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强  谢驹华 《水运工程》1994,(8):41-45,30
通过分析耙吸挖泥船耙头定位方式各异的两类耙头定位系统,介绍“汕头轮”耙头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耙吸挖泥船的耙头在挖掘黏土时,其内部流场情况不明晰的问题,本文对耙腔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及优化。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值模拟计算技术,分析新老耙头的总压差、静压差及截面流速的变化情况。得出设置反弧形导流板后,腔体内部漩涡区域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清水流动性能提高。结果表明:新耙头内部设置流线型腔体,可使流动平顺,输送阻力降低,截面流速趋于合理。其各项性能均优于老耙头。  相似文献   

3.
黄震强 《船舶》2003,(1):48-51
水下平整耙是耙吸挖泥船在航道施工中的重要配套装备,它可以有效的解决耙吸船施工中的超深超宽现象,减少废方,提高扫浅效率,确保航道开挖质量,目前国外使用较为普遍,我国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本文结合湛江港的开挖,简述了自行研制的一种水下平整耙装船试验情况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耙头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 和Delphi语言,开发了耙吸挖泥船疏浚仿真软件,给出了耙吸挖泥船泥泵启动、泥沙输送及装舱等过程的仿真示例。  相似文献   

5.
耙吸挖泥船在我国的发展及大型化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耙吸挖泥船发展状况的描述,以及国内外疏浚市场对大型耙吸挖泥船需求的分析,从设计、建造、设备配套等主要方面论述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型耙吸挖泥船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陆元龙 《船舶》2004,(4):63-64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航道清淤、疏浚、整治、港口建设、水利治理等项目工程的启动,国内市场对耙吸式挖泥船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先后从荷兰购进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数艘。同时国内也改装了数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并制造了一批1500m^3的耙吸式挖泥船。这些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耙吸式挖泥船的拥有量,同时也通过引进、吸收、消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设计、建造耙吸式挖泥船的能力。由于国内设计建造或改造的挖泥船与国外购进的挖泥船在性价比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在使用及维护成本上的优越性也决定着今后国内设计、国内建造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型"货改耙"--12000m3耙吸挖泥船改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健  费龙  王忠贤  冯维忠 《船舶》2002,(6):4-10
建造一艘大型耙吸挖泥船需耗资数亿,且周期长,投产见效慢。上海航道局提出“货改耙”的创造性设想,并付诸实施,闯出了一条花较少的投资,在较短的周期内,扩大疏浚能力应对市场急需的新途径。本文就首例大型“货改耙”-新海象轮改装设计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耙吸式挖泥船工作过程中外流场泥沙遗漏问题,进行耙头工作过程中周围泥沙流动特性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耙头外部流场前端与后端泥沙遗漏情况,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外流场泥沙浓度分布,得到真空度与航速变化对外流场泥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流场中耙头后部流场的泥沙遗漏更为严重,在流场的竖直与水平方向的遗漏分别表现为紊流与层流的形式,泥泵真空度、航速均与泥泵遗漏量呈正相关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耙吸式挖泥船耙管位置指示装置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口”号为应用背景,介绍了耙吸式挖泥船耙管位置指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运行表面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数值水池技术针对耙吸挖泥船带水下泵耙管结构的拖曳阻力特性在实尺度下进行虚拟试验,分析研究裸耙管和全附体耙管随下放角度、航速变化的拖曳阻力特性及全附体耙管各组成结构的阻力分量情况,为耙吸挖泥船耙管的拖曳阻力预报、船舶推进功率评估、耙管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挖掘硬质黏土时,遇到耙齿难以入土、堵耙和闷耙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原始耙头模型进行研究,采用为耙头配置特殊高压(最大压力为38 MPa)冲水系统的方法,增加了三道高压冲水辅助装置及设计合适喷嘴,成功开发了高效黏土型耙头,有效解决了耙头堵耙、闷耙等问题,提高了船舶施工效率,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厚恕 《船舶》2006,(3):47-47
自荷兰IHC2004年夏天交付中国广州航道局10000m^3耙吸挖泥船“万顷砂”以来,国外大型耙吸船的兴建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消停之后,新近又悄然复苏,舱容分别为II650m^3和9000m^3的两艘大型耙吸船(船东均为比利时)已赫然出现在IHC的订单中。可望在2007年内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粉细砂时普遍遇到装舱效率明显降低的情况,通过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采取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单独使用单耙和双耙时自航耙吸挖泥船的粉细砂装舱效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施工时间下,采用单耙和双耙进行混合施工比单独采用双耙施工,自航耙吸挖泥船对于粉细砂的装载量提高了7%,表明采取单、双耙混合施工能有效的提高粉细砂的v装舱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进口的1500m^3耙吸挖泥船更新换代工作的回顾,重点描述了更新船型的技术形态及运作模式,通过新老船型详实的资料数据比较,不难看出上世纪90年代自行研制的新一代耙吸挖泥船技术形态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我国耙吸挖泥船的技术进步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耙吸式挖泥船齿轮箱振动监测技术实际应用不足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基于振动监测技术的齿轮箱故障研究。通过分析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齿轮箱轴承磨损的频谱图,验证了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应用于齿轮箱维修的可行性。基于研究内容提出新的船机管理理念,研究结果对保障耙吸式挖泥船安全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船舶工程》2004,26(5):37-37
耙吸式挖泥船在海上工作时,由于海浪的作用,船舶产生上下颠簸,但水下吸泥的耙头必须克服波浪起伏的影响,始终贴着海床移动。所以每艘船都少不了耙头绞车的波浪补偿装置。传统的补偿系统一直采用液压蓄能器组作弹性补偿。然而,随着挖泥船总体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型的波浪补偿装置已无法满足要求。所以需要开发新一代的波浪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18.
刘厚恕 《船舶》2006,(3):13-13
据美国期刊《WORLD DREDGING Mining & Construction》(2006-1)报道,2006年1月14日,美国Manson Construction公司在阿拉巴马州的阿拉巴马造船厂为其最新添置的9200m。耙吸挖泥船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礼。该“GLENNEDWARDS”号耙吸船以公司前主席的名字命名,以彰显他50余年来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该船的建成投产,不仅使其拥有迄今美国最大、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而且在船队拥有的耙吸船舱容总量(计4艘,共、17600m^3)方面,也与长期居美国领先地位的著名疏浚公司Great Lakes Dredge & Dock Co.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19.
近日,长江航道第一艘舱容为8000m^2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圆满完成历时6天的试航,这标志着我国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建造成功。  相似文献   

20.
张太佶 《船舶》2004,(4):12-17
耙吸挖泥船是自航的工程船,其工况除船舶常规的满载(载泥)航行和轻载航行之外,最主要的是耙吸挖泥航行.耙吸挖泥航行时放下耙管和耙头,耙头着地挖泥,耙管浸入水流中,此时的阻力情况最为复杂.但公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研究报道的资料却很少.本文试探讨耙吸挖泥工况阻力的近似计算方法,用作这种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