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专递     
《商用汽车》2012,(9):16-23
政策与法规国务院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2.
行业资讯     
《商用汽车》2012,(10):95-101
政策与法规国务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  相似文献   

3.
从2010年7月工信部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来,有关各方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工信部等部门又经多次修改,终于在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通读了该《规划》后,认为其中有的内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191-191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继1996年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后,国务院再出台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诸多利好政策密集跟进。随着相关规划细则的明确以及发展路径的逐步明晰,新能源汽车春天究竟到来了吗?4月18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备受瞩目、历时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终获通过。规划指出,"以纯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正>近期,工信部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征求意见稿出台,引起了汽车行业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本刊东方时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征求意见稿述评》对这一规划进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7月10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该《规划》宣贯会,工信部苏波副部长对该《规划》进行了解读,与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的《规划》有了一些变化。本期东方时评《工信部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介绍工信部苏波副部长的解读主要内容。从2009年到2012年,全国25个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现只有北京、深圳、杭州三个城市至今达到千辆计划,其它试点城市均未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五项主要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策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要求,到201 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  相似文献   

9.
《专用汽车》2010,(8):55-55
从国家有关部委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一揽子扶持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完成,正在向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将于8月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审议,如审议通过,最快年内有望实施。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0,(38):10-10
<正>最近,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如最终定稿并经国务院批准,将成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展目标提出了"市场规模世界第一"。具体而言,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量达到1500万辆。  相似文献   

11.
<正>以政策文件和强制性标准法规鼓励发展的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和技术,主要体现在国标委、环保总局、质检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国务院安委会等发布或出台的标准、规划、纲要、通知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系2012年6月28日由国务院发布。此《规划》是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制定的。《规划》从计划出台到实际出台曾一波三折,主要原因在于将"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尽管《规划》所界定的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实用技术》2012,(6):57-57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近期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该消息引发业内人士强烈关注。业界人士表示,该规划若能实施,有利于鼓励、扶持资源节约型消费,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悉,该规划将带着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浮出水面。其中包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1~2020  相似文献   

13.
王培祥 《商用汽车》2012,(15):27-28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项规划可谓吊足大家胃口,从原来众人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到实际出现的"8年规划",关乎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的重要引导政策终于掀开神秘面纱.虽然与之前坊间传闻的种种版本不尽相同,但《规划》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上,仍然坚持走"纯电驱动"这条路.  相似文献   

14.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尚未出台前,国家科技部公布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8月3日公布,历经多次修改补  相似文献   

15.
<正>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中被赋予更高的希望。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财政、税务、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加紧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衔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正>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在全国汽车行业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本刊东方时评将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就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规划发展目标、充电设施商业模式、蓄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提出商榷。近期,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发生多起起火燃烧事故,如菲斯科Karma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重大交通事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正>近期,《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尚未出台前已公布。该《规划》(摘要)和《规划》(征求意见稿)有何不同,本期东方时评将解读《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另外,将分两期刊登的《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性能参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10,(9):12-13
8月3日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向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如一切顺利,将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成为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2,(32):6-6
20t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与前不久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一份同样名称的“规划”又有了一些变化。这两个版本中出现的变化体现了“规划”的广泛听取意见,也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每周要闻     
《汽车与配件》2012,(32):6-12
产业发展规划的现实化和法制化(一)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与前不久4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一份同样名称的"规划"又有了一些变化。这两个版本中出现的变化体现了"规划"的广泛听取意见,也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首先是对节能汽车定义的变化:从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标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