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郑和“宝船”的大小问题,目前学术界、航海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本刊现发表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会副主任丘克辉同志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一文作为引子。对“宝船”的大小问题,欢迎大家来稿进一步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2.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设计仿郑和宝船的工作中.结合大量的史料和专家的论著.对郑和宝船作了深入地研究.完成了仿郑和宝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有多大?这是航海史和造船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欣闻《航海》杂志开辟专栏讨论,这是个好主意,必将活跃学术争鸣的气氛。今试投一短文,与同行们共酌。·船队规模与宝船尺度·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浩浩荡荡  相似文献   

6.
征文获奖名单特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郑明一等奖《重铸辉煌唱大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钧雷《让海洋强国再现东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张宝印二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实施海洋开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贾宇付玉《纪念郑和学习郑和走强海之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妈祖文化》福建省船东协会秘书长郑锵《历史的远航》(组诗)江苏省新沂市市委南吕《郑和航海推动世界前行的和平之旅》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三等奖《我国的海洋观和郑和下西洋》国家…  相似文献   

7.
史籍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长四十四丈尺,阔一十八丈的大型宝船,其体势巍然,巨大无比是可信的。从宝船船型特征出发作船舶技术分析后认为,历史上曾辉煌的宝船确实存在不少技术缺陷,郑和宝船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仿郑和宝船的设计中,对郑和宝船的桅帆所作的研究、探讨工作。  相似文献   

9.
《游艇业》2009,(4):32-32
仿明代郑和宝船建造图纸,前不久通过了中国船级社与挪威船级社的联合审批。投资700万元复建的郑和宝船有望于2010年夏季下水试航。试航时将载上市民志愿者,重走昔日郑和航海路线。这一计划,将称为“八下西洋”。  相似文献   

10.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11.
《船舶工程》2005,27(3):14-14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郑和七下西洋所率庞大船队的诞生地、当年建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遗址——南京宝船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可望于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海史研究会于3月26日至28日在厦门召开的郑和宝船模型审定会,通过了由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制作的宝船模型。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制作郑和宝船的模型,是根据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备委员会下达的任务,由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大连海运学院协作,  相似文献   

13.
对郑和宝船的尺度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质疑,但却有众多的学者给予回应,并确信各文献的记载。出土的宋代海船以长宽比与宝船相近,证明宝船是福船船型,而不是沙船船型。泉州古船可作为复原宝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船舶工程》2006,28(5):I0001-I0002
继世界最大仿古木帆船——郑和宝船的船模9月24日在南京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之后,“正式版”的仿明郑和宝船也将开始建造。9月25日上午,在南京举行了仿明郑和宝船建造开标会,此次开标意味着郑和宝船进入了真正的建造阶段。会上,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游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递交了标书,其中台州市路桥金清海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标书预计投资建设金额达5935万元。  相似文献   

15.
《明史·郑和传》说:“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这44×18丈,换算成公制为138×56米。这样的大船为郑和随员马欢,费信和巩珍三人所证实。而大船的长宽比例为2.45∶1也和泉州发现的宋船2.5,大体相似。可见宋船和明船的历史是一脉相承,而不是偶然产生的。故我们认为《明史》所记是可靠的。查我国计算海船的尺度,有二法。一是虚算法,二是实算法。如使琉球船十丈。“舟长七丈,首尺虚艄三丈”,则宝船44丈中,其实长为30.8丈,其虚长为13.2丈,计算宝船的尺度,要用实长(30丈)不用虚长(13丈),合共仍为44丈。这是本文对宝船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洪长倬 《航海》2005,(5):34-36
深入考证,拙见以为郑和船队44丈×18丈或37丈x15丈的宝船不可能在龙江船厂制造。首先,在明李昭祥所著的《龙江船厂志》中记述,龙江船厂西界不抵大江,宝船何从下水?第二,龙江船厂所造五类二十九种船舶,最大的长九丈有余,在秦淮河或城濠岸边施工,并没有很大的船坞设备,大船无法承造。第三,永  相似文献   

17.
曹凛 《中国船检》2013,(5):112-115
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船队奉送十六国使臣回国。郑和率官员前往龙江关检查和修补宝船后,驶往太仓刘家港,再次"仔细点检"船质和物资装备后,至长乐港于二月趁季风出洋。由于国内因素,郑和船队中途返回。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成果,走访苏、浙、闽地区的木船修造工匠,调查现存的木船和相关资料,对郑和宝船的型线、布置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完成了宝船的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吕航 《中国船检》2004,(8):76-79
在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巨幅壁画,画上所乘的宝船是艘平底的沙船。这个谬误在20年前就遭到学者们的反对。宝船应该是尖底的福船。但宝船具体“什么样”?则是个历史之谜。7月,记者在厦门采访,正值当地晚报报道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景辉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宝船的形状与尺寸在福建破解。  相似文献   

20.
郑明 《船舶工程》2006,28(2):I0005-I0007
2005年6月,《船舶工程》编辑部特邀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郑明将军撰写了“郑和宝船复原考析”一文。本期发表他的“‘哥德堡号’古船考察归来”,作为系列研究奉献给读者。2006年,我们将在上海迎来这艘西方仿古帆船,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令人期待的海上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