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不同的沥青包装方式(桶装、散装),进行了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广西的沥青包装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简述随高速公路的大幅增加,所需的优质进口沥青需求量增加,来说明沥青二种进口方式-铁桶包装和散装进口,从它们的供应、成本、风险和措施等方面分析其所带来的经济性和风险性,从而提供给高速公路既经济又可行的进口方式是散装进口沥青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简化黏弹性连续介质损伤(S-VECD)理论研究了乳化沥青残留物应力应变响应特征、疲劳损伤特性与疲劳寿命预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微观手段分析了乳化沥青残留物相态结构、共混改性以及疲劳损伤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损伤曲线存在交错现象,添加改性剂使得损伤曲线不再产生交错,提升了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疲劳性能,SBR改性剂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在EN、ASTM蒸发方式下的损伤曲线较DHM蒸发方式下更平缓,表现出EN、ASTM蒸发方式下的残留物抵抗损伤能力更强;从疲劳寿命提升幅度上看,不同蒸发方式制备的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最大疲劳寿命较最小疲劳寿命提升56.9%,而SBS、SBR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分别提升179.1%和67.8%,表明蒸发方式对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巨大影响,且DHM蒸发方式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疲劳寿命均最小;添加改性剂和改变蒸发方式会引起官能团含量、胶体结构和微观粗糙度的变化;DHM蒸发方式更易使得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发生氧化作用,并且促使更多的沥青质的产生,使得胶团的胶溶性...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原材料、处理废料、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根据国内外沥青混凝土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沥青混凝土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就东北地区特有气候特点、施工环境等,介绍了沥青混凝土再生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斜面剪切试验及拉拔试验研究了旧水泥路面表面最佳凿毛方式,优选了层间黏结材料,采用动态剪切试验,优选了薄层罩面的沥青,最后对比了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旧水泥路面表面刻槽对薄层罩面层间抗剪强度提升效果最优,最大可达0.92 MPa;水泥面板表面铣刨构造深度不均匀时,黏层沥青优先选择橡胶沥青,橡胶沥青抗拉强度可达0.73 MPa~0.8 MPa;从车辙因子、相位角、混合料性能方面比较,旧水泥路面薄层罩面优选材料排序为: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橡胶-SBS改性沥青混合料>Novabinder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6.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能耗低、过程环保、工艺简单,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强度机理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晰。基于此,研究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发展规律及其强度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发展规律,从沥青特性、铣刨料特性、水泥、拌合用水量及养生方式等方面阐述其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当前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发展、沥青特性、铣刨料特性及养生温度等方面还存在研究争议,需借助宏微观试验及跨学科手段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1):178-179
将详细分析影响沥青含量试验的取样方式,并针对矿料含水量,实行了沥青含量试验,找到影响其试验结果的因素,为使沥青含量试验的准确性更高,提出采用压力过滤法、燃烧法及空白试验法三种具体方法以保障其关键因素的稳定。在公路道路建设中,沥青材料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为使沥青的配比更为合理,对于其内部含量需实行准确地试验,以确定其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燃烧机的供应商,在过去的10年中.蒂吉博纳先是针对国外传统燃油机存在的问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研发了高智能ZZR-Y数控燃油机.彻底颠覆了传统燃油机的控制理念,将传统的机械风油门调节方式跃变为先进的数字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整机的性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沥青特立尼达湖沥青.简称为TLA,属于涌出型天然沥青.产干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境内的沥青湖,湖面积约36公顷,深达90m,沥青湖蕴藏了数以百万吨计的天然沥青。TLA沥青提炼方式很简单.先用轻轨牵引机械从湖面将沥青刮起来,然后通过铁路输送到分解蒸馏器.在相对低温下进行水合作用,除去杂质和水分即可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双组份环氧沥青配料计量设备采用流量方式进行计量,双组份的配比精度受材料温度、黏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导致环氧沥青性能稳定性差。将流量式计量升级为称重式计量后,环氧沥青材料计量时不受温度、黏度的影响,配制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称重式计量的优势,可为后续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和提供设备及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透层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潭邵路透层春夏季施工特点,介绍了稀释沥青掺配方式、施工技术及工艺等分析了影响渗透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春夏季宜用胶体磨生产的煤油稀释沥青施工透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分性能,总结了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论述了相关路用性能演化规律以及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强度破坏机理复杂,回收沥青混合料来源和掺量以及沥青老化程度、沥青以及外加剂种类及含量均会显著影响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性能;不同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级配选择、沥青等级、成形方法、养护方式以及性能评价指标等方面差别较大,大多采用试验测试法指导配合比设计;冷再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经历了从经验法到力学-经验法的转变,通常将冷再生材料视为无黏结颗粒材料或者沥青黏结材料进行结构设计,目前仍缺乏符合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的力学失效设计准则;在工程应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冷再生结构层位及力学响应,明确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和低温抗开裂的性能需求,以指导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未来应从施工工艺和材料组成两方面加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研究,建立以力学指标为基础的养生...  相似文献   

13.
从沥青混合料配比试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碾压方式以及平整度几个方面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以人工加小型的传统拌和设备方式,无论从工程质量还是经济效益方面,不能适应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要求,不能适应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要求,因此建立沥青拌和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方式,首先根据高温养生过程中马歇尔试件内部水分蒸发规律的检测结果,初步设定多个第二次击实时间点,然后对比研究不同第二次击实时间点及不同击实搭配方式对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第二次击实开始时间及击实搭配方式。结果表明,60℃高温养生过程中,第二次击实时间点选择在15h且采用"60+15"击实搭配方式成型的马歇尔试件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柔性基层能有效缓解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改善路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文中计算了沥青稳定柔性基层适宜的厚度,研究了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试件成型,按照莫尔强度理论设计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LSM-30的方法,并对施工中的压实度随碾压温度及碾压方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用于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的碾压工艺.  相似文献   

17.
老化是沥青使用过程不可避免要经历的过程,老化将导致沥青逐渐硬化变脆开裂,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试验比较了原样沥青、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沥青及其在不同老化时间的性能变化,从而寻求沥青老化方式及时间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不同成型方式下,对润湿水的添加方式、不同沥青用量及不同固含量对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的密度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确定密度的简化试验方法,为进行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设定高速公路A段路面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设计分别为下面层AC-25(II)型、中面层AC-20(I)型及AK-16A型抗滑表面,其设计厚度分别为6cm、5cm和4cm。由于表面仅4cm,沥青混凝土中集料级配组合非常重要。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集料最大粒径与铺筑厚度比为1:2.5~1:3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20.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及改性机理,通过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分析其路用性能,运用沥青的四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试验手段探讨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掺加到沥青中改善和提高了沥青性能;纳米碳酸钙加入基质沥青后,能与基质沥青形成均匀、稳定的共混体系,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