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极少见,仅占骨恶性瘤的5.4%,淋巴瘤首发于骨者只有1~4%。我科近10年来收治2例:一例为12岁女性,以左上牙痛、左下颌肿胀一年之主诉入院。体检左下颌呈13×10×8厘米之肿块,质硬、皮肤暗红、固定。左颈触及数  相似文献   

2.
<正> 杨某,女,43岁,医生,住院号236525,以左锁骨部肿大隐痛7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锁骨靠近胸骨处较右侧肿大隐痛,后肿块渐增大如鸡蛋大小。检查:左锁骨近胸骨段有4×6×2cm~3突起,有轻压痛,血象:白细胞:5×10~9/L,中性:0.7,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1。嗜酸细胞:0.01.ESR:11mm/h.AKP:2.0μmol·s~(-1)/L.x—Ray示:左锁骨近胸骨段膨大,皮质增厚,无骨膜  相似文献   

3.
<正> 神经鞘瘤临床常见,但四肢多发性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陈某,男,42岁。住院号204495。以左手示指、足跟及右腿窝包块三年余主诉于1987年1月22日入院。其中左手示指包块曾在外院手术,内容为“豆渣”样,诊断为“粉瘤”。术后半年复发。3包块均疼且向远侧放射。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手示指近节桡侧包块0.5×0.5×0.5cm~3,并可见一手术疤痕;左足跟内侧半球状囊性包块2.5×2.5×0.5cm~3;右腘窝半球状囊性包块1×1×1cm~3。上述3包块均固定,有压痛并向远侧放射.不影响患肢关节活动。初诊右腘窝囊肿,左示指神经鞘瘤,左足跟腱鞘囊肿。局麻下行3包块切除,术中见右窝及左足跟包块分别与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有关,左手示指包块毗邻不清。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瘤(病理切片号870684).术后伤口Ⅰ~甲愈合.1年余后随访无复发,患肢、指感觉良好,功能无障碍.一般认为神经纤维瘤可为多发,而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曾有报道五官科见有口咽部多发神经鞘瘤,而在四肢神经干上罕见有多发神经鞘瘤,因而临床上易误诊,本例即如此。尽管病理学上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都来  相似文献   

4.
<正>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呈薄壁空洞样表现者甚少见,这种肺癌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5岁,已婚,干部,住院号219893,入院前三月,因受凉而发烧,咳嗽吐白包粘痰及黄痰,日200毫升左右。用青、链、土、红、氯霉素均无效,改用氨苄青霉素十卡那霉素,半月后症状减轻,体温下降在37.5℃±,停药。半月前体温又复上升,体力迅速消退,在当地治疗无效,于82年6月3日转院,嗜烟,20支/日,父死于“食道癌”。  相似文献   

5.
<正> 原发性鼻窦脑膜瘸又称鼻窦异位脑膜瘤,比较罕见,国内外文献报告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患者晋××,女,15岁,于1980年3月27日以“左眼球突出外移一年多”之主诉入院。住院号:122512,患者于一年多以前,发现左眼球突出外移,始因不明,有时头昏,但不头痛,视物清楚,无复视,双鼻通气畅,近一月以来发现左眼球突出外移明显,来我院门诊,曾于左侧内眦隆起部穿刺,抽出血性分泌物,疑为“左侧筛窦血管瘤”收入住院。检查双眼  相似文献   

6.
<正> 已往国内外义献未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合并明显咯血病例的报导。本例病历报告如下: 患者唐××,男,27岁,农民。8天前开始发热、全身困痛、头痛、乏力、不思食,6天前咳嗽、咯痰带血,2天前高热、咳嗽加重,咯血增多、恶心、且全身发黄、口渴、尿多、似浓茶色,同时卧床不起。查体:体温40℃,脉搏10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4/50毫升汞柱。急性重症热病容,神志清楚。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眼结膜下可见出血斑。全身皮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性,52岁。左腰痛36年。加重3个月。拍片发现双侧肾结石6年。曾在外院应用“磁化水”、“排石冲剂”、“消石散”等治疗,但拍片提示结石无改变,于1991年1月8日收住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心肺(一)。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双肾及包块,左侧肾区叩痛(+),右侧肾区叩痛(±)。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10.80×10~9/L.分类中性  相似文献   

8.
<正>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住院号:110800。于1979年3月12月以手颤、嗜睡、有时神志恍惚3天住院。发现患“慢性肝炎”10年后于1974年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腹水。1975年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合并肺脓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病变,在治疗的方法上,尚未能完满解决,谭氏等于1957年在中华结核病学杂志第二号报告8例,用药物肺内注射法治疗,但对慢性过程中的病例,效果不大显著,仍待继续设法,我们给予中药治疗一例,以抗结核药物异菸肼补助,结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史××,女性,40岁,住院号9732,于1958年5月18日住院,主诉为咳嗽咯脓痰廿多天,每日痰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48岁。半年前因声音嘶哑 4月 ,吞咽困难 1月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右锁骨上可及一1.5cm× 1.5cm× 1.0cm淋巴结 ,质硬 ,可活动 ,无压痛 ,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食管钡餐拍片示 :食管中段有长约 6cm粘膜中断、管壁僵硬区。胃镜检查示 :距门齿 2 4~ 2 8cm食管左侧壁 ,部分前壁有一约 4.0cm× 1.0cm粘膜隆起 ,其表面有一溃疡形成 ,质脆 ,触之易出血 ,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Ⅱ级。于 1999年 4月 2日至 1999年 5月 18日行放疗 化疗 ,放疗食管肿瘤区DT 6 4Gy ,右锁骨上转移淋巴结DT…  相似文献   

