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丽华 《中国铁路》2006,(12):42-44
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息承载类、业务提供类、通信系统管理类组成,其中传输与接入子系统分为骨干传输层和接入层;利用多业务传送平台提供IP数据网承载平台;采用GSM-R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实现话音通信和数据传输;通信综合网管子系统可实现对客运专线通信系统的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资源管理和性能管理。  相似文献   

2.
从地铁视频监控系统的多级组网、冗余性、集成度、网络管理功能、多系统融合等方面对地铁视频监控平台软硬件的需求进行分析,构建专业、统一、共享、可靠、安全和高度可扩展的视频监控数字化平台,涵盖地铁各车站、车辆段,平台预留其他业务部门、系统接入条件,并预留视频监控系统扩充能力,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程三维协同大数据云平台是基于3DGIS空间信息平台、BIM云平台、GIM云平台、在线监测云平台及增强现实云平台的多平台融合技术,根据铁路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具体业务需求,通过专题分析和技术应用整合衍生多种专项系统,实现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成果数据、施工过程数据、运维状态数据等多源数据信息一体化协同管理,为铁路项目参与各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大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4.
多式联运中,铁路、水运和公路3种主要运输方式之间数据不互通、信息不共享,导致物流信息断链,不同运输方式间作业衔接不畅,全过程物流效率较低。以国铁集团为核心,阐述铁路多式联运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定位和目标,界定该平台与其他平台的关系,提出铁路多式联运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构建由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外部系统组成的平台架构,设计平台功能模块,为建立铁路多式联运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一单制"服务、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京地铁现有的ACC系统不能很好为地铁系统的科学高效运营管理提供平台支持的问题,对ACC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从ACC业务库系统、互联网+业务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和灾备平台构建等角度提出ACC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并对一体机平台和开放式平台两种数据仓库系统搭建方案的利弊进行详细探讨,为ACC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数据仓库系统搭建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并且需要融合多个异构系统。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方便使用,引入统一身份认证成为系统发展的必然。基于单点登陆、Session共享和NOSQL技术,提出多技术融合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功能设计,并给出了平台的具体实现路径。这不仅解决了铁路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身份认证问题,也为解决分布式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1铁路客运专线对传输系统的要求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是铁路通信系统的基础综合承载平台,提供承载各通信子系统(如固定用户接入交换系统FAS、GSM-R、接入、时钟、环监、综合视频监控、应急、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庆市通卡公司发行公共交通一码通聚合乘车码和轨道集团发行渝畅行乘车码,实现APP双平台发码功能,同步引入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新型移动支付通道,同时提升AFC系统读写器功能,对既有运营线路全线网系统进行软硬件改造,达到多家移动支付通道同步应用及改造目标,满足"高效、便捷、安全"的业务要求,解决乘客和轨道集团运营需求痛点。立足轨道交通AFC系统现状、移动支付应用需求、结合系统改造复杂、任务重、涉面广、接口多、工期紧等特点,详细阐述轨道交通移动支付介质优选、移动支付系统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改造实施等的策略和措施,为多码平台、多业务实施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深大基坑无线监测系统为基坑监测提供实时、精确、连续的数据,预测基坑变形趋势,为基坑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保障。该系统由自动监测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器、中继器、基站和用户服务平台组成。选择适用于深大基坑变形、受力和地下水位监测的传感器,并开发与传感器数字信号接口相匹配的自组网通信模块,采用基于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批准通过的802.15.4无线标准的Zig Bee(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无线传输技术。用户服务平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架构,基于J2EE平台和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体系架构,分为展示层、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和数据接口层。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基坑模型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安全评估、预警反馈、曲线及报表输出和综合管理等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波  王倩  文婷 《铁道学报》2007,29(2):45-49
研究一种基于多协议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仿真平台设计。该仿真平台采用数字化、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应用了“广义软总线”和“柔性网关”的思想,使得仿真系统既可以由一台计算机、也可以由多台计算机组成仿真网络实现多通信群、多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仿真。仿真系统平台实现了基于多种可选择通信传输协议的测试和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各种功能的仿真。系统的仿真过程、结果和运行状态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实时的显示,仿真系统的运行参数可以在线进行配置和修改。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扩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西门子打造的Velaro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的Velaro系列动车组,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满足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各种特殊要求。Velaro平台的技术积累既能保证Velaro系列动车组的可靠性,又能保证Velaro系列动车组未来的持续竞争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轨道交通工程BIM+GIS云平台在多站点、多区间、多线路管理中,BIM、GIS数据量大、数据服务庞杂、并发访问量大等问题,研究分析单体服务架构缺陷和微服务架构优势,在制定微服务拆分方式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BIM+GIS云平台的微服务架构设计。并在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盾构隧道施工中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SpringBoot/Cloud微服务架构,平台性能、承载能力、用户体验度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与视频监控技术,开展对铁路站台防侵入监控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入侵物体大小、停留时间、运动轨迹等分析判断,可实现对站台安全白线区域、站台端部等多区域的布防,布防区域可参数化设计,适用不同站台、多种工况。建立了一套基于先进监控技术、自动化、模块化的铁路站台防侵入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风压、多种车型、高密度行车及自动驾驶情况下高频开关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基于热备冗余控制原理及多种车型自适应控制原理,构建多种车型智能同步联动的站台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站台门在160 km/h的列车风压作用下,一整侧滑动门开门同步误差≤0.2 s,且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该试验结果可为站台门控制系统在高速铁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广泛使用的监测总机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IP网络平台的综合告警平台,解决目前监测总机使用中存在的报警功能单一、设备分散、操作多样、维护困难等问题.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允许多用户同时使用,监测终端可配置到调度工区、通信段、维护工区,实现现场维护人员远程监测使用;增加了短信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新的报警信息传递方式;具备北向接口,向更高一级的监控系统发送报警信息,使之能适应铁路管理信息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准铁路骨干通信网采用SDH多业务传送设备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构建,可以提供以太网业务处理功能,在此基础上搭建信息平台,对多种以太网业务在SDH平台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中数据同步的运营维护复杂度,增强数据同步性能和一致性,提高数据同步过程中满足业务复杂数据需求的能力,设计了客票系统数据同步平台,提出了平台架构和数据同步流程,综合运用智能并发入库、数据一致性检测、流式数据传输技术,提升客票系统数据服务能力。该平台已在客票系统多个业务中进行试用,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一种基于UCOS-Ⅱ面向控制网络安全协议的隔离平台。提出DUAL-MCU(LPC3250)+DUAL-PORT STATIC RAM的系统构架,集成了以太网、CAN、PROFIBUS、422及232等网络协议标准和现场总线技术,对控制网络数据进行综合监控与过滤,提高了网络数据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