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月桂基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月桂酸与多胺(羟乙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真空脱水法合成了A、B两种月桂基咪唑啉,用丙烯酸甲酯作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两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用IR、静态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SEM、能谱分析等检测方法考察所合成缓蚀剂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表明月桂酸与多胺在150℃和200℃于10 mmHg的真空度下两次分段脱水,合成出了月桂基环状咪唑啉;所合成的A、B两种缓蚀剂在用量很小的情况下缓蚀率可达90%以上,缓蚀剂B效果较稳定,用量增加对缓蚀率的提高影响不大,缓蚀剂A在月桂酸与羟乙基乙二胺摩尔比为1∶1.3时,缓蚀率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用量在5 mL左右的缓蚀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2.
以月桂酸与多胺(羟乙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采用真空脱水法合成了A、B两种月桂基咪唑啉,用丙烯酸甲酯作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两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用IR、静态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SEM、能谱分析等检测方法考察所合成缓蚀剂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表明月桂酸与多胺在150℃和200℃于10 mmHg的真空度下两次分段脱水,合成出了月桂基环状咪唑啉;所合成的A、B两种缓蚀剂在用量很小的情况下缓蚀率可达90%以上,缓蚀剂B效果较稳定,用量增加对缓蚀率的提高影响不大,缓蚀剂A在月桂酸与羟乙基乙二胺摩尔比为1∶1.3时,缓蚀率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用量在5 mL左右的缓蚀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3.
以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两步脱水法合成了油酸基咪唑啉,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多种咪唑啉衍生物.用IR、静态失重、极化曲线、SEM检测方法考察合成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经150℃和200℃两次脱水反应,可成功合成油酸基环状咪唑啉;当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摩尔比高于11.2时,获得的缓蚀剂在加入量很小的情况下,缓蚀率就可达到90%以上;此外溶液的pH、缓蚀剂用量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304不锈钢钢板作为基材,工业纯铝板作为过渡层,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制备304不锈钢/铝/304不锈钢复合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仅对界面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通过硬度和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结果表明,不锈钢/铝界面发生了原子互扩散,生成了多种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在原子扩散界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过渡组织.扩散层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界面显微硬度值显著增大,剪切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单轴拉伸试验测定了奥氏体不锈钢304L和304LN的室温加工硬化曲线,并用数学模型σ=K1ε1+exp(K2+n2ε)、σ=σ0+Kεn和σ=Kεn1+n2inε进行描述.比较三个数学模型的最大描述偏差表明,奥氏体不锈钢304L和304LN的加工硬化曲线可用σ=Kεm+n2mε描述.两种钢的形变结构中出现层错、晶界和退火孪晶处的位错塞积、位错胞状组织和形变孪晶.这些组织结构变化均产生加工硬化,其中位错塞积和形变孪晶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6.
对普通铸态粗晶304不锈钢(CP-SS304)进行深度轧制,制备出纳米晶304不锈钢(BNSS304)板材,将两试样经过同种磨削加工后在室温下恒速率拉伸.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断裂试样不同位置表面轮廓的观察,得到试样断口附近和夹持端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拉伸断裂后BNSS304在任一位置的粗糙度均小于CP-SS304.越靠近断口,表面粗糙度越大,且BN-SS304在断口附近表面粗糙度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7.
油酸基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两步脱水法合成了油酸基咪唑啉,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多种咪唑啉衍生物.用IR、静态失重、极化曲线、SEM检测方法考察合成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经150℃和200℃两次脱水反应,可成功合成油酸基环状咪唑啉;当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摩尔比高于1:1.2时,获得的缓蚀剂在加入量很小的情况下,缓蚀率就可达到90%以上;此外溶液的pH、缓蚀剂用量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对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技术,并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技术和Zsimp Win软件拟合技术研究改性前后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组成结构及在3.5%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源渗氮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了氮浓度峰值为23.0%、厚度约为17μm的相改性层.改性前后AISI 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形成的钝化膜电极过程的等效电路为R(QR);浸泡时间为10 h时,与AISI 304不锈钢相比,γN改性层的钝化膜电阻R_p从3.615×10~4Ω·cm~2增加至3.765×105Ω·cm~2,增大了1个数量级,具有更好的耐点蚀性能.随着浸泡时间增加至48 h,γN相改性层的钝化膜电阻始终高于AISI 304不锈钢1个数量级,保持在105Ω量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常用的合成路线及其工业化应用的背景.在模拟油田注水环境下,应用静态失重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了IMC-5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添加浓度情况下的对低碳钢(A3)腐蚀的缓蚀效率,确定了最佳添加浓度,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咪唑啉缓蚀剂系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奥氏体不锈钢304L和304LN的加工硬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轴位伸试验测定了奥氏体不锈钢304L和304LN的室温加工硬化曲线,并用数学模型σ=K1ε^n1 exp(K2 n2ε)、σ=σ0+Kε^n和σ=Kε^n1 n2lnε进行描述。比较三个数学模型的最大描述偏差表明,奥氏体不锈钢304L和304LN的加工硬化曲线可用σ=Kε^n1 n2lnε描述。