算期望加速度,下层控制器利用车辆逆纵向动力学模型对车辆的驱动和制动进行协调控制。横向控制器根据参考路径、车辆反馈状态以及纵向上层控制器的期望速度计算车辆前轮转角。最后通过实验对比本算法与恒速MPC横向控制算法的轨迹误差,结果表明:本算法控制的车辆横向位移均方根误差减小了0.051 m,有效提高了车辆轨迹跟踪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优化研究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因素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充电站运营费用和用户充电费用最小化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考虑侧向风作用下车辆运动对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研制的移动车辆模型风洞试验系统,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和公路交通车辆,分别采用三车模型和单车模型,测试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的气动力系数,讨论了车速、风向角、车辆在桥上所处轨道位置以及车辆类型等因素对车辆和桥梁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大和合成风向角的减小,车辆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存在增大的趋势,车速对单车模型气动力系数的影响更显著;车辆在桥上所处轨道位置不同对车辆、桥梁气动力系数的影响均较大,桥梁气动力系数对车速和合成风向角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