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系统的观点分析各种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并将其量化,从而得出不同几何类型、不同交通条件下无信号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为基本通行能力与各项因素影响修正系数的连乘积。方法简单便利,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单向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向交通可大量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改善交通条件。基于HCM分析方法,对双向双车道十字交叉口实施单向交通前后的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双向通行,一路双向、一路单向和两路单向3种交通条件下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Corsim仿真模型为平台,以交叉口车辆平均信控延误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向交通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延误分析法研究路El拓宽后信号交叉El的服务通行能力,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拓宽交叉口进行交通流微观仿真,从而得到拓宽车道的延误曲线,建立了基于交通仿真的拓宽交叉口延误一流量模型。依据该模型提出了拓宽左转车道的基本服务通行能力的建议值,并给出了各修正系数以及实用服务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是假设车流为单一车型车流,而实际运行的车流多为混合车流,因而建立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从而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并且通过迭代得出环形交叉口混合车流条件下总的通行能力,发展了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通过与已有模型的通行能力和观测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理论通行能力与观测通行能力更加吻合,并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其自身特性,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错位交叉口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模拟和预测功能,对淄博市人民路与西六路错位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结合组群城市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多个微观改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育民 《东北公路》2000,23(2):90-93
本文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通过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以大车和小车两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进行分析。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发展了无信号交叉口单一车流理想条件的通行能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各类型无信号交叉口的大量实地调查发现,北京市无信号交叉口具有通行权相等的特征。本文研究了影响此类等权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交叉口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新的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定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非冲突最大流”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本模型认为无信号交叉口具有车辆交替通过的特征。通过一些实例计算,应用本模型计算出通行能力的理论值与实际最大通行流量的平均误差为7.8%。  相似文献   

8.
车辆排队间距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交叉口车辆队列的启动离去过程建立运动学方程,研究交叉口等待车辆的车间距与通过时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其他因素.分析发现:车辆队列的间距过小或过大均可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当问距在4~8 m之间时,可有效降低等待队列长度及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启动延时时间,从而最大可能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连续流交叉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传统交叉口设计,通过将主交叉口左转车流转移至次级交叉口的方式,实现主交叉口二相位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主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进一步发挥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性能,对主次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展开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该配时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协调主次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延误、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生成理想的协调配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确保主次交叉口的可靠运行。在分析连续流交叉口延误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通流延误和排队随主次信号相位差的变化情况,做相应的场景分析,再通过主次交叉口相位差优化分析,给出了最优相位差的求解方法,大大简化了模型的求解流程。最后,以南昌市某干道交叉口为例,对其进行了连续流交叉口渠化设计,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协调配时方案,再通过微观仿真平台进行了交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所生成的配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延误和车辆排队,改善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输出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蒲超伦 《中外公路》2019,39(2):308-312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为了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重庆市大学城西路-大学城南路信控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水平划分,建立车道设置、渠化、信号控制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表,并通过微观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仿真试验。以道路交叉口的延误为优化目标,结合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获得最优因素组合,并通过仿真对道路交叉口改善前后的通行效率进行对比,论证了该优化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