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统计生命价值的条件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经济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问题。采用支付卡、单边界两分式和双边界两分式3种问卷格式在北京地区进行关于避免道路交通事故支付意愿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问卷格式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单边界两分式问卷的平均支付意愿最大,双边界两分式问卷次之,支付卡式问卷最小;同时,双边界两分式问卷比单边界两分式问卷更能模拟市场定价过程。在综合比较3种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双边界两分式的评估结果比较合适,即为降低2/10 000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概率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02.6元,统计生命价值为51.3万元。  相似文献   

2.
统计生命价值是进行交通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参数。首先分析比较统计生命价值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在理论上论证使用非集计模型来导出统计生命价值的可行性,最后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交通意愿调查问卷,为今后进一步收集数据、建立路径选择模型、计算统计生命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军的车辆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当前部队在车辆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军车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守法意识方面道路交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4.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理论构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并运用AMOS20.0软件进行计算,在满足统计适配度的前提下,得到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潜变量、观察变量及其影响系数,然后进行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结合专家打分,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研究国外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宏观道路交通安全灰色评价方法,适合我国交通管理特点,筛选了宏观道路安全评价指标,标定了阈值,并对5省市的交通安全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遗传算法确定最佳道路交通状态划分类型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了评价研究,分析得出了不同交通状态下的阈值。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道路交通状态的评价,并能反映道路交通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贯穿道路设计、运营及施工养护全过程,不同阶段和运行特点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为了明确各种道路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调研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运行速度分析、交通冲突分析以及驾驶行为分析4种典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从数据采集、特征指标、方法建模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综述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并总结不同方法的发展趋势。文献分析表明:基于交通事故统计和运行速度分析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然而,基于交通冲突和驾驶行为的安全评价方法仍存在数据来源和指标一致性等问题。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方法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完整性、数据时空相关性和数据潜在特征分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运行速度分析方法在精细数据获取、模型开发与标定和零碰撞路段可靠性阈值筛选等方面尚需要持续深入研究;交通冲突分析方法在冲突样本量估计、动态交通冲突估计模型构建、交通冲突判别指标筛选以及驾驶人因对交通冲突建模影响方面也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士宾  孙敬福  陈奕  张静 《公路工程》2016,(4):228-231,289
为丰富和改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次将熵权理论与星形图分析法结合应用到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中。该评价方法在建立一套由定量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并以山东省近5 a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为例进行综合评价实践,其评价过程简洁,结果直观准确,实用性强。成为灰色和模糊评价方法后,又一种可行的新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对我国各地日趋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充分考虑了主成分自身存在指标差异性被忽略、因子载荷存在负值等影响,通过采用均值法处理数据、选取较少主成分等途径有效改进了主成分法。构造了可以综合反映交通安全状况的6项相对指标为主体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2009年东部省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采用传统主成分法和改进后的主成分法分别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改进前后评价结果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8,(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大动脉,我国也建成了非常丰富发达的的交通经济网络。其中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系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本文对交通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生态风险评价进行分析和建模,同时对工程实例进行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悬索跨越形式是油气管道跨越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构,针对它的结构安全性检测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本领域仍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从索力检测、外观检查、混凝土无损检测、钢结构无损检测、涂层劣化评价和线形观测6个方面归纳了悬索式跨越结构安全性的检测评价体系,并以9座悬索式跨越工程为例,在规范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动态权重方法综合评价跨越工程的技术安全状况评级,使之更符合工程实际并为下一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成果可供油气管道悬索式跨越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交通冲突技术在ETC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叶凡  陆键  丁纪平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2):107-110,122
由于数据缺乏,国内外有关ETC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研究开展甚少。ETC系统对交通安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者参考了其它交通设施的安全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仅运用事故统计数据模型来评价ETC对收费区安全水平的影响是欠可靠的这一结论,确定采用以非事故间接评价方法暨交通冲突技术对ETC安全进行评价。本文旨在确立ETC系统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搭建其评价框架,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收费区引入交通冲突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晓光  朱云升  丛林 《公路》2005,(12):175-179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缺乏离析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问题。在大量调查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分析运用构造深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在各种构造深度测试方法中,以激光断面仪最为有效快速。采用离析区域构造深度与均匀区域构造深度比值作为离析评价指标.得出了不同程度离析的砰价标准。针对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难以测定的问题,提出了几种均匀区域构造深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虽然美国的道路交通机动化水平非常高,但其安全事故各项指标却远优于中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方面起步早、研究层次较高、基础研究项目较多、且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为了全面了解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变化趋势,归纳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主要领域与实践成果以及美国主要的科研机构,同时还介绍了美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多,带来中国的道路交通形式也日趋复杂,使得汽车消费者购车已不仅仅是购买一辆代步工具而已,在选车购车时而是对车辆的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在越来越高;汽车企业也把车辆安全性能开发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各种研发手段及技术能力的储备和投入,促使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在不断进步,车辆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车辆前端的水箱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其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影响,以指导车辆被动安全性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测度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可帮助交通行业应对产能优化和节能减排的双重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旨在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一个普适性的产能利用(CU)评价框架,并用于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测度研究。将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和CO2排放量纳入产能利用评价框架,采用改进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差分法,测度2011~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研究结果表明:①2011~2017年间中国交通运输业平均CU值为0.026 0,并以2014年为临界点,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确实存在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且2015~2017年非常严重;②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化显著,研究期内与中国其他地区的CU水平相比,西南地区产能利用不足问题最严重;③与原始差分法的测度结果进行对比,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更具合理性和先进性;④推动交通技术创新发展和合理规划交通资源是产能利用水平提升的关键途径。该研究为制定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提升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监测体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国交通运输业产能利用水平整体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公路网规划的综合评价为公路网规划方案比选提供科学的判别依据,是公路网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阐述了国内外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并评析各典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该领域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主要从静态视觉角度展开,忽略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性,缺乏对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鉴于此,以层次分析法为基本评价分析框架,建立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以功能、景观环境、美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功能、景观环境、美学指标的权重为0.662∶0.232∶0.106;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以专家和普通群众为评价主体、采用专家打分法和驾驶模拟试验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并考虑洞口设计在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针对隧道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眼动仪测试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龙高速板仑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例,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结构安全、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优秀方案;并通过对试验者眼动数据的分析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案例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为隧道洞口设计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对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影响巨大,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整体把握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选取了2000—2020年与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3 943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平台从文献分布特征、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事故黑点鉴别与影响因素分析、事故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事故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事故处理与安全管理、事故仿真与驾驶行为分析这5个研究方向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趋势与热点问题。研究表明:①从作者合作方面分析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②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外期刊关键词共现类别基本一致,说明国内外对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③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实时交通事故评价手段欠缺、道路交通伤害数据结构不统一、事故仿真模型的通用性与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④从研究趋势的演进来看,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包神铁路包头黄河大桥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神铁路包头黄河大桥检定研究中,其横向刚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加固。加固设计主要采用横向自振频率作为主要依据。对结构的各个主要部分作了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