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新款锐志乘用车装备的是目前较新型的电动转向装置。现代汽车的动力转向,有液压式和电动式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汽车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在现代汽车上使用日益增多。电动助力转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电液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锐志乘用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由电机提供动力。该电动转向的结构比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及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转向系统,具有以往任何助力转向系统所不具备的助力效果和车速感应能力,其核心部件电控单元能根据车速和方向盘操控力矩的不同决定是否助力以及助力的大小.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已目趋成熟,它有取代液压动力转向的趋势,是一项紧扣当今汽车发展主题,符合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高新技术.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工作原理,从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入手,围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分析和控制策略两大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为汽车电动助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性能是保证车辆在任何工况下转动转向盘时有较理想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系统的集成化,汽车转向系统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简称HPS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CHPS系统),发展到现在逐渐推广应用的电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HPS系统)。  相似文献   

4.
六、Prius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 丰田汽车公司开发的Prius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新型的电动动力转向。图17表示其构成。电动动力转向基本上与通常的电液动力转向系有所相似,它是由电机、减速装置、各种传感器(特别是检测转向轴扭矩的扭矩传感器)及各种功能控制用微机等系统构成。 电动动力转向最重要的部件是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为了使其工作,必须获得来自扭矩传感器、电机、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信息。电动动力转向控制用微机计  相似文献   

5.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EPS概述按照转向动力源来分,目前汽车转向系统分为纯人力转向和动力辅助转向,后者又经历了机械机构助力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3个阶段。目前,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alPower Steering,EPS)已部分取代液压动力转向(Hydrau licPowerSteering,HPS),正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力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它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控制,系统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可与其他系统共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装在转向器上…  相似文献   

6.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如何设计一个适用于现代汽车的转向系统使汽车有较理想的操纵稳定性,至始至终是各个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在现代汽车的高速化、驾驶人员的非职业化、车流集中化的当今,汽车的操纵设计表现得更加突出。动力转向系统从简单的纯机械式逐步发展,经历了液压助力转向(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EHPS)、电动助力转向(EPS)以及线控转向(SBW)。本文着重阐述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阶段,线控转向系统为其发展趋势。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转向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并阐述了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燃料电池汽车转向系统的要求与特点,综述现有适合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未来线控转向系统技术,分析各自的特点,并阐述了燃料电池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汽车转向系统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纯机械转向系统、纯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四轮转向系统及线控转向系统。国产B级车很多都装备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如一汽-大众的迈腾和上海大众的途安等。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主动转向、后轮随动转向、线控转向和操纵手柄式转向等形式。本文对各种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转向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使用在汽车开发这项复杂工程中,能极大帮助汽车企业提升整体开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文章在阐述了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研发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XX汽车公司产品开发流程,论述了项目管理在汽车研发中的应用,解析了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管理理论指导项目实践活动的观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车载终端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竹胜  汤新宁  陈军 《汽车电器》2012,(10):39-41,44
分析车联网的作用及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现状;提出车载智能信息终端平台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核心控制模块与终端样机,并进行模块测试和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集成化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则是实现其集成化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介绍目前国内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然后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几大发展趋势: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性,以及关键点之一———标准化,以期为我国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作为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国内大力推广应用。基于我国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及ETC系统应用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基于ETC技术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讨论了建设该平台所面临的若干关键技术,并对其发展与应用趋势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美国发展历史。这个历史表明,制定汽车安全气囊的法规颁布执行,有力地促进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安全气囊成为不可争议的对大众有利的汽车安全设备。同时较详细论述了安全气囊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设计思想和主要的技术难点,最后对于安全气囊中国如何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邵杰 《汽车电器》2006,(3):13-14
介绍国内外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情况,给出其技术要求、结构形式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Two typical criteria for good vehicl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are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good road handling and increased passenger comfort. The main disturbance affecting these two criteria is terrain irregularities.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reduce these undesirable effects by isolating car body motion from vibrations at the wheels. This paper describes fuzzy and adaptive fuzzy control (AFC) schemes for the automobil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SS). The design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smooth vertical mo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road holding and riding comfort over a wide range of road profiles.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is demonstrated via sim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ma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it is shown that superior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the AFC.  相似文献   

18.
Two typical criteria for good vehicl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are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good road handling and increased passenger comfort. The main disturbance affecting these two criteria is terrain irregularities.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reduce these undesirable effects by isolating car body motion from vibrations at the wheels. This paper describes fuzzy and adaptive fuzzy control (AFC) schemes for the automobil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SS). The design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smooth vertical mo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road holding and riding comfort over a wide range of road profiles.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is demonstrated via sim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ma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it is shown that superior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the AFC.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软件价值在整车中不断扩大,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也逐渐变为现实.然而由于安全的原因,导致车载软件发展相对迟缓.2014年,我国就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工信部发展规划之中,以数据驱动的车载软件正在成为定义汽车的显著特征.文章依托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汽车中控作为研究重点对象,针对其发展进程、电子电气架构、车载OS...  相似文献   

20.
The performance of most electronic chassis control systems in the past has been optimized individually. Recently, a great research effort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chassis control systems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This involves orchestration of individual control modules so that they can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control effect. In this research, two integrated control logics for AFS (Active Front Steering) and 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have been developed. Of the two logics, one uses a supervisor that rules over the individual modules. The other logic uses a CL (Characteristic Locus) method, which is a frequency-domain multivariable control technique. The two logics have been tested under various driving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ir control effec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control logics can yield vehicle performance tha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individual control modules without any integr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