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边坡客土喷播绿化防护技术施工的应用,总结出公路建设中岩石边坡开挖创面的植被恢复技术能起到稳定边坡、恢复坡面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景观的作用.为今后生物防护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贵阳市南环线边坡绿化护坡为例,从植物选择、施工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介绍乔、灌、草植被砼护坡绿化关键技术。通过采用该技术可解决贵阳南环线高等级公路岩石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的技术难题,快速绿化岩石边坡,形成"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的近自然生态景观,从而达到对高速公路岩石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坡面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格网挡土墙防护结构在植被恢复、吸收噪音等环保方面存在的优点,简要对格网结构物在受力、稳定性、经济性、简易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滑坡路段为例,结合该滑坡工程地质情况,阐述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基于削坡卸荷、锚杆加固、排水及坡面植被保护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路工程土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我国公路建设关注的重点。在我国进行的公路建设中,往往因为开挖路堑而形成边坡。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自然边坡受到人为削坡卸载、爆破震动等影响,临空面又受到地表水侵蚀、地下水浸润等影响,再结合边坡自身特殊的地质条件,很可能导致边坡发生过大的变形、坡体表面出现裂缝、坡体内部逐渐形成滑裂面,进而导致边坡的稳定性不断降低。主要分析了公路工程土质边坡现状和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提高其稳定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特点,结合冬奥会要求以及全国首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冬奥赛区延崇高速沿线及周边山区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坡面类型特点,配置适合的基质类型,起到土壤重构效果;采用工程废渣为原材料,构建多孔质混凝土生态骨架基础层,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地形的修复;对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调查和筛选,结合近自然修复理念,综合选择了荆条等乡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植被修复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工程废渣,实现了固体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废渣等提高了坡面基质的稳定性;多孔结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筛选的具有优良特点的乡土植物,能够将植被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丰富了高陡边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且物种多样性增加,同时植被修复模式在后期少维护,少管理,经济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在今后的数十年里,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修建公路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高填深挖、开山通路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工程建设所面对的气候、地质状况也更加复杂,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环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程建设破坏沿线生态系统、植物覆盖层消失、边坡裸露在大气环境中,不仅可引起水土流失,还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及行车安全。采用植被固坡可以弥补传统工程措施的不足,在实现固土护坡的同时,还能恢复生态环境。本文针对公路边坡的植被防护技术展开研究,介绍植被防护技术理念、技术的发展,提出植被防护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工程提出边坡植被防护设计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坡面灌木建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面生态修复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坡面建植出稳定的植物群落,而坡面植物群落稳定性很大程度又取决于灌木的生长情况,因此灌木的建植方法将决定坡面生态修复工作的成败。文章对我国北方坡面灌木建植方法进行分类梳理,并结合工程经验分析各种坡面灌木建植方法的优缺点,力求为坡面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工程参照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三联生态防护是一种由安全防护与生态修复、环保绿化相结合的公路边坡坡面设计施工技术,主要组成包括物理防护、抗蚀防护和植被生态修复防护三重措施。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比分析新型三联生态防护和传统防护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三联防护的技术内容及其优势,阐述其推广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攀西干热河谷地区特殊自然气候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不仅对西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为相似地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全桂路、桂阳路边坡植被景观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AHP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步骤,以坡度、坡长、坡高、植被盖度、土壤或母质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构成的评价因子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全桂路段边坡植被景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炭质岩边坡绿化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还局限在传统的移植客土播撒草种的边坡绿化方式上,而且实践证明传统的绿化方法不适用于炭质岩边坡,植被生长期长,绿植稀疏,护坡效果不佳,后期维护工程量大。文章认为通过添加植被混凝土改良基质,播种黄花槐等耐酸性植物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中炭质岩坡面防护和绿化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植被混凝土层具有一定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在不龟裂、不流失的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使植被四季常青,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3.
勘察设计是建设公路工程的前提,勘察设计质量对公路工程的通行质量与使用寿命等有重要影响。测绘是勘测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测绘技术是规划、设计及制定各种决策方案的前提。在公路工程的勘察及设计工作当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主要包括3S技术与数字测绘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对公路工程的勘察及设计中应用以上两种测绘技术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西藏自治区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公路改建工程为依托,研究了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根据设计资料、施工现场调查和主要施工方法,总结出10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态理念的公路施工背景下,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问题,在施工场地及临建、取土场、弃土场以及路基边坡采用了原有植被草皮表土回填法;针对泥浆、污水、噪声、扬尘排放等引起的水环境、声环境及空气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路工程建设期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原材料运输及施工活动等是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本文对公路工程建设期碳减排的主要路径进行解析,从减少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材料使用以及强化管理措施四方面,提出具体减排措施,可为公路工程建设期实施碳减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作者工作实际,对高公路工程边坡生态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以高速公路管理区中的砌石边坡恢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设计依据进行分析,并对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探讨一种实践意义非常高的生态恢复技术。借此来实现提高高陡砌石边坡生态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早期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技术落后,许多公路边坡加固方案不合理,坡面防护不到位,进而导致运营期出现病害,其中挖方边坡失稳影响最为严重。路基设计质量关系到公路工程质量,边坡防护设计关系到公路工作整体质量,如何提升公路路基边坡设计质量值得研究。阐述公路路基边坡设计原则,重点分析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要点,从合理设计路基边坡防护方案等方面研究,为公路路基边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广西南宁市城区内的某深厚人工堆填土滑坡,由于滑坡体物质组成特殊及土方外运困难,传统的抗滑桩支挡、挖方卸载措施均无法做到有效、经济地治理,文章采用"削坡减载(放坡)+水泥搅拌桩支挡+坡面格构+坡面截排水沟及护脚挡墙+坡面绿化"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了"坡体稳定、尽量减少土方外运和经济合理"的治理目标,而其中的"水泥搅拌桩支挡"方法则开了对这类滑坡防治的先例,为今后对这类滑坡防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的研究和实践,阐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的概念,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及养护的意义,提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的措施,为提升养护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丽玲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Z2):107-108,111
水泥搅拌桩技术作为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及质量,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软地地基的影响因素及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