两种钢的形变结构中出现层错、晶界和退火孪晶处错塞积、位错胞状组织和形变孪晶。这些组织结构变化均产生加工硬化,其中位错塞积和形变孪晶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4和904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在Fe32Mn3A18Cr反铁磁精密电阻合金表面提拉制备Al2O3耐腐蚀防护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在Fe32Mn3A18Cr合金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Al2O3涂层,具有(110)择优取向的γ-Al2O3结构。采用动电位阳极极化法测定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表明,与原始合金相比较,在1mol/LNa2SO4溶液中,Al2O3涂层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57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以上,维钝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在1%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与原始合金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高达2000mV(SCE)时仍未发生孔蚀击穿。而且,Al2O3防护涂层的耐均匀腐蚀和耐孔蚀性能均优于1Cr18Ni9Ti奥氏体钢。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阳极钝化时效技术对Fe24Mn4Al5 Cr合金在1 mol/L Na2SO4溶液中、于620 mV电位下进行“内源”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技术和Zsimp Win软件拟合技术研究钝化时间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阳极极化测试技术研究阳极钝化改性层在NaCl溶液中的抗点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钝化15 min和3h改性层的EIS谱呈现偏移横轴的单容抗弧,电极反应过程的等效电路为R(QR),随钝化时间的增加,容抗弧直径增大,钝化膜电阻Rp增加.钝化5h时,改性层的Nyquist图呈现典型的Warburg阻抗,Rp增加了15 kΩ·cm2.其在不同Cl-浓度(0.3和0.5 mol/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均呈现自钝化-点蚀击穿过程,与原始合金相比,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点蚀击穿电位升高,具有较好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离子束入射方向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IBED)在W18Cr4V高速钢表面沉积TiN薄膜.利用阳极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TiN薄膜在0.5mol/L H2SO4和3%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0.5mol/LH2SO4溶液中,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的TiN薄膜的阳极极化曲线呈现自钝化,自腐蚀电位Ecorr由原始高速钢的-400 mV增至-71 mV,致钝电流密度ib和维钝电流密度ip分别比原始试样降低4个和2个数量级,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在3% NaCl溶液中,离子束入射角度分别为0°、30°沉积的TiN薄膜的阳极极化曲线均呈现自钝化-点蚀击穿过程,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和点蚀击穿电位升高,入射角度为45°时的TiN薄膜不发生点蚀破坏,自腐蚀电位Ecorr由原始高速钢的-600 mV增至-10 mV,具有高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904 L不锈钢在PEMFC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904L的钝化电流密度低于1.0×10-5A.cm-2.在PEMFC阴阳极工作电极电位下,904L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这是由于其主要钝化元素Ni与Cr含量较高,在904L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阳极钝化时效技术对Fe24Mn4A15Cr合金在1mol/LNa2SO4溶液中、于620mV电位下进行“内源”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技术和ZsimpWin软件拟合技术研究钝化时间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阳极极化测试技术研究阳极钝化改性层在NaCl溶液中的抗点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钝化15min和3h改性层的EIS谱呈现偏移横轴的单容抗弧,电极反应过程的等效电路为R(QR),随钝化时间的增加,容抗弧直径增大,钝化膜电阻RP增加.钝化5h时,改性层的Nyquist图呈现典型的Warburg阻抗,RP增加了15kΩ·cm^2.其在不同Cl^-1浓度(0.3和0.5mol/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均呈现自钝化一点蚀击穿过程,与原始合金相比,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点蚀击穿电位升高,具有较好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综合的电化学方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研究阳极时效时间及其电解液对Fe-31Mn-7Cr合金于50%HNO3或1molL^-1Na2SO4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的稳定性与耐蚀性的影响。在阳极钝化电位中区,延长Fe-32Mn-7Cr合金在50%HNO3或1molL^-1Na2SO4水溶液中阳极时效时间能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与防护性,随之进一步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抗力。由1molL^-1Na2SO4水溶液中阳极极化曲线各参数所表征的Fe-31Mn-7Cr(经1molL^-1Na2SO4阳极时效5h后)的耐腐蚀性能接近于1Cr13不锈钢的水平。在强氧化性的50%HNO3溶液中阳极时效表面改性的效果明显优于在中性的1molL^-1Na2SO4溶液中改性。表面改性后,抗腐蚀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钝化膜中Cr氧化物的富集与Fe和Mn氧化物的贫乏。  相似文献   

18.
地铁迷流对埋地管线腐蚀及抗蚀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铁迷流对埋地管线的腐蚀机理,采用模拟迷流腐蚀的实验装置,测定了埋地管线在土壤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当量和平均腐蚀速率,探索了一种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工艺对钢管进行表面处理后,有效抗迷流腐蚀的新方法。在土壤腐蚀介质中,对不同工艺处理的钢管进行了模拟迷流腐蚀的比较试验,试验时保证了腐蚀环境相同。试验结果表明经低温气体多元共渗表面处理的钢管表面有一层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从微观上分析了其抗迷流腐蚀性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Angiogenesis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 tumorgrowthandmetastasis[1,2].Tumorssignalthe needforabloodsupplybysecretinggrowthfactors thattriggerangiogenesis,includingbasic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andplatelet derive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