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除氮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测试分析研究了由碎石、陶粒、石英砂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对N、P的去除效果.实验采用连续流进水方式,水力负荷控制在4.95~8.25cm/d,实验结果表明碎石为基质的单元对N、P去除效果最好,陶粒单元次之,石英砂单元效果较差.对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4%、83.24%和71.02%;对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48.68%和39.3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8%、42.65%、30.26%.结果还表明,填料在湿地除磷方面起主要作用,选择基质对除磷非常重要;填料对氮的去除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沸石对磷的去除能力,对天然沸石进行了氯化铁改性,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改性前后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接触时间、磷初始浓度、沸石投加量、pH值和接触温度等因素对氯化铁改性沸石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讨了改性沸石的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很大程度提高,对50mg·L-1的模拟废水磷去除率可达97.33%;改性沸石吸附除磷的最佳pH值为8;氯化铁改性沸石对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Pseudo second-order模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是熵增的吸热吸附过程;改性沸石对磷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3.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北京地区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效果,在室内进行了15℃和24℃情况下的静态吸附实验,以及室内静态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基本符合线性模式,有机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基本符合指数模式,黏土和重粉质黏土试样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吸附规律都是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反而下降,氨氮和有机物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矿化垃圾静态吸附处理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矿化垃圾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处理初始浓度为10mg·L^-1亚甲基蓝溶液的最佳的矿化垃圾用量为25g·L^-1、最佳pH为10,震荡最佳时间为7h,脱色率达到98.83%;矿化垃圾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石英砂滤料的表面疏水性,以改善其过滤含油废水的除油性能,利用十三烷酸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两种试剂对石英砂滤料进行复合表面改性,得到了高疏水石英砂滤料.利用DSA100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改性前后石英砂滤料的接触角,利用SEM对滤料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FTIR和XPS对滤料表面化学结构和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未改性石英砂和高疏水石英砂滤料对水和不同种类油的吸附能力以及静态除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两种改性剂的有机长链通过化学键接枝到了石英砂滤料表面,使滤料表面的水的接触角增大到了134.2°,达到了高疏水水平,而油的接触角仍为0°.高疏水石英砂滤料对水的吸附能力只有改性前的4%,而对不同种类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27%~1 000%;对机油和菜籽油的静态吸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2.7%和25.4%.  相似文献   

6.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四个温度下,二环己基硫脲(DCTU)对304L不锈钢在2 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二环己基硫脲(DCTU)是304L不锈钢有效的阳极缓蚀剂,缓蚀效率随缓蚀剂的浓度和温度变化.二环己基硫脲(DCTU)在304L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eins吸附等温式,遵循化学吸附机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参数表明了金属基体与缓蚀剂间强烈的交互作用和自发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鄱阳湖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该湿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且该5个剖面层的n值均接近于1,故该土样对NH4+-N吸附基本符合线性分配过程;在吸附动力学过程中,24 h为此土壤对NH4+-N的吸附平衡时间,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有效地模拟土样对NH4+-N的动力学吸附,5个剖面层的平衡吸附量qe的大小关系为0~1010~2020~3030~4040~50 cm,且土样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与其中所含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还考察了p H、温度、固液比对氨氮吸附的影响,结果是p H增大、温度下降、固液比的增大均会促进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橘子皮、壳聚糖和空心微珠进行改性,将它们作为吸附材料处理Pb~(2+)、Cr~(6+)溶液.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材料的用量等因素对这三种材料的作用影响,并得出每种材料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三种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空心微珠的吸附量和吸附率最大;三种材料对处理Pb~(2+)、Cr~(6+)的吸附动力学都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
采集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制备生物炭,以批平衡试验法研究了溶液pH、粒径、投加量、温度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存离子Na+、Ca2+浓度相同条件下对氨氮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Na+>Ca2+;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5~8;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速率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综合控制.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氨氮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的吸附行为,由Langmuir拟合所得的氨氮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484 9 mg·g-1.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θ)、焓变(ΔHθ)和熵变(ΔSθ)的计算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废弃核桃壳对Cr(Ⅵ)浓度为20mg·L-1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20mg·L-1的50mL水样,当温度为25℃,采用粒径为1.0-1.6mm新疆核桃壳1.0 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18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3%.吸附后的水中C...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酿酒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的最适磷营养条件,对莱茵衣藻、二形栅藻在单一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剖析了对酿酒废水中营养盐的吸收去除效率. 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酿酒废水总磷浓度进行调控,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对微藻的干重、比生长速率、蛋白质含量,以及对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量和去除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对磷需求总体上大于二形栅藻对磷需求,当初始总磷浓度为16.40 mg/L,初始氮磷比为2.45时,莱茵衣藻最终生物量达到839.50 mg/L,藻蛋白含量达到53.37 mg/L,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3.48%、91.75%、67.90%;二形栅藻生物量最高达到650.00 mg/L,藻蛋白含量达到131.04 mg/L,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5.76%、73.93%、83.43%;而两种藻在共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处于单一培养两种微藻下的生长曲线之间,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66%、95.24%,COD的去除规律与二形栅藻类似. 研究发现酿酒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无论是单一还是共培养体系,酿酒废水总体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水总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彭韦   《现代交通技术》2012,9(5):8-11
为了得到能够有效评价砂砾卵石土路基压实效果的指标,分析了弯沉值、回弹模量的物理意义,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用于砂砾卵石土路基检测中;分别说明了检测路基压实度、回弹模量的3种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手持式落锤弯沉仪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主要特点。通过现场试验,将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测得的弯沉值及反算得出的回弹模量与压实度、沉降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验证了PFWD的实用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选择试验场地和碾压机具,在试验场地上进行砂砾石混合料路基干密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在各型压路机作用下混合料干密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曲线,有助于对砂砾石混合料路基干密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德感坝采砂坑对河床演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生产优质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通过调节粉煤灰矿渣掺量配制了6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用Andreasen方程评价砂石堆积效应,并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研究粉煤灰矿渣掺量差异对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劣级配砂与石混合仍可获得较紧密堆积,复掺40%粉煤灰、矿渣的混凝土及单掺30%粉煤灰的混凝土工作性满足泵送要求;各组混凝土56 d抗压强度均满足强度等级要求,且随粉煤灰含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 可推断矿渣粉煤灰掺量对虽为劣级配砂配制但具有较紧密堆积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与对正常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轴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所得的数据和试验后试样破坏情况,分析了级配砂砾石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并从能量势的角度提出砂砾石基层的塑性变形可分为永久变形和似弹性变形,这一分析对考虑基层的变形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