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少先 《铁道建筑技术》2024,(2):181-184+218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围岩松散破碎,黏聚力差,掌子面及洞周极易坍塌,初支拱脚沉降变量大,初支结构整体失稳风险高,施工安全难以保证。为此,结合红桥关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段工程,开展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管棚与玻璃纤维锚杆相结合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可增强掌子面稳定性,掌子面向隧道净空变形破坏得到控制;采用“先固后钉法”的围岩加固技术(即地表竖向、洞内纵向群桩注浆加固和土钉加固围岩),改善了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及抗变形破坏能力;采用锚桩与横担梁相联合的初支拱架沉降控制技术,解决了隧道初支拱架锁脚部位沉降问题,使拱架结构稳定性大幅提高,保证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2.
营盘路湘江隧道断层破碎带段施工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地下水渗透力作用,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营盘路湘江隧道断层破碎带段施工掌子面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未注浆加固与注浆加固两种情况掌子面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注浆加固时,隧道施工掌子面的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注浆加固后,围岩及掌子面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其安全性能够满足要求;注浆加固起到了明显的堵水作用,改善了初支的受力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围岩位移,缩小了围岩及掌子面的塑性区范围,其对提高围岩及掌子面稳定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浅埋富水卵石土岩层隧道地表止水注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埋富水卵石土岩层隧道在富水地段易发生较大规模的突涌泥石流。以紫云铁路跑马岗隧道DK14+300掌子面突涌泥石流地段所采取的掌子面流坍体封闭、地表止水注浆施工技术为例,阐述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确定、设备配置、工艺以及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京地铁汉~上区间隧道穿越浅埋暗挖富水软弱地层段的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施工中采取的超前全断面注浆,配合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封闭了掌子面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超前加固了开挖面土体,并解决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马寨隧道进口浅埋段穿越岩溶发育地带,地层强风化遇水易崩解且伴有大量孤石,提出多种加固方案并进行比选。综合环保、经济等因素,最终采取隧道洞内掌子面长管劈裂注浆对围岩拱部进行加固,结合超前锚杆及超前排水孔等措施防止掌子面失稳。通过注浆量控制、检查孔试验、现场监控量测综合判断围岩加固效果,围岩达到稳定状态,效果良好。现场施工工艺、控制措施以及加固效果评估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情况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山区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韧性剪切带夹泥化夹层,岩体软弱破碎,泥化夹层呈软塑状,地下水丰富,造成掌子面涌水、涌泥,危及施工安全。为有效加固软弱泥化夹层段落,保证隧道安全、稳定、快速的施工通过,结合施工期间的涌水、涌泥概况及成因分析,对超前帷幕注浆和周边水平旋喷桩进行比较后,最终采用了"正面封堵、高位截排"的综合处理原则,即掌子面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并通过分析法、检查孔法对注浆加固进行效果检验,同时在线路一侧设置一处高位泄水洞引排水。采取以上处理方案后,可以满足该段落安全稳定的开挖要求,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地铁三号线湘江路站—会展中心站区间大断面地铁隧道暗挖段施工为背景,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参数下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改善小导管投影长度、注浆半径及径向加固范围这3个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小地表最大沉降量。基于这3个敏感性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掌子面后方14 m处截面最大地表沉降和掌子面处地表沉降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小导管投影长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注浆半径,而小导管径向加固范围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某水底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形式设计复杂,分别由大跨隧道、小净距隧道、分离式隧道和明挖隧道组成。其中大跨段隧道覆土浅,围岩整体性差。对该段全断面注浆加固围岩的设计施工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全强风化软弱地层最初注浆以普通水泥单液浆,随后采用超细水泥浆注浆效果更好;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处理全强风化软弱地层的注浆长度不宜超过23~24 m;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透水性及掌子面稳定性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长沙地区水底隧道工程提供了典型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
1 工程简介 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某标段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标段内设有明暗挖车站,采用矿山法及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其中采用矿山法施工的隧道洞身处于富水软弱地层、W4全风化片麻岩、含砾砂岩、第四系富水残积层和全新统冲积层.全风化地层遇水易软化,开挖中易出现掌子面失稳等险情,给隧道正常掘进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同时影响施工进度.按原设计方案,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止水加固效果并不理想,为确保施工安全,隧道施工开挖前采用WSS工法注浆,对掌子面进行止水加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钢管桩注浆加固隧道地基技术在洛湛铁路清水隧道进口段的应用,简述了钢管桩注浆加固隧道地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和钢管布置参数,着重介绍了钢管桩注浆加固隧道地基中压力控制的重要性及实际施工中的控制步骤,及首先计算理论注浆量,通过注浆量控制和间隔注浆来控制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11.
黄沙岭特长隧道在掘进中出现大量涌水,致使掌子面一度停止施工;同时涌水对围岩和初期支护冲刷和侵蚀较为严重,加上该段围岩稳定性较差,给施工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分析,采取了上下断面短台阶开挖,增加超前管棚加固和注水泥浆提前堵水等措施,并在拱脚增设注浆小导管,防排水相结合,从而顺利地完成涌水段施工。  相似文献   

