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三轴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三轴汽车转向系统不同的结构型式。传统的单轴转向型式结构简单,但存在着轮胎磨损严重、转向阻力大、转弯半径大等问题。前、后轴均转向的三轴汽车能克服上述缺点,具有较合理的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2.
特种车辆一般轴距较大。作业时转向受空间限制。并且常常在低速作业。轮胎磨损严重。文中从理论分析和试验两个方面论证了后轴转向技术对提升特种车辆的机动性能和轮胎寿命的重大意义。针对特种车辆的通用化底盘提出一种后轴转向系统设计方案。并设计了基于控制质心侧偏角为0°的转向角比例控制算法。从而为进一步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涛 《汽车实用技术》2014,(11):78-79,95
简述车辆四轮转向技术的应用,经过对机场牵引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在随动轮角度跟随基础上加入汽车行驶速度控制因子,既解决了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问题,也保证了车辆低速转弯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扭力梁式后悬架对不足转向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和悬架侧倾受力分析,较系统地阐述了扭力梁式后悬架对整车不足转向性的影响和改善措施。通过对前束和轴转向的控制,使后轴车轮侧偏角背离整车离心力方向,以提高整车的不足转向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由电池布置带来的前后轴载荷变化(整车质心位置变化)和横向稳定杆对转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整车在空载和满载时均为不足转向;后轴载荷比例增加对稳态转向不利;加装横向稳定杆可以大大改善车厢侧倾,对稳态转向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6.
1 四轮定位基本知识 汽车的转向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叫做转向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两个后轮和后轴之间的安装也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四轮定位。  相似文献   

7.
沈钰 《汽车技术》1996,(11):33-36
介绍了一种新智能化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疲劳试验台的机械结构和控制原理。该试验台可实时采集试验中拉杆接头的磨损情况,转动力矩,摆动及转动的频率,试验次数等数据,并对载荷的大小及变化频率,拉杆接头的摆转频率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子转向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汽车电子转向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转向系统,其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车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软件协调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可以实现一系列传统转向系统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它可以实现传动比的任意设置,并对随车速变化的参数进行补偿。并且可以和ABS、汽车动力学控制、防碰撞、单个车轮转向、轨道跟踪、自动侧向导航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对汽车的整体控制。综述了国外汽车电子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子转向系统的结构及性能特点,阐述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电子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提高商用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显生  高延龄  王云鹏 《汽车工程》2000,22(3):197-200,191
本文研究主动横向稳定器降低车身侧倾向,以及与后轴转向系统协调控制时,提高商用车操纵稳定性的效果,实车试验表明,采用前轮转角前馈控制方法,汽车转向时稳定器产生反侧力矩,大幅度地降低车身侧倾;当与后轴转向系统协调控制时,能够提高商用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四、可变助力转向系统(VES) 可变助力转向系统(VES)的作用是当车轮速度变化或出现横向加速度时,改变车辆转向力的大小。电子制动控制模块(EBCM)接收转速、转向盘转角等信号,控制位于齿轮齿条式转向机中的执行器,以实现可变助力转向功能。VES系统输入信号、输出控制框图如图11所示,电路如图12所示,VES执行器位于转向机阀体上,位置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11.
LS400轿车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能自动调节各种不同车速下转向助力的大小,在低速行驶时,驾驶员只需用较小的操纵力就能灵活地转向,从而克服低速行驶时较大的转向阻力矩;在高速行驶时,系统会自动减小转向助力,从而提高转向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电子控制的动力转向系统,按其动力源的种类可分为电控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和电控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两种。凌志LS400轿车的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为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英文为Progressive Power Steering(PPS)。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机械转向、液压动力转向、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和电子控制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ATMEGA16单片机控制系统,利用PWM技术、MOSFET驱动电路和MOSFET桥式电路控制转向电机电流的大小和流向,进而控制助力的大小,利用PID控制算法实现转向电机电流的反馈控制。并分别介绍了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14.
雷克萨斯LX470汽车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VGRS)能够根据车速控制转向角,该系统通过VGRSECU控制安装在转向中间轴上的VGRS执行器工作,执行器根据车速的变化在转向中间轴转向角的基础上改变工作角度,以改变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从而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知识》2011,(3):78-81
62随速助力转向有什么好处?随速助力转向就是指转向助力大小可以随车速变化而变化的转向。传统助力转向有个缺点。在低速时(如停车入库等)转向盘较为轻盈,为驾驶人带来不少方便,但在高速行驶时往往会因转向盘太轻盈而造成方向不稳定,稍一动转向盘便可能出现危险。因此,从安全考虑,高速行驶时,转向盘最好沉点,没有助力或助力小  相似文献   

16.
前、后轴车轮平面运动和弹性转向角与轮胎侧偏角的不同导致车辆产生不足转向。提出了适用于低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计算方法,并阐述了不足转向梯度在高侧向加速度段存在非线性的原因。在经过校核的某轿车多体模型中建立用户自定义变量,采用仿真值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低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计算方法精度较高。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高侧向加速度段的不足转向梯度非线性原因解释正确。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转向轻便性的计算机仿真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轻便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其驾驶员模型采用“预瞄-跟随模型”。着重分析了转向系统下摩擦,并分析了若干结构参数对转向轻便性的影响,通过对CA091车的实车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M控制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液压转向(EPHS)系统能克服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助力大小不可调节的缺陷,且其助力较大,因此适用于大中型汽车的转向系统。通过研究EPHS系统的助力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由ARM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处理,输出PWM占空比来控制直流电机,以控制助力大小。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辆在不同车速下获得不同助力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向机构的构想,这种转向机构在转向范围内均满足汽车顺利转向的理论条件,其控制外轮的转向器角传动比随转向盘中间位置转角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汽车转向拉杆球接头总成试验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的智能化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疲劳试验台的机械结构和控制原理。该试验台可实时采集试验中拉杆接头的磨损情况、转动力矩、摆动及转动的频率、试验次数等数据,并对载荷的大小及变化频率、拉杆接头的摆转频率进行控制。试用表明,该试验台的机械性能及自动化程度完全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