11.
<正> 婴儿先天性膈疝比较少见,我院曾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病儿鲁×,男,八个月,住院号82—383。在出生后两月发现喂乳后咳嗽,气短,尤其平卧后加重,当地按“上感”、“肺炎”治疗,效果不佳。于1982年2月27日收住院。检查:发育营养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呼吸急促,出现三凹征;气管偏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胸骨旁线第四肋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肺呼吸音存在,肩胛下区可听到湿鸣;左肺第二前肋以下呼吸音消失,未闻及肠蠕动等异常音响。腹平软,肝脏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睾丸绒毛癌),少见,截止1989年国内报告仅19例。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例1,男,36岁,以左睾丸肿大4月于1980年6月7日行左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睾丸绒癌”。6月27日出现咳嗽,咳血痰,胸片见两肺多个大小不等之团块影,示两肺广泛转移,即行5-氟脲嘧啶1250mg,更生霉素400μg连续8天静滴化疗。疗后咳嗽、咳血、明显好转,8月7日终因咳嗽,咳血,气短加重,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于1986年9月收治一例左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虽经清创,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在治疗期间发生“局部”破伤风,现报告如下: 李某,男性,23岁,农民。患者在1986年9月30日下午1时许从2米多高树上堕落,左侧下肢先着地,左大腿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伤后1小时送至当地某驻军医院,见左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左股中部外侧有-0.25×2.0厘米伤口,可见肌肉外露。拍片证实为左股骨中上1/3开放性粉碎骨折。初步包扎伤口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12小时后转送西安某军医学院门诊行清创缝合术,再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 2.行车安全问题 3.轮箍烧热问题 4.初步结论1.问题的提出××到×××煤矿不到20公里的专用线,在运量及地形上的特点是:а)到煤矿方向是空车,由煤矿到××是重车,——现在不在这里研究运量的绝对数字和通过能力问题,而只明瞭一点即可:空车方向用一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F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和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ERK1/2抑制剂PD98059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cyclosporin A(CsA)各自对UⅡ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1×10-10、1×10-9、1×10-8mol/L UⅡ作用下,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在1×10-7mol/L UⅡ作用下,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CsA+1×10-8mol/L UⅡ组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1×10-8mol/L UⅡ组(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 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低于对照组(P<0.01);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高于1×10-8mol/L UⅡ组(P<0.01),而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与之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具有促进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KC/MAPK/CaN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男,26岁.左上腹包块2月.于1987年8月20日住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可.肝脏剑下3cm,轻压痛.脾脏上界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甲乙线8cm.甲丙线12cm,质韧.B超检查:肝脾增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69g/L,红细胞2×10~4个/L,白细胞6.1×10~9个/L,中性64%.免疫功能检查无异常.骨髓呈贫血性改变.初步诊断: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张×,男性,58岁,陕西周至人,社员。1976年3月10日以左外耳道内有“硬块”年余就诊。一年前左侧外耳道曾生长一骨质样物,在某医院被“拔下”。一年后又长出。不疼不痒,听力好。检查:左外耳道外段有“鸡爪”样新生物,黑灰色,质硬如骨,弯曲呈弓状,末端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离体大鼠子宫活动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子宫肌条在1 g的前负荷下温育,加入熊果酸1.0×10-8、2.0×10-8、3.0×10-8、4.0×10-8g/L,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记录30 min;分别使用不同的受体拮抗剂5 min后,再加入熊果酸3.0×10-8g/L。用Biolap 410生物机能仪记录熊果酸对离体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结果熊果酸可增强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熊果酸剂量与子宫肌兴奋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使用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2×10-6mol/L)、酚妥拉明(2×10-6mol/L)、异博定(2×10-7mol/L)及消炎痛(2×10-5mol/L)观察其改变。该增强作用可被消炎痛阻断,而异博定、酚妥拉明、苯海拉明未能阻断熊果酸的作用。结论熊果酸增强作用与前列腺素酶的合成与释放有关,不通过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受体以及H1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对离体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不同浓度的雌三醇对人类成骨细胞功能表达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 ,研究雌激素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 ,采用胶原 胰蛋白酶消化法 ,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 ,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雌三醇 (1× 10 - 11、1× 10 - 9、1× 10 - 7、1× 10 - 6 、1× 10 - 5 、5× 10 - 5 mol·L- 1)并进行培养。用生化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 (OC)和细胞间质含钙量。结果 雌三醇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即各浓度雌三醇对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均有刺激作用 ,并与雌三醇剂量呈正相关。低浓度 (1× 10 - 11、1× 10 - 9、1× 10 - 7mol·L- 1)的雌三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高浓度时则无此作用。结论 雌激素能增加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 ,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冷凝集素综合症(即可逆性低温血凝现象),是一种特殊的IgM抗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部分病人伴有手足发组及溶血性贫血。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已有散发病例报导,但其仍属少见疾病,常延误诊断,为提起临床注意,特将我院两例病人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男性65岁,干部,于1980年10月28日以遇冷易发生肢端麻木、紫绀并伴有葡萄酒色尿4年,入院前两日以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之主诉入院。1976年元月,因受寒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