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随着我国海上救助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社会各界对海上人命救助关注度越来越高。海上险情一旦发生,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实施救助,使遇险人员尽早脱离险境,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永恒课题。本文参考一起翻扣船舱内救生成功案例,从翻扣船险情特点、如何判断翻扣船是否有幸存者存在和救助翻扣船被困人员的两种救助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多次成功实施海上救助,保护了国内外渔民的安全,受到普遍赞誉。2006年、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对南海海上成功救助行动的批示: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海上安全监管和搜救工作。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多次成功实施海上救助,保护了国内外渔民的安全,受到普遍赞誉。2006年、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对南海海上成功救助行动的批示: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海上安全监管和搜救工作。  相似文献   

4.
崔燕 《中国船检》2010,(2):91-91
从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2010年工作会上获悉,救捞系统全年累计出动专业救助力量1248次(651艘次/302架/295队次),执行特殊救助任务912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2951名,其中成功救助遇险外籍人员229名;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24艘,其中外籍船舶23艘;应急救助队完成救助抢险打捞作业295次;成功打捞沉船4艘;获救财产价值约110.1亿元。  相似文献   

5.
张晓雷 《航海》2020,(2):23-23
2020年3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东海海区风大浪高,海上险情事故易发多发。3月9日夜间,东海救助局连续作战,成功救助7名遇险人员,切实保障了海上复工复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月9日19:33,东海救助局接上海RCC险情信息:"台海66"轮在上海北港水道505号浮附近搁浅,船艏和机舱进水,有沉没危险,船上4人待救,请求救助。接获险情后,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根据事发位置和险情特点,先后指派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1"轮和"东海救204"轮前往现场救助,并要求救助船舶在前往途中科学制订救助方案,做好大风浪中释放救助艇接救等救助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遇险船翻扣是海上高发险情之一,然而其救助的效率和成功率却相对较低。统计发现,近年来发生的翻扣事故多以渔船和运沙船居多。因其特殊的船体结构和载货性质,导致险情事故发生时,人员很难脱险,为成功救助带来一定困难。总结以往的成功救助经验,理论分析救助过程,探讨发现合理有效的救助方法,从而为以后的成功救助奠定基础,是专业救助队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8,(5)
正2018年8月16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逼近上海,上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黄色预警信号,全市全面进入台风防御阶段。海上风大浪高,险情不断。在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的统一指挥下,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迅速响应,紧急出动两架救助直升机,执行救助飞行4架次,成功救助30名遇险人员。8月18日,"浙普渔70006"轮搁浅,东海救助局"华英398"艇救助17名渔民。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一次成功的台风中救助的过程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就救助中发现的问题及得到的启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5,(5)
为了鼓励救助人积极进行海难救助,我国《海商法》中规定:对遇险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成功救助的一方有权为其救助行为请求一定的救助报酬。但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救助方不能准确签订救助合同,得不到救助报酬等情况。本文在分析海难救助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海事法律条款的基础上,围绕我国海上救助现状,就救助方救助合同选择、报酬确定和能否实现的话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孙富民 《水运管理》2011,33(4):20-21,27
为推动我国海事救助事业发展,提高抢险救助的成功率,从"胜丰"轮脱浅救助的成功案例入手,分析力学原理在抢险救助中的应用,并总结高位沙滩搁浅船救助的要点:选择最佳救助角度;借助物体惯性;把握潮汛时机;整合救助船拖力。  相似文献   

11.
周汉臣 《水运管理》2012,34(7):19-21
阐述"辽葫渔35207"轮翻扣事故救助过程,分析救助成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止船舶翻扣及遭遇险情时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装载9 000标准箱级的世界第二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乔安娜"与世界第二大型挖泥施工船"奋威"轮在天津港发生碰撞事故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碰撞事故天津海事局搜救中心、交管中心再次经受住严峻考验,救助行动获得极大成功,将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点,被上级誉为天津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最为有效的救助行动。其中需要总结的原因有很多。文章主要从一个VTS值班员的角度对其救助行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难救助活动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自然要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体现在:一旦救助成功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则被救财产的所有人就应依约支付救助报酬.  相似文献   

14.
数据     
《中国海事》2012,(5):3
422人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机长潘伟自2005年投入海上人命救助事业以来,在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先后驾机380多架次,成功救起遇险群  相似文献   

15.
王祖毅 《航海》2011,(6):18-20
开篇 2011年11月1日6时12分,"神舟八号"箭船分离成功,展翅独立飞行。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八楼救助指挥值班室大厅内,响起了阵阵欢呼声:"成功啦!"晨曦映照着浦江两岸,东海救助人意气风发。局长孙富民兴奋地面对着视频  相似文献   

16.
此文介绍了在"LDZ-18"油轮机舱失火,火势无法控制而弃船情况下,救助船在大风浪中成功救助难船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李军 《珠江水运》2004,(7):50-50
2004年6月4日,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成功救出被困在翻沉难船舱内的2名遇险者,创造了海难救助的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李世栋 《水运管理》2000,(12):31-33,30
、法律特征海上救助是海运业和其他海上活动的派生需要。海上救助是指对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遭遇海难的船舶、海上设施、货物和全部或部分 ,由无法定救助义务的外来力量依据救助合同对其进行的救助 ,从而使遇难船舶或财产脱离所遭遇的危险 ,被救助方向救助方支付一定报酬的服务。实施救助的外来力量可以是从事救助工作的专业救助公司 ,也可以是临近或过往的船舶。海上救助是海商法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救助人在海上或其他可航水域 ,如能成功地使得遇险船舶、设施、货物等脱离危险 ,即有权为自己的救助行为请求报酬 ,并有条件对获救财产行使留…  相似文献   

19.
卓立 《中国海事》2011,(1):11-12
“十一五”期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委、军队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9447次,组织、协调各类船艇35275艘次、飞机1212架次:成功救助102547名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3%,平均每天成功救助56人。  相似文献   

20.
王德才 《水运管理》2007,29(4):33-35
通过一起成功救助高速客船发生碰撞进水沉没却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案例,剖析在海上应急救助中各救助成员单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和处置紧急情况能力的原因,认为完善的海上应急救援机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是海上航行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