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道路排水设计的一些弊端也日益突显,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道路排水设计理念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严重脱节.总结了新型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体系及其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概况,提出新的道路排水设计综合性理念模式,分析了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道路排水系统改进的启示,为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应用、推广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理念和技术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做好城市排水的前提是要对城市暴雨的情况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和研究,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一个具体算例,结合新乡市暴雨强度公式,提出两个独立排水流域雨水径流的分析方法,包括降雨历时选择与统计分析方法、降雨时空分布和时程分配以及设计降雨过程等内容,可供城市雨洪利用工程和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危机以及现有雨洪排水系统所导致的城市水涝、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雨洪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先就地利用,后排出,再蓄积调节利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节约城市生活饮用水资源并减轻防洪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简婧  郑军 《交通科技》2015,(1):161-163
极端降雨频发及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城市区域内涝问题日益严重,使地形特殊山地城市雨洪问题更为复杂。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主要道路雨洪管理模式,提出当前国内应转变传统排水设计理念及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并结合山地城市道路实际情况,探讨滞留带、渗透浅沟、生物滞留池等生态调蓄方式如何与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雨洪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土地类型的变化、不透水路面的扩张,加上以排为主的传统思维缚束,导致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引发雨洪内涝、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新的雨洪管理模式,倡导维护或恢复场地的自然水文功能,采取源头削减、径流过程调控等方式对雨水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雨洪管理的新潮流。基于低影响开发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防洪规划的理念转变——从改造到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频繁爆发的洪水灾害证明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防洪思路已不能解决防洪问题,人类必须探索更为理智的、科学的防洪方法,适应洪水、与洪和谐相处的现代防洪理念应运而生。为此,结合新一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探讨了基于现代防洪理念编制城市防洪规划的热点问题,认为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时要合理利用土地、强调雨洪资源化利用、重视滞蓄洪区的规划、河道治理采用生态型河道,并采取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北京市水务部门正与市规划部门制订政策,要求新建建筑必须建蓄水池等雨洪利用设施,否则项目不予审批通过。北京市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1日出台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中,对新建小区建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厦门马銮湾区域防洪防潮规划设计实例,重点介绍了洪峰流量的计算、调洪演算、防洪防潮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及溪流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防洪规划设计时,应当结合规划区的洪水特性及其影响,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策略,统筹考虑山洪、河洪、内涝等洪涝灾害等,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采取截与蓄、排与挡等各种措施,保证在规划设计标准下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及城市面源污染加重等全球性问题,结合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发展趋势和"海绵城市"内涵、目标及实践,提出现阶段海绵城市的重点实施路径,并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城市系统多专业的深度参与及互动、科学而统一的土地开发和雨洪管理平台工具的建立,以及面向全民的理念共享,是海绵城市的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雨水利用是当今雨水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不同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对水体水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接影响雨水能否合理利用。在本次东营市雨水规划编制中针对该市对雨水工程的要求,重点关注了雨水利用问题,并围绕该市雨水水质能否达标排放展开了讨论,可供类似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郊野公园设计过程中需在系统性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项目内的水系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实际项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回用,达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案例分析水量平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雨洪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补水优先取自项目内收集回用的雨水,实现局部生态循环补水。在汇水坡面整齐、水塘较多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局部水系规划,建立一个清晰的标高体系,并且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方式,通过水平衡计算分析雨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延缓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同时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需作一规划研究.该文阐述了在新一轮的中心城区排水规划中,对雨水利用和控制的目标、范围、方式进行的研究.其成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建雨污水泵房所在地周边环境通常较为复杂,设计通常采用基坑开挖的方式实施.雨污水泵房结构以竖向构件为主,无一般地下室楼板设计,基坑存在换撑困难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泵房基坑支撑及换撑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为雨污水泵房深计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俞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19-222,33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集汇水、过滤、灌溉、储水和自动排水功能为一体的道路雨水资源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城市排水设施往往随着城市开发同步建设,对城市的正常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可明确排水管网、设施的布局,为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1].现以浦东新区御桥社区02单元为例,介绍雨水排水规划方案的编制思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控规单元级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根据各区域发展条件和降雨情况讨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项目实例探讨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屋面雨水通过收集管道、沉淀池、蓄水池和过滤系统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处理后用于水景循环、灌溉绿化等再利用,以实现节水节能目标,改善和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维护自然水文循环环境的角度出发,所有城市都有必要对因不透水地面增加而产生的流失雨水进行拦蓄;从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角度出发,所有缺水城市都有必要直接或间接地对雨水加以利用。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通过蓄滞、强化入渗等手段对城市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