12.
张树才 《铁道建筑》2023,(3):118-122
依托北京地铁14号线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暗挖段下穿南水北调管廊工程,建立了隧道-围岩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对管廊变形进行施工全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选择两台阶三步法,进尺0.5 m,预留核心土距掌子面2 m,上下台阶间距5 m,左右线掌子面间距25 m,辅助袖阀管注浆方案较为合理。经过径向注浆加固,管廊最终沉降量明显减小,差异沉降及倾斜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两台阶三步法施工过程中,上下台阶开挖所引起的管廊变形量占管廊总变形量的93%,说明在开挖阶段采取注浆加固或者及时封闭成环能够有效抑制管廊变形。  相似文献   

13.
浅埋软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堡上隧道进口位于山谷冲沟的中心,系超浅埋地段,围岩结构软弱松散,进洞困难,在施工中采取边仰坡加固、地表回填、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等综合技术措施,顺利穿过浅埋、软弱围岩段,实现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4.
以大秦铁路大岭沟隧道为工程背景,就隧道坍方及涌水采用导管预注浆施工阐述了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原理,导管预注浆处理坍方、涌水施工技术。导管预注浆施工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南京地铁区间隧道通过软流塑地层 (地面有旧楼群 ) ,采用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及掌子面深孔注浆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以及地表、楼群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位于富水断层破碎带的山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围岩破碎,地下水补给源充分,在施工中严重影响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极易发生高压突水等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大坂山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施工,通过使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中的流固耦合模块,研究了该类高寒特长大隧道在高应力富水环境下的结构安全技术,分析了在断层破碎带区域施工过程中的渗流规律以及掌子面稳定性的流固耦合机理,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涌水灾害时掌子面前方水压、掌子面变形和掌子面塑性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对比分析不同开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采用小导管预注浆加固结合H175型钢进行支撑),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很大程度保证掌子面稳定。  相似文献   

17.
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容易造成开挖面失稳坍塌、冒顶,以及地面与拱顶沉降过大等险情,所以需要对围岩和掌子面进行加固,以保证施工安全。以浙江野猪山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其掌子面采用长14 m、搭接长度为8 m的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后的实际监测,通过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得出掌子面挤出变形和拱顶沉降近似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根据掌子面后方的拱顶沉降值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土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隧道涌水量预测是确保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以某隧道Ⅳ级围岩段为例,展开了隧道Ⅳ级围岩段涌水预测及注浆加固厚度分析,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襄渝二线羊子岭隧道进口下穿既有襄渝铁路,介绍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时的施工方法,重点介绍了D24便梁在加固既有线,对隧道边、仰坡用抗滑桩、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挡墙进行加固,对开挖面及时支护封闭,隧道施工采用小导管注浆和长35 mm的φ89 mm大管棚支护,上下导坑超短台阶开挖,二衬紧跟掌子面,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郑万高铁巴东隧道穿越的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岩,具有一定膨胀性,遇水软化,自稳性差,在三峡库区被称为"易滑地层",并且隧道洞身穿过50 m长断层破碎带,采取有效的地层加固措施极为必要。在对泥岩基本地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超前帷幕注浆方案,并结合洞身超前管棚提高帷幕胶结体的承载能力,最后通过钻孔成像、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帷幕注浆效果进行评价。实践表明,帷幕注浆后,掌子面围岩加固止水效果良好,有效保证了富水泥岩断层破碎带的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