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风沙是格库铁路青海段主要的不良地质问题。通过对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典型流动沙丘的监测,查明了其活动规律,可为铁路选线提供原则建议。根据勘察过程中的两个选线实例,介绍风沙选线的过程及选线思路,为该地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铁道勘察》2013,(1):66-67,98
通过对赤大白铁路、锡乌铁路、集通铁路、通霍铁路等铁路工程实地勘测工作以及设计回访,阐述了风沙地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归纳了风沙地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针对风沙地区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主要受制于地质因素、环境因素,实现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建模是减灾选线及线路优化设计的基础。为提高沙害区线路方案设计的效率与水平,借助遥感技术实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信息识别与提取,设计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入库规则与存储方式,建立基于GIS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不良地质信息库,实现灾害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获取的选线区域矢量、栅格、专题数据,基于GIS建模功能构建风沙区选线地质环境模型,实现不良地质信息的多维表达与空间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立体选线方法进行线路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格库铁路某沙害区选线为例,建立线路三维地质环境实体模型,通过分析风沙流对平面穿越和立体绕避2个线路方案的危害程度,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为今后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风沙灾害威胁着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由于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车体轻的特点,线路在穿越风沙地带时受到的风沙流威胁更大。为在选线设计时就将线路风沙危害尽可能地减小,通过分析风沙流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机理,针对风沙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铁路选线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及风沙流区、戈壁区、大风区的高铁线路选线设计要点。以兰新高铁为例,通过详细勘察风沙区和分析现有资料,从线路走向方案设计、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在实际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并确定了高速铁路在风沙地区较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经过兰新高铁多年的实际运营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可为今后风沙地区高速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鱼一线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线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俗称"魔鬼城"),风沙、盐渍土遍布,湖盆低洼地带存在软土、盐岩。在该地区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线路穿越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四类工程地质问题时,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在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了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了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因素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有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选线应遵循"绕避为主"的原则;(3)通过对北线方案(CK)、中线方案(C9K)、南线方案(C10K)三条线位进行比较,得出中线方案优于北线方案、南线方案,宜做为本线的推荐方案;(4)本研究能够为类似地区的工程项目选线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建鹏 《铁道建筑》2012,(3):107-110
阿布扎比酋长国Al Mirfa至Mezairaa段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沙丘,风沙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和工矿交通。为在该段设计一条合理的可治理沙害的铁路线,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质、气候特点、沙丘特征进行现场勘察、调查、观测、采集数据、分析研究,对该段区域有了总体的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该区风沙的危害程度,提出了线路经过本段沙漠时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防护带及穿越高大沙丘时的选线原则。从原理上阐明了沙漠铁路路堤、路堑积沙的不可避免,对一些传统的把沙漠公路过沙路面坡率生搬硬套用于铁路横断面设计的做法提出异议。供设计人员在沙漠选线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与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永海 《铁道勘察》2005,31(3):52-54
黄土在中国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冲沟发育,多凌乱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黄土地区陷穴发育、人工洞穴分布较多,部分地段滑坡发育。高速公路属于线状工程,延伸长度大,且对基础的要求高。因此,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合理的选线与适当的勘察尤其重要。以大运高速公路侯马至运城段的地质选线与勘察为例,介绍地质选线勘察的过程、方法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风沙地区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德泉 《铁道建筑》2012,(6):110-113
库格铁路沿线风沙发育,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在线路设计中做好选线工作,为铁路长期安全运营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从铁路选线需求出发,突破了只把风沙地貌划分为风蚀区和风沙堆积区的限制,首次提出将风沙地区按风沙形态划为风蚀区、风沙流区和风沙堆积区3个区域,分析了3个区域的风沙活动规律,归纳总结了3个区域内铁路不同的选线原则、工程防沙方式,并以库格铁路风沙选线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以3个风沙形态区域为基础,确定铁路选线原则,很好地指导了库格铁路风沙地段选线,并可为其它风沙地区铁路项目和设计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段青龙 《科技交流》2001,31(3):17-22
本通过对青藏线错那湖活动沙丘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剖析,提出了合理的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及工程治理措施,以使风沙活动对铁路工程及铁路运营的危害程度尽可能地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穿越戈壁风沙地区的铁路最大程度地避免戈壁大风带来的风蚀、风沙等危害,同时保证工程设置合理、防护措施经济有效,研究戈壁风沙地区的综合选线方法以及工程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戈壁风沙地区的特征、风害,以及线路平纵断面与各种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铁路选线方法。研究结论对戈壁风沙地区铁路选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登稼 《科技交流》2000,30(1):95-101
