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艇》2006,(2):F0002-F0002
为适应国际造船市场激烈竞争,促进船舶工业及航运事业的发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船舶经营,贸易,设计,生产的需要,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曾于1993年组织编制《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英文缩写为CSQS(以下简称为《质量标准》),并作为规范性文件批准颁发。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程》2006,28(1):64-64
近日,《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由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造船质量行业标准。该标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的造船实践经验,参照了造船先进国家的造船质量标准、国际主要船级社规范以及相关国际公约与规则,体现了我国当前造船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徐学光 《中国造船》2002,43(Z1):5-12
本文提出了由船舶工业科技谱和船舶工业产品谱构成的船舶工业科学技术体系;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造船技术发展规律的四维模型,和造船技术创新的五阶进程;对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造船关键技术和试验技术.本文论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现状,技术创新的前景,CSSC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广东造船》杂志是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本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与时俱进,在业内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面对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广东造船》杂志自2008年开始,全面引入商业运营模式,按市场化运作,以体现杂志现有的含金量及未来的市场价值,结合每年"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  相似文献   

5.
正从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推动船舶工业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中国造船质量标准》(GB/T 34000—2016)和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程》于1979年正式出版发行,至今已10年了。它是适应船舶科学技术发展和用船部门的需要,为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技术、介绍和推广先进经验和沟通科技情报而编辑出版的实用性船舶科技刊物;同时它又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传递学会信息增进与会员联系的会刊。十年来由于《船舶工程》编辑部同志的辛勤劳动和广大会员的支持,《船舶工程》为提高船舶科技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特祝贺《船舶工程》创刊10周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自一九七五年开始复会工作以来,特别是一九七九年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学会有了很大的发展,《船舶工程》对学会情况已陆续进行报导,这里仅将学会的主要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造船已成为信息时代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现有的标准体系还不能完全覆盖和满足数字化造船设计、建造等需求.本文对数字化造船技术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标准需求,提出数字化造船标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大发展的一年,造船完工量达到855万载重吨,出口31亿美元。浙江、江苏、广东和东北地区相继出台了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临近岁末,国防科工委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所见所闻,令造船人感到鼓舞和振奋。本文试图从分析山东省威海市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地方造船企业转换造船模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谈点粗浅看法。一、威海市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海岸线长达985.9公里,位于世界造船金三角的中心地区,是国际业内人士公认的最适合船舶建造的地域之一。据国家船检部门提供…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助推中国在2020年建成新型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造船修船工业,不仅将成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新亮点",还将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徐学光 《船艇》2003,(7):28-33
本文提出了:由船舶工业科技谱和船舶工业产品谱构成的船舶工业科学技术体系;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造船技术发展规律的四维模型和造船技术创新的五阶进程;对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造船关键技术和试验技术。本文论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现状,技术创新的前景,CSSC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审定会议于2月下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技术监督局、船舶总公司及其所属的船舶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等部门共20多个单位50多名船体、轮机、船电、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会议。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船舶市场竞争的急需,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下,组织全国主要造船企、事业单位成功地编制了具有统一性、代表性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该标准是在集我国数十年船舶建造之经验以及吸取了国际上主要造船国家的造船质量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最近发布的“2007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中提醒我国船舶工业.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造船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国际新标准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与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中船总公司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扩大造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沿用传统的造船模式,致使船舶建造的船台、码头周期过长,导致了我国船舶工业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交船严重拖期的被动局面。针对存在问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决心下大力气缩短造船周期。 近几年中船总公司积极推行设计体制改革,深化造船生产设计,努力实现生产设计与区域造船相结合的新的造船模式;大力开发标准船型,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造船系统及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精度造船技术,扩大预舾装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重点骨干船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造船能力;对船厂脏、乱、差的状态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派出了近800人到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方法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基本内容、编制及审查和基本特点作了扼要的介绍,指出了宣贯该项标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开展宣贯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6,(10):16-21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9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对外发布《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此举表明中国造船正式向日韩亮剑。10年后,中国造船将登上世界之巅。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06,28(5):45-45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对外合作的七项工作重点。1、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2、船舶研发机构要通过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方式研发新产品,掌握世界船舶工业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发展方向;3、造船企业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模块化舾装、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技术,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建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从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推动船舶工业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中国造船质量标准》(GB/T34000-2016)和《中国修船质量标准》(GB/T34001-2016)两项国家标准中英文版已于近日批准发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但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标准层面,对造船和修船工作提出系统的质量要求,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实现国家标准中英文版同步发布。  相似文献   

19.
为使本刊更好地贯彻我国船舶工业方针政策,在推动全国修造船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方面多作贡献,以实现在本世纪末修造船工艺技术达到国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和修造船产值翻两番的要求,不久前,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同意,总公司技术部组织成立了“《造船技术》《国外造船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加强对《造船技术》和《国外造船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4年来,中国造船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造船业是中国机电行业中较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造船市场竞争的行业。市场竞争对发展造船技术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造船技术的发展是中国造船业迅速发展并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90年代和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更体现科技实力的竞争,造船技术将更迅猛地发展。中国造船技术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