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优先确保的建设重点 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确定,期末基本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为世博会服务。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航空港、高速铁路、磁浮列车、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枢纽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上海对内对外的交通联系,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是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的又一重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回顾二者的交通发展历程、交通需求、交通状况与当前交通矛盾,判断未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发展趋势.对虹桥高铁站线路过于集聚、商务区发展预见不足规划滞后、商务区核心区设置大型会展中心等造成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的成功经验与重要教训,进一步科学指引中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商务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读书     
《城市交通》2015,(4):100-100
<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作者:刘武君出版单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2月综合交通枢纽是各种交通系统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的关键,也是综合交通体系的支点。本书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书中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整合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和上海市综合交通系统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书中始终贯穿两个核心思想:一体化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傅盈 《交通与运输》2011,27(1):32-32
虹桥交通枢纽是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自2010年3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效益。但随着虹桥枢纽交通功能的逐步开发,将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资源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化解虹桥交通枢纽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当务之急。现发表一组文章,就此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盛元燕 《轨道交通》2009,(10):42-43
背景:为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发展框架,上海需要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大都市区功能布局,在空间战略上形成”多心多核“的发展格局。本着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的原则,上海将在对外交通设施、资源、功能服务等诸方面起到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建成后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民用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为48万人次/日。  相似文献   

6.
王桦 《交通与运输》2011,(2):137-140
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分析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提出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定位和系统架构,描述了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了交通管理中心、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各组成部分的系统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手段。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在国内是座综合交通功能最为齐全、设施规模最大、交通组织最为复杂的综合交通体,叠加了国家会展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和市中心区域的交通联系、大虹桥地区对外交通和向心交通,以及区域内部交通沟通等诸多交通功能,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为此,市民们抱怨去虹桥枢纽跑错路、绕不回来、忘了车停在哪儿了、跑错航站楼的……各种离奇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困惑、必然会有比较。联想起浦东国际机场虽然  相似文献   

8.
一峰 《交通与运输》2009,25(4):35-35
出租车是门到门的交通工具,目前上海有近5万辆的出租车,人均服务人次超过250万,是公共交通一个重要的补充。出租车如何更好地为世博交通服务是交通管理的重点之一。 目前在浦东机场、虹桥枢纽、铁路站点、长途车站等,均设有各种规模的出租车服务区,出租车已成为这些交通枢纽的主要集散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虹桥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集航空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长途客车、公共汽车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它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提高对长三角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上海城市的发展也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09,(11):54-55
上海虹桥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最南端的始发终到站,从规划时便备受关注。这个上海未来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既是集铁路、航空、地铁、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大工程项目。它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新地标。  相似文献   

11.
正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最繁忙的交通枢纽,2017年上半年日均集散量达110万人次,其中铁路约38万人次,机场11.5万人次,长途客车超过1万人次;集散市域的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约28万人次,公交8万人次,出租车5.5万人次,其他机动车18万人次,可见轨交和公交在集散交通比重中超过了60%,其中轨交超过45%,轨道交通在集疏运系统中的作用明显。每晚10点以后,因地铁维护保养,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故公共交通服务班次稀少。但火车到达班次  相似文献   

12.
据上海市启动“上海大都市交通圈”发展战略,将在4万余平方公里的交通空间内,以高水准的公路网络、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为基础,形成90分钟时耗的通勤圈,为4000万人口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路网结构及交通流特性出发,系统探讨突发事件下应急疏散过程中的交通组织策略,并对其进行微观仿真评价,结果可为应急疏散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虹桥枢纽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世界级特大综合交通枢纽. 在枢纽本体及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交通挑战,为此针对性开展的多轮交通影响评价与相关交通研究,有力促进了虹桥枢纽规划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 本文详细介绍了虹桥枢纽在枢纽本体的规划、设计以及周边地区控详编制等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分析了虹桥枢纽交通影响评价结果得以成功落实的组织保障,系统研究了有关虹桥枢纽功能定位、枢纽本体轨道站点布局、枢纽本体进出场高架系统布局、枢纽内部换乘设施服务水平、枢纽本体上方商业开发、枢纽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规模等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虹桥综合客运枢纽人流、车流出入复杂,建筑体量大、空间复杂、多层叠加、相互交错,涉及应急管理方面的责任主体更加复杂和多元。一、枢纽火车站出租车上客站点概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巴士、公共巴士、出租车、社会车辆及航空港等轨、路、空三位一体的超大型、世界级交通枢纽,日旅客吞吐量可达110—140万人次。上海虹桥火车站地下一层出站口为枢纽换乘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实现城市交通核的价值,实现配套道路功能和品质的升级,总结交通核配套道路的改造经验,探索更为科学化、人性化的道路改造模式,分析国内较为成功的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和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经验,并结合龙岗大道下沉改造项目,从功能分离、减少地块分割、协同重大基础设施、串联公共空间和步行友好等多个角度对交通核配套道路改造模式进行探讨,针对性提出相关的设计改造方案。为我国后续城市交通核配套道路改造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必定要求上海具备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加强上海综合交通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郊区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市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以及黄浦江的越江设施和长江的隧桥通道,都是枢纽港集散交通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因此,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时间:2012年4月10日下午 地点:科学会堂 主持人:朱惠君 朱惠君(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学会2012年计划举办系列性的“城市综合交通科技沙龙”.首期沙龙主题是“交通枢纽在一体化、网络化综合交通中的重大作用”,主要议题有4个:一是交通枢纽如何合理分布,协调好交通吸引与均衡疏导的关系;二是交通枢纽规模如何控制,处理好交通集聚与对区域交通的影响;三是交通枢纽类型如何合理划分,把握好各类枢纽功能的差异与匹配;四是交通枢纽如何布局设计,组织好枢纽内外与进出交通,发挥效能.我知道各位专家在收到科技沙龙预通知后,根据主题和议题收集资料、梳理观点,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先请本期沙龙的主讲陆锡明先生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刁雨 《北方交通》2013,(6):148-150
通过对上海虹桥枢纽建设与开发的投融资体制与机制的探讨,分析此模式对中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适应性,为以后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