兰新线“百里风区”的风害、风沙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它对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及铁路运营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风沙地区的工程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在兰新复线的工程地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及兰新线在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风害、风沙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及风害、风沙防治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铁路选线地质勘察中,隧道勘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白乌铁路大黑山隧道的勘察实践中,综合应用了天然源大地电磁法、地震折射法等物探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成果,为隧道地质评价和铁路选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蒙华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通道工程浩勒报吉至三门峡段风沙、煤窑采空、黄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发育,同时沿线地貌类型复杂,沟壑纵横,大范围地面调绘工作开展困难。为优化地质调绘方法,提高不良地质勘察效率和质量,研究利用遥感判释技术进行沿线不良地质勘察。研究结论:(1)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沿线不良地质遥感判释,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分布特征;(2)划分出沿线毛乌苏沙漠区风沙分布特征,识别出煤窑采空分布范围,判释出270余处黄土滑坡和崩塌,判释准确率高于85%;(3)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满足多类型不良地质勘察的需要,为地质选线提供了直接参考;(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艰险山区长大线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工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大临线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层岩性及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为合理选择线位,开展地质选线研究,确保线位合理、方案可行。研究结论:(1)经综合地质工作,确定大临线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高地温、滑坡、泥石流、高地应力、顺层、有害气体及水库坍岸等,对线路方案及工程措施影响很大;(2)通过地质选线工作,确定了大麦地高线位方案、巍山盆地东侧方案、巍宝山西河左岸方案、黑惠江高线位方案、澜沧江上游桥位方案、红豆山短隧方案、云县盆地东侧方案为推荐方案,工程方案有效地避开了主要的不良地质问题,降低了工程施工风险和运营隐患;(3)本研究成果对西南山区铁路工程勘察及地质选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地质选线和地质调查是山区铁路勘察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受现场地形、交通、植被条件影响,存在地质外业劳动强度大、周期长、质量难以控制的现状。基于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二次开发了三维可视化遥感勘察系统(GERIS),该系统可以直观展示铁路方案沿线的地形、地貌、岩石景观,并可叠加地质图、遥感图像、线位、勘探点等多源勘察资料,实现了线路方案三维浏览和勘探图件的展示,可辅助地质人员进行宏观区域地质选线、微观地质调查路线设计以及勘探点布置等。可有效提高选线、调查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减轻现场劳动强度和节约勘察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河流峡谷地段地质选线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河流峡谷地段,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规模大,又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区域性暗河;线路设计同时受技术标准、投资影响;控制选线的因素极为复杂。本文以渝怀线乌江峡谷地质选线研究为例,对经受施工、运营、汶川地震检验,证明合理的地质选线的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指导类似河流峡谷地段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先期进行河流左、右岸地质选线;峡谷段不良地质极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有条件时,线路内移避开沿岸不良地质;线路绕避不良地质困难或代价极高时,只要地质探明,工程措施到位,线路完全可以通过不良地质;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及暗河标高,宏观指导选线,线路最好尽量选择通过岩溶发育安全带。  相似文献   

17.
由黔张常铁路浅谈岩溶地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伟 《铁道勘察》2011,37(5):82-85
黔张常铁路多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且各矿厂采空区分布较多,地形及地质条件的限制决定了线路的走位。由于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巨大差异,之前在西北地区总结出来的一套铁路地质选线工作方法已完全不适用。通过参与黔张常铁路初测、定测阶段的地质选线及勘察工作,针对湘西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总结出一套地质选线工作方法,为类似地区的铁路地质选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性质 ,运用遥感技术、地质调绘、综合物探及地质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对胶新铁路诸城至新沂段进行了加深地质工作。工作中充分发挥遥感判释的指导作用 ,采用 1∶3 5万航片进行地质填图 ,采用不同的物探组合模式 ,查清了沂沭断裂带的构造格局和影响线路方案的主要断裂的分布、性质及其活动性 ,为地质选线和线位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明确了在地质复杂地区开展综合勘察对地质选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宝成铁路的选线经验及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充分反映了工程地质工作在铁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工程地质选线在线路方案比选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地形条件,地下热水成为影响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在勘察设计阶段通过查明地下热水的成因、分布特征等,采用合理的地质选线,从而减小地下热水对隧道的影响。研究结论:(1)桑珠岭隧道进口段地下热水主要由大气降水下渗,汇集于增期乡断裂、沃卡东缘断裂带并经深部循环、加温后,由北向南沿断裂径流,受东西向沃卡韧性剪切带、雅鲁藏布江羽张断裂的横穿切割,引起地下热水上涌形成温泉;(2)为减小地下热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影响,勘察期间线位尽可能靠近雅鲁藏布江深切河谷地下热水排泄区,使隧道尽可能位于地下热水面之上;(3)本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地下热水地区地质选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