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珠江干支流水系有36000多公里,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珠江占“一横(西江航运干线)、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三线(红水河、右江和柳黔江)”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5个主要港口,从目前珠江水路运输总架构来看,以珠三角为中心汇集了内河水运、海运两个航运扇面,发挥着经济动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左华成 《珠江水运》2011,(14):92-93
红水河跨越我国三省一区,是珠江水系的正源,上游为南盘江和北盘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十八线"之一,在我国内河主通道网占据了"一横"的重要地位;该航道复航不仅促进我区航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三省一区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江水运》2005,(7):1-1
交通部组织开展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这是珠江航运发展史上最高标准的区域战略规划,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内河航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珠江航运实现新跨越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珠江航运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珠江水系"九五"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建国以来最好时期 过去的五年,在实施"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的方针指导下,珠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以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为重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航道、港口建设规模及速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九五”期间重点强化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按通航1000吨级(部分可通航500吨级)船舶为标准,重点提高航道等级,集中力量建设长江干流、西江于流、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航道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形成“两横一纵两网”基本贯通的格局。“十五”期间,将继续建成“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内河骨干航道。珠江水系重点解决红水河大化、百龙滩枢纽恢复通航……  相似文献   

6.
珠江的机遇     
谢仲健 《珠江水运》2011,(24):20-21
珠江是贯穿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水上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一纵二横二网”)中占“一横一网”,珠江航运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加速了产业转移,形成了沿江产业带,促进了东西部经济的紧密融合。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省区的重视支持下,近年来,珠江航运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建成了高等级的西江航运干线和珠三角航道网,建设了一批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港口码头,港航设施和航运能力日益增强,船舶运力也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是涉及港口航运、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城市发展等跨学科的、边缘性的规划,是联系相关规划的纽带.它不仅研究港口、航道等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用的岸线,而且研究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生活等多方面使用的岸线.以富春江(富阳段)岸线综合利用规划为例,就如何编制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航运需求不断的增加,内河港口的航运需求不断扩大。但我国目前的内河航运能力较差,并不能达到经济社会的航运需求,而航道通过能力作为航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内河港口的航道通过能力对内河航运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航道通过能力出发,结合工程建设实例,对不同条件的内河港口的航道通过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对内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提升作进一步的阐述与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媛  张凌  张旭 《水运工程》2013,(4):117-121
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是涉及内河航道两岸港口、产业、综合交通、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综合性规划.针对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布局特点,提出内河航道岸线功能的分类方法、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各类岸线的控制要求.最后以昆山市内河航道网岸线综合利用规划为例,对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苏州市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发展,推动苏州市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分析其内河集装箱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业的必要性,指出其存在的内河干线航道达标率和覆盖率低、京杭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缺乏水运联系、南部与北部航道网相对独立、相关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为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航道网络、合理布局内河集装箱港口、开辟示范航线、研发适用船型、建立航运综合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9月份,珠江水运在延续去年较快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在港口现代物流和资源整合,建设江海直达、干支相通航道网,航道升级,船舶大型化,以及建立广州港与珠江内河更紧密合作发展关系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高位快速增长,旅游客运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9月份,珠江水运在延续去年较快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在港口现代物流和资源整合,建设江海直达、干支相通航道网,航道升级,船舶大型化,以及建立广州港与珠江内河更紧密合作发展关系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高位快速增长,旅游客运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三五"期,是珠江水运构建"一横一网三线"总体格局的关键时期,通过补齐珠江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珠江水运服务质量。注重珠江水运装备提档升级,推动珠江水运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实现珠江水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在新的平衡。"十二五"期,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水系四省(区)悉数出台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空前,航道、港口及其枢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  相似文献   

14.
珠江 《珠江水运》2007,(11):22-23
2007年1-9月份,珠江水运在延续去年较快发展良好势头的同时,在港口现代物流和资源整合,建设江海直达、干支相通航道网,航道升级,船舶大型化,以及建立广州港与珠江内河更紧密合作发展关系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高位快速增长,旅游客运稳步回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2009年度交通软科学研究课题"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化认定研究"的简本。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摸清珠江干线现有船舶的主尺度现状,提出货运船型比选的技术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优秀船型、过渡船型和淘汰船型的分类标准,以及有关政策措施,起草《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化认定工作指南(草案)》,以便为主管部门进行现有货运船舶标准船型认定提供决策参考,达到保留优秀船型,淘汰落后船型和引导建造标准船型,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的作用,促进珠江干线的船舶、航道、港口等航运诸要素协调发展,推动内河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航运竞争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航运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也确立了自己航运大国的地位。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实现由"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是航运业的一次战略调整,也是航运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我国具备了成为航运强国的实力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的航道、船舶、港口等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成为航运强国的基础。在航道方面,我国内河航道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基础,构成基本航道网。在港口方面,港口建设与布局基本建成,并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在船舶方面,也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国已拥有运输船舶17.8万艘、  相似文献   

17.
受欧债危机加剧、国内经济持续减速、外贸出口加速下滑及航道水枯、长洲枢纽船闸滞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12月珠江水路货物运输明显减少,内河主要港口及集装箱吞吐量下降,西江航运干线保畅保通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珠江,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水运河流,水系内共有大小河流774条,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给珠江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优越条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水运市场异常繁荣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干线,船只在珠江水道上往来络绎不绝,连接起两广和港澳地区,成为沿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3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6.2亿吨和1323.6亿吨公里,占全国内河的19%和11.5%,珠江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2亿吨,占全国的12.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863.1万TEU,占全国的42%。  相似文献   

19.
珠江 《珠江水运》2006,(11):4-6
今年1-9月份,珠江水系内河共完成货运量1.43亿吨,同比增长18.8%;货物周转量273.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3%;完成客运量1253万人,同比增长10.4%;旅客周转量3.6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3.3%。这其中,珠江航运是在第三季度克服强台风、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保持了快速发展。航运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目前,珠江水系航运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的西江下游肇庆至虎跳门、莲沙容水道、横门出海航道、陈村水道等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已完成,崖门出海航道工程累计完成总概算的90%。而红水河龙滩下游按原计划应于2007年前实现复航,目前,…  相似文献   

20.
珠江内河航道感知平台采集航道水文、视频监控、桥梁净高、定位等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是珠江航道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视频监控整合平台、水文遥测遥报子系统、桥梁通航净高显示子系统等。本项目有效整合了航道相关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航运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