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内河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无验潮航道测量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精度分析,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江航道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波束测深系统已在长江航道测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多波束系统的测量要求与长江航道特点,提出了基于先验水深图的多波束系统测线布设方法。并以EM2040C多波束系统应用,经过试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测线布设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曹利平 《珠江水运》2014,(13):47-48
山区航道联测是一项艰苦、严谨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结合规范标准、传统测量经验和新设备、新技术来提高测量资料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总结“十一五”期间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测量的工作经验,描述测量工作中的要点和技术细节,为今后珠江流域山区航道测量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总结,论证数字化测图在山区航道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冯建军 《水运工程》2012,(12):204-207
以连云港徐圩航道回淤观测项目为例,介绍HYPACK综合导航系统中进行水深数据处理时水深选择、成图水深检查校核及水深测量精度的分析功能,提出须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介绍快速绘制批量横断面图及冲淤图,以直观反应航道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航道疏浚、港口设计、环保清淤工程中,往往需要高精度的水深测量成果,水深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成果,因此对水深测量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水深测量模式分为传统水深测量和RTK三维水深测量模式,其中后者是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推广的新技术。针对RTK三维水深测量这种新的作业模式,结合航道测量工程实例,从软硬件设置、外业测量过程、内业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查4个方面,对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控制,保障最终成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测深仪水深数据采集,GPS数据定位与电子航道图水深数据的融合,及时获得准确的航道水深数据,探讨了航行中的船舶采用长江电子航道图实时收集、处理、分享水深数据信息等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航道疏浚施工中,如何用直观的图形来反映原地形地貌和后期的地形变化情况,用以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是施工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以CASS数字测图所绘制平面二维图形为基础,结合Surfer软件所绘三维图形,对水底地形进行分析。该方法充分发挥三维模型在水深测量后期绘图中的优越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扫海测量主要探明扫测范围内是否存在危及航道安全的障碍物,以确定最浅通航水深并绘制水下地形图。介绍了多波束在扫海测量中的作业方法,分析了工作中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盘锦长航道水深测量中的潮位控制问题,通过对潮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盘锦航道具体情况,采用基于潮汐调和分析的潮位推算技术,建立潮位推算模型,对海上长距离航道进行潮位控制。通过海上定点实测潮位、推算潮位数据比对及不同时间段航道沿线水下地形测量数据比对得出,2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资料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充分表明基于潮汐调和分析的潮位推算技术准确可靠,能够满足水深测量精度需要,可以在同类型的长航道水深测量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亮  余丹亚  林文升 《珠江水运》2023,(21):109-111
为了摸清航道自身通航条件,提高航道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对比分析漠阳江下游河网区主要航道历年水深测量图,航道跨临拦过河建筑物现状条件,以及河流水文泥沙和河床冲淤演变分析,提出在.不改.变航道现有规.划等级的前提下,将漠阳江下游河网区主要航道的维护水深由目前的05~12m提高到13m,实现全网主要航道统一水深,使航道部门对外公布的航道水深条件更接近实际,提升航道信息对船舶航行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骅港航道受大风骤淤影响严重,目前的主要解决措施是在风后进行应急疏浚,但仍面临难题:常规的风后测图和数值模拟均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立即得知航道骤淤情况,因此风后的应急疏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文章根据黄骅港航道多年回淤研究成果,实现大风骤淤的准同步预报,结合风前航道水深测图,推算风后航道沿程维护方量,对黄骅港航道风后应急疏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忠 《珠江水运》2004,(8):47-48
针对山区航道测量特点,对数字化测图的软件、方法作对比分析,探讨航道测量数字化成图所涉及的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从声速误差来源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长江航道水深测量中声速测量的现状,并对长江上不同水道的声速进行长达4 a的声速测量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长江航道水深测量中影响声速的各种因素,从而发现规律,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少声速测量误差对水深影响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航道管理水平,开发航道维护保障系统。从航道水深测量数据的积累入手,通过软件建立航道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并进行多维显示,快速反映出航道淤积要素,包括淤积位置、淤积范围和淤积方量等。根据水深及淤积量进行多层次报警;根据多次水深测量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方法推算一定时间间隔的淤积量。以上海外高桥航道为例,对航道维护保障系统界面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16.
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河航道工程的整治和维护,迫切需要实时准确地反映航道水深变化的航道水深地形图。而GPS定位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航道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GPS-RTK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道水深测量的周期和精度。本文结合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探讨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对长江航道测量提出了新的任务,长江航道现有测深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工作方式和效率有待改进。本文研究了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的发展,在学习机载激光测深技术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应用于长江航道水深测量中的假想,结合该系统作业时的制约条件和长江航道情况,从多方面对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该技术是可以满足长江航道水深测量需求的,但需对水质浑浊度、大功率高重复度激光器、回波识别和处理技术、波浪改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万军  李太春  张伟 《水运工程》2012,(7):156-160
为了减小航道维护的工程量,减少台风期所造成的损失,开展洋山深水港区进港外航道台风期适航水深研究。通过对航道及其附近浅滩底质及浮泥样品的密度、盐度、颗分分析,并进行航道沉积物的沉降特性试验、流变特性试验以及泥沙起动试验等内容的研究,提出洋山港区航道的适航密度,并应用SILAS走航式适航水深测量系统成功获得了适航水深测量成果,在淤泥质港口的水深维护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RTK三维水深测量方法的原理,在长江下游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总结了GPS-RTK三维水水深测量技术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与可靠性。分析了RTK三维水深技术相比于传统水下地形测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陈存扩 《水运工程》2016,(11):13-17
针对目前检测深水软体排沉排手段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检测铺排效果的新技术。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水深格网与侧扫声呐生成的声图文件相结合的方式,镶嵌得出排体沉排位置后使用超短基线测量系统对确定的排体坐标进行验证。该技术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进行推广应用,提高了工程检测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