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础。1995年,党中央明确指出,2010年要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框架。2020年基本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党中央的决策是科学的,定位也是明确的,符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是集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航运服务功能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确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软实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更快、更好地建设航运中心,必须将打造航运中心软实力摆到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阐述航运中心软实力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提升航运中心软实力的E推模式,并探讨了E推模式下航运中心软实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枢纽港、航运中心和城市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必须以发达的航运业为基础,而枢纽港建设是航运发展、航运中心建立的关键。上海枢纽港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与亚太地区其它中心港、枢纽港的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世界集装箱运输大循环,有利于加快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文章从上海及周边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建设国际枢纽港的可能性,最后指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上海枢纽港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8,31(5):50-51
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目前伦敦、新加坡、香港是公认的世界航运中心,可是他们并不标榜自己是航运中心。因为航运中心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带来贸易发展,在资源配置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船海工程》2009,38(1)
武汉理工大学系统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科研、培训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研究中心,教师8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本中心现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土研究生32人。中心成立于1994年,主要以国家纵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军工项目和横向项目为主,近十年科研经费达5千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推广二等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6.
发展港口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既是这四个中心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之一,也是实现这四个中心的标志性结果之一。配合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举办像今天这样的物流研讨会,就显得尤其必要和适时。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2012,23(10):41-41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按照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航运软实力为核心,以集聚货物、船舶、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为主线,不断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航运中心的诸多要素中,口岸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建立东北亚航运中心需要发挥大连的口岸优势,良好的口岸环境是建立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保证,航运中心的竞争也是口岸环境的竞争。口岸环境包括航运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通关服务环境、航运市场环境、金融服务环境、海事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口岸信息环境等。通关服务环境是口岸环境中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9.
提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认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出发,还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都要求集疏运体系由公路向水路与铁路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从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国内学者的“五角模型”入手,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的成因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和环境层3个层次共5个因素,即政府作用、基础设施、腹地经济、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航运要素的集聚与组合能力等,认为这3个层次5个因素应同时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芳 《珠江水运》2014,(14):40-40
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将建成大型公用物流服务平台、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成为“运输中转、大型甩挂、信息服务”等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舰船研究》2007,2(4):F0002-F0002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计算中心成立于1975年。早在1990年就成为武汉造船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该中心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数据中心,拥有一流的软、硬件设备,有国际领先的大型服务器与存储系统,有国内船舶行业最早建立的虚拟现实中心,以及大型平台网络实验室;该中心也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计算机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中心,主要承担舰船三维设计、虚拟现实研究、舰船平台网络研发、民船船载网络系统集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研制、涉密网络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船海工程》2008,37(2):F0004
武汉理工大学系统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科研、培训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研究中心,教师8人,其中教授(博导)2A,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本中心现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32A。中心成立于1994年,主要以国家纵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军工项目和横向项目为主,近十年科研经费达5千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推广二等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4.
《船海工程》2008,37(6)
武汉理工大学系统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科研、培训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研究中心,教师8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本中心现有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32人。中心成立于1994年,主要以国家纵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军工项目和横向项目为主,近十年科研经费达5千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推广二等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5.
章雁 《航海》2014,(1):67-7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入建设有赖于各项构成要素的有效培育,本文从航运资源、航运服务、航运市场三个维度来构建航运中心要素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和熵权法确定相应权重,并采用集对分析得出上海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评价指标值,进而对相关航运中心间相应要素予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航运经济发展不错的几个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某国际航运中心的奢侈目标,似乎吞吐量翻个番,集装箱量突破一个数,便可以坐稳国际航运中心里的交椅了。有些城市则谦虚一些。提出未来几年加大航道、港口建设,争取形成某种规模的航运中心。此现象套用一句广告语今年,你建(国际航运中心)了吗?  相似文献   

17.
国外文件中心出现的历史不长.却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外。因文件中心具有经济、高效的优点而将其誉为“现代最富有生命力的新型档案机构”。文件中心最早出现在二战期间的美国。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各机构新产生的文件迅速增长,为保管这些半现行文件,各机构纷纷成立文件中心,其它国家也效仿,文件中心得以很快推行。  相似文献   

18.
索科纳港于2002年开港,是埃及第一个公私合营伙伴关系模式的海港。索科纳港的总体规划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中心、海运中心和经济活动中心,为吸引货源,出台了新的税收及通关优惠政策,并启动了一系列新项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The Global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ndex2010,GSCU在上海浦东发布,上海列在全球第5位。GSCI是世界现代航运史上编制发布的首份国际航运中心指数,也是按引领“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创新模式,对21世纪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强弱的考核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春 《中国船检》2012,(3):66-69
自2003年10月起,中国海事局先期开展了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琼州海峡等四个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264座沿海和内河基站,设有1个国家中心(亚太数据中心)、3个海区中心,32个辖区中心和4个水系。设计一套适用于AIS基站管理的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基站的工作状态与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