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客车行驶于城区或城郊之间,公交站点多,乘客上下频繁,对舒适性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均安装塑料座椅。本文在阐述城市客车塑料乘客座椅的使用现状、强度检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客车最高行驶车的提高,每年的客车乘员伤亡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乘员与座椅的二次碰撞或车辆固定件失效引起的。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80法规对M2、M3类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被动安全性均提出了要求,对规范我国客车座椅及其车辆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通标准化》2002,(5):35-4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与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1任务来源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是根据交通部和全国汽标委客车分技术委员会2000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安排,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座椅厂和上海佳益工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09,(8):99-99
日前,记者从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悉,由该院牵头起草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有望年内实施。  相似文献   

6.
王欣 《交通标准化》2010,(18):23-25
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技术要求》是一个强制性全新标准,详细规定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技术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主要技术内容以及与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 222的对比分析,有利于该标准的宣贯。  相似文献   

7.
客车正面碰撞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客车正面碰撞的试验技术及评价方法,将客车整车的正面碰撞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针对整车或者部分车身试验来考核对驾驶员的保护,另一部分通过台车试验考核对车厢内乘员的保护,包括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安全带和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等。  相似文献   

8.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M2、M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交通标准化》2003,(8):21-2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轻型客车结构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2类和M3类中的A级和B级单层客车(不含卧铺客车).  相似文献   

10.
国家标准《客车乘客座椅尺寸规格》(以下简称《座椅尺寸》)是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客车厂负责起草的。该标准主要是根据我国人体基本尺寸,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编写的,即从大我数中国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出发,考虑现阶段我国人民对客车舒适性、方便性等的要求,并参考苏联、日本、联合国等的有关标准以及国内外一些较典型客车的座椅尺寸,起草了国际《座椅尺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年来城市客车技术发展水平及现有城市客车仪表台的分析,对城市客车驾驶区新款仪表台开发需求进行探讨解析.  相似文献   

12.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动力装置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当前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切实可行的技术之一。由于城市客车的实际工作情况,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油耗和排放都很差,而混合动力系统则可以发挥其优势。结合目前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概况,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客车运行的特点,对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布置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交作为连接城区与乡镇的重要公共交通方式,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城乡公交的线路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城乡公交线路与城区公交线路的特征指标和城乡公交线路断面流量的空间特性,总结公交断面客流的类型,并分析其与公交线路走向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对合理进行城乡公交线网规划、公交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城市公交车透明玻璃车顶的设计过程。在充分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等之后,对EQ6110公交车顶部框架为基础进行重新结构布局,并运用CATIA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布置于顶部的玻璃来达到设计意图,即有效增加公交车内采光度、可视角度和面积,从而改善公交车的乘坐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原型客车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客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根据实际典型城市驾驶循环,对该城市客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得出了该客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较好的燃油经济性的结论。同时对影响城市客车燃油经济性的几个主要使用因素也作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几条提高客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在应用“四阶段法”进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时,缺少对居民公交出行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的分析.文中通过从潍坊、常州、上虞、蚌埠和湖州五个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中提取出公交OD出行的有效数据,运用图形处理及模型标定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研究了居民出行时间消耗特征、出行时间分布特征和出行空间分布特征。指出:0公交出行的可容忍时间与建成区面积及公交分担率密切相关:②由于城市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出行规律的不同,都会造成出行时间分布的差异;③分析同一城市不同时期居民出行空间分布时,应具体分析各区之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居民公交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及公交线网规划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及理论支持,该项研究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可供其他城市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发展是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二者协调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公交系统规划与运营的深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公交车辆数、站点数、沿线客流强度为投入指标,以高峰客流量、高峰满载率适宜度为产出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二者之间协调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主城区86 条公交线路为评价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得到了每条线路的相对效率值,对每条线路进行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40 条处于强协调状态、34 条处于弱协调状态、9 条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 条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公交线路总体上处于弱协调状态.提出的评价方法在实际运营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CAN总线在城市混合动力客车上已经普遍使用.由于混合动力客车多了电池及电机控制系统以及机电转换操作控制系统,电源及控制线路更加复杂.鉴于不少维修人员在对混合动力客车CAN总线原理结构变化不太熟悉,缺乏维修经验.本文介绍了城市混合动力客车CAN总线结构特点及维修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回归分析的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公交车辆站点停靠过程细分为变换车道、减速进站停靠、开车门、乘客上下车、关车门和加速离站6个阶段并进行分析,结合对成都市二环路上公交停靠站点的实例调查研究,建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