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中需要缓冲吸能结构,如轿车前部的发动机室,使碰撞能量耗散而实现保护乘员安全。但现有的平头客货车缺乏像轿车那样的发动机室缓冲吸能结构,巨大的碰撞力直接作用到在驾驶室上,导致驾驶室严重破坏、司乘人员的严重伤亡。本文提出了提升汽车,特别是平头客货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新方法,即利用杠杆装置或液压加杠杆装置将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轮轮胎上,通过挤压轮胎并利用轮胎的弹性来缓冲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龙 《汽车导购》2005,(8):68-69
国外厂商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要领先国内几十年,在我们还没有起步的时候,国外厂商已经对儿童和行人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欧洲一些国家在2002年便颁布了保护行人的法规,强制厂家加强对行人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新型保险杠.可弹起的发动机罩、可变形的前车灯等领先的安全技术便应运而生了。为了使国内的汽车工业与世界接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加强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呢?接着上一期的报道.本期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SUV和MPV的欧洲NCAP碰撞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车门解锁、发动机断油、BMS断电的被动安全保护技术,包括其系统组成和控制策略。主要介绍一种试验台架模拟测试实现方法,以指导碰撞安全保护试验在台架上验证开展,促进碰撞保护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身结构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西产  刘玉光 《汽车技术》1999,(4):20-22,26
为了在碰撞事故中有效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汽车首先必须具备安全车身,以确保事故中乘员的生存空间及缓和冲击,其后应配置合理的乘员约束条件,以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二次碰撞造成的灾害。详细介绍了车身构件碰撞性能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6.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4):139-143
在汽车的交通事故中,多为正面碰撞和尾部碰撞,在这些事故中,汽车座椅作为减少损伤的安全部件对驾乘人员起到决定性的保护作用,使其成为汽车安全性研究中的重要部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奔驰汽车公司(Mercedes-Benz)为未来小客车开发一种新颖的安全保护系统,进一步减少乘员被伤害的风险。这项安装在汽车产品上首次在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预识别安全系统(Pre-Safe-System)能事先识别即将发生的碰撞,并在碰撞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专门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04,(5):34-35
WHIPS头颈部保护系统目前已成为所有型号Volvo汽车的标准配置,可在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使永久性颈部伤害的危险减少一半。Volvo公司的下一步行动,是研究如何在发生正面和侧面碰撞事故时也能提供同样程度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时和碰撞后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确保燃料电池汽车在碰撞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碰撞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13,以下简称《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法规》)在充分考虑各国碰撞标准的差异后,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碰撞后安全要求。本文将从碰撞试验的必要性、UN GTR13中碰撞试验法规的发展及展望、法规制定原理以及法规试验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行人保护项目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安全课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下腿碰撞是行人保护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下腿碰撞器模块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文章介绍了当前世界上的3种下腿碰撞器模块,分析了各自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总结了3种下腿碰撞器模块对车辆行人保护评价的差异性,对我国刚刚起步的车辆行人保护项目的研究和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宏湖 《轿车情报》2003,(11):84-86
在近来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除了对汽车的“乘员保护”进行安全评分(5星纽)外,还新增了“行人保护”(4星级)项目、因此.当今的安全汽车在必须遵循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理论设计中,还应注重保护行人安全装备的设计,返样才能真正体现人一车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汽车安全防护装置——气囊系统已研制成功。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员,使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13.
智能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碰撞安全场景。本文重点研究智能汽车车内不同乘员姿态、车内布置结构变化以及AEB系统作用等因素带来的碰撞安全场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法深入分析不同场景下车内乘员及车外行人伤害情况。结果表明:驾乘人员多样化的乘坐姿态使得碰撞工况中的乘员损伤的潜在风险增大,车内大屏等新型内饰会加剧碰撞工况中乘员伤害,AEB作用后能够降低车外行人伤害,但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乘员的损伤风险。可见,汽车智能化发展增加了碰撞场景的复杂性,对车辆乘员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柳柽 《汽车杂志》2008,(1):146-149
其实,保险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保护车辆在低速碰撞中不受损伤,合理的保险杠设计对于保护行人在碰撞中的安全也十分重要,之前我们已经谈过保险杠对汽车本身的保护,这期我们便顺理成章地谈谈对行人安全的保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6,(1):55-55
欧洲NCAP近日宣布,在该组织最近进行的一次安全碰撞测试中,雪铁龙C6获得行人保护4星评级,这样,雪铁龙C6就成为世界上首款获得欧洲NCAP行人保护4星评级的汽车。雪铁龙C6在测试中同时也获得成人保护5星和儿童保护4星评级。为加强对行人的保护,欧洲NCAP多年前就在安全碰撞测试中增  相似文献   

16.
汽车碰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汽车碰撞及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提出了汽车碰撞及仿真研究、汽车碰撞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行人保护系统产品提供:发动机罩提升,主动安全保险杠概念,行人安全气囊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联合研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正逐步进入行人保护系统的领域。目前研发主要针对重新设计的汽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碰撞车祸时行人  相似文献   

18.
寡湖 《轿车情报》2005,(4):106-108
汽车有价、生命无价,现代汽车必须注重安全。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汽车三元安全(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和事故安全性)技术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安全新技术不断涌现,车辆和驾车人员变得更加安全。在近两年,欧洲NCAP新车碰撞测试“乘车保护”方面取得5星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现将以卓越的安全性享誉全球的Volvo汽车公司和安全技术开发上处于前沿的丰田汽车公司在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方面的新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03年9月本田微型车Life最新款车型的投放市场,本田公司设计的即使与大车碰撞时也能提供更高安全性的新车身结构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该车身结构建立在汽车的“G-CON”(G-控制碰撞安全)技术之上,主要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舱部分,采用一个更大的范围用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特别指出,本田Life的车身隔板(上部框架)吸收上部分的碰撞能量,同时下半部分还可用来帮助保护汽车的车身。 在前部碰撞试验里,排量只有0.66L、重量只有848kg的微型轿车Life与质量是其两倍的1678kg本田里程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的行人保护问题一直是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行人保护法规及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以汽车被动安全性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保险杠行人保护技术、发动机罩行人保护技术、行人保护气囊及其他行人保护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越来越重视行人安全保护技术。该研究为我国后续行人保护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