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在试桩未达到破坏荷载时,正确预测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GM(1,1)模型建立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方程,进而建立推定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计算表明:建立在灰色理论基础上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冯伟  姚迪 《水运工程》2011,(10):7-10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根据工程实例的单桩静载试验结果,预测出其极限承载力,并与相关规范计算值加以比较。分析表明,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础沉降的组合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特点及灰色Verhulst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时刻的基础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分别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础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对采用前2种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单独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4.
灰色马尔科夫组合模型是将灰色GM(1,1)模型与马尔科夫链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各自优点并充分考虑大型结构整体变化趋势和局部波动的情况。通过对某桥梁结构的损伤系数进行预测分析并与GM(1,1)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该方法解决了GM(1,1)模型对波动性较大数据拟合较差,预测精度较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黄燕高  冯运涛 《中国水运》2007,7(7):100-101
BP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根据试验数据,运用BP网络对长螺旋成孔压灌注混凝土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蒋建平 《水运工程》2012,(6):169-173
基于8根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现场试验资料,选用灰色模型GM(2,1)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与两类常用指数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发现,用灰色模型GM(2,1)对8根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进行预测时,相对误差一般为±0.8%;由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共同描述的后验差检验时,灰色模型GM(2,1)的效果为很好;GM(2,1)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两类常用指数模型。结果表明,GM(2,1)对样本大小不限,资料的处理可以随时增加更新,保证较高的预报水平;用GM(2,1)预测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灰色系统模型在内河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淮南港吞吐量实际调查资料,选择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吞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预测时期应采用不同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于短期预测,采用GM(1,1)模型与Verhulst模型的组合模型;对于长期预测,采用Verhulst模型并用GM(1,1)模型对其残差进行修正。实例验证以上两种模型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地基沉降的非等时距的等维新息预测模型。采用胶州湾底海岸吹填区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并与普通GM(1,1)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计算精度均高于普通GM(1,1)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误差较小。本研究成果对类似的吹填区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桂铭  冉小军 《中国水运》2006,6(6):113-114
滑坡地质灾害的控制及影响因素往往是随机的变量,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和灰色不确定性。本文构造了滑坡时间预测(短期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通过对某一滑坡实例的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并且对观测数据进行灰色处理,运用GM(1,1)模型进行滑坡时间预测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灰色预测的拓扑选择在运量预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GM模型拓朴选择,建立了相应的GM(1,1)模型,运用于运量预测,并以港口吞吐量与货物周转量的预测为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新息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与原始模型(全数据GM(1,1)模型)三者比较,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精度最高,值得推荐在运量预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1.
佟弢  肖雄丙 《港工技术》2022,59(1):109-112
天津某码头工程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方桩进行码头施工建设.在前期的勘察过程中研究确定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对后续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至关重要.现场勘察项目部在本工程的前期勘察工作中组织安排了单桩静载试验,同时依据有关规范使用地区经验值进行单桩轴向承载力估算工作.基于工程实例,对拟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方桩,运用规范经验法与试桩静...  相似文献   

1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桩基础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应用V-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螺纹桩基是一种新型桩基础,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已经在工民建、道路桥梁等领域有所应用,但是目前对螺纹桩的承载机理研究还不成熟。为了研究螺纹桩的承载机理及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探讨螺纹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分析螺纹桩尚未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获得了螺纹桩不同桩段阻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螺纹桩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蒋建平 《水运工程》2017,(1):158-163
为研究横向受荷桩的承载性状,基于BP神经网络对其承载力进行预测。选取桩径、桩入土深度、荷载的偏心距、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得出黏土中横向受荷桩承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发现训练BP神经网络时,桩承载力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54%;检验BP神经网络时,桩承载力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5.39%。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黏土中横向受荷桩承载力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美欧日各国关于桩基设计方法的异同,在设计理论基础、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单桩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并以工程实例为基础,计算了桩的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和折算允许值,得出中国规范安全裕度适中、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涵盖面广、可向海外推广的结论,并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楔形桩的形状和受力特点,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提出楔形桩极限平衡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土质条件对楔形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结果分析表明,楔形桩的承载力是随着锥角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7.
李春生 《水运工程》2004,(12):95-98
通过对一特大桥钻孔灌柱桩静载试验及完整性检测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实测桩周侧壁各地层极限摩阻力与工程地质勘测所得的极限摩阻力有较大差别的原因,分析了桩基施工工艺对钻孔摩擦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各地层极限摩阻力的取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预制桩承载力时效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预制桩单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机理,说明其主要与桩长、桩截面积、土体摩擦角、渗透系数、弹性模量、休止期6个参数有关,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预测单桩承载力的误差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桩周土固结对桩承载力的影响,输入层神经元为以上6个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容易确定;训练模式采用共轭梯度法。对34根桩的计算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说明其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用有限元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接触面单元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通过分别引入Goodman单元和Desai单元进行单桩有限元分析,研究接触面单元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及单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桩顶荷载较小时两者的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以及单桩的位移应力差别很小;桩顶荷载较大时,采用Goodman单元计算所得的桩顶沉降小,接触面剪应力大,轴力沿桩身递减快,桩端阻力和沉降都较小,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