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水稳基层较厚,多采取分层摊铺、碾压及双层连铺的形式。这种传统的施工工艺降低了基层的整体性,其平整度亦不理想,纵向接缝处理较困难、施工效率低下,已不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如何采取大厚度基层一次性整体摊铺、压实的施工工艺成为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以六威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针对大厚度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体化摊铺、碾压机械组合以及质量检测验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参数提供了积累。  相似文献   

2.
引言 水稳基层是广泛应用于公路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基层结构型式。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抗冻性和整体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道路基层中,在施工中因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压、离析处理、成型时间及工后养护等较难控制.因此对公路水稳碎石基层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大厚度水泥稳定土基层用传统工艺施工摊铺易产生基层层间结合结合不稳的隐患,提出超超大厚度水泥稳定土基层整体一次性摊铺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它可有效解决了基层层间结合不好,混合料离析,以及基层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及抗冻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离析的超级摊铺机进行单机宽幅大厚度摊铺是基层摊铺工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稳碎石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对湿度和温度较敏感、易收缩开裂、强度不均匀、粗细料易离析等,影响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进行严格控制,有效解决常见问题,尽量减少工程隐患,从而保障公路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呼包高速4改8扩建工程为例,介绍厚层(34 cm)水稳碎石底基层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施工实践,总结出厚层水稳碎石压实成型工艺及现场评定(灌砂法)压实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等级公路主要指乡村公路和农村公路,它们的交通量较低,路面结构较简单,一般采用级配碎石作为基层。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离析、裂缝、变形等。为了提高低等级公路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本文优选级配碎石方案,并对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技术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进行分析,加强公路水稳基层结构特征的了解,以便加强施工技术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运用,使得公路施工的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厚度水稳碎石半刚性基层摊铺施工,首先介绍基层一次性摊铺施工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材料控制、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旨在为保证基层施工质量,达到进一步缩短施工周期目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南线改建工程.二级公路标准.长7.253km,底基层宽9m.原路面结构层为18cm的水稳碎石底基层,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通车几年后,出现了大量的反射裂缝,防止和减少裂缝的产生,项目部决定采用厚18cm,底基层的铺筑采用级配碎石,施工前及施工期间进行了材料性能试验及填筑工艺试验.以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应用一次性摊铺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一次性摊铺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并提出了具体实践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来保证基层结构作用实践的安全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抗裂性水文碎石基层是一种使用比较普遍的半刚性基层,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对公路的使用年限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对抗裂性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半刚性基层优缺点的对比着手,通过采用大厚度一次性摊铺的方法、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阐述了如何避免和减少半刚性基层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一次性摊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忠 《交通标准化》2014,(12):71-73
基于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一次性摊铺施工的优点,分别就材料质量控制、施工机械配备以及施工要点管理等几方面,详细探讨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一次性摊铺成型的施工技术,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沥青碎石基层施工时容易出现粗集料离析、渗水过大和难以压实等情况。结合实体工程研究,提出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摊铺和碾压技术,可有效地避免粗集料离析,降低渗水系数,提高压实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16.
黄哲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2):14-14,16
对水稳基层裂缝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从材料、施工等方面控制基层裂缝的产生,并针对已经出现的基层裂缝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离析、平整度差等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水稳碎石基层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课题背景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面结构采用规范级配水稳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弊病有:在沥青路面铺筑前水稳碎石基层出现大量裂缝;水稳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在5.5%左右;成型后水稳碎石基层表面光滑;为保证芯样的完整和强度,往往通过加大水泥剂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公路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受夏冬温差大,早晚温差大的原因,沥青面层、水稳基层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干、温缩裂缝),雨雪水将从路面缝隙进入路面结构层内,产生冻胀等病害,影响行车,甚至造成大面积破损。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在公路结构层路肩位置使用透水性材料,有效的排出渗入路面缝隙的雨雪水,形成了高寒地区路肩横向排水槽施工技术。高寒地区路肩横向排水槽施工工法适用于所有高寒地区路面结构层施工。  相似文献   

20.
大厚度(≥30cm)水泥稳定土基层整体摊铺的施工工艺打破了传统和规范厚度不超过20cm施工工艺。采用该工艺施工解决了层间结合不好,增强基层整体强度、加快施工工期、减少机械成本及养生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