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建设,建设和形成上海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并以此带动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的高速发展 集装箱港口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2.
赵俭 《中国水运》2003,(10):4-5
现代港口竞争的焦点--枢纽港地位 1.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变革:枢纽一支线型运输方式 近年来,远洋承运人一直在利用枢纽港进行集装箱的转运.随着大型集装箱船舶的使用和枢纽一支线型运输方式的优势日益明显,枢纽一支线型集装箱运输方式逐渐形成世界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确立天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肖青,高秀娜集装箱化是世界海运贸易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虽然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起步比西方国家晚,发展的历史较短,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和国外投资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4.
李强  孙立  闫德顺 《集装箱化》2014,25(12):27-29
1 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形式介绍 集装箱码头堆场又称前方堆场,是为加快船舶装卸作业而设置的暂时堆放集装箱的场地,是办理集装箱装卸、转运、保管、交接的场所。集装箱码头堆场是集装箱运输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增长与船舶大型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世界一些港口能够迅速抓信机遇,崛起而成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影响其崛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港口的地理位置,集装箱运输的增长与发展趋势、港口的水深条件与设施水平以及港口发展战略与船公司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吞吐量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和沿江港口大都相继开始从事集装箱运输,到200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2348万TEU,成为世界集装箱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上海建设集装箱转运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麒栋 《水运管理》2003,(11):8-11,19
一、国际集装箱转运市场高速发展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快,其中集装箱转运市场发展尤为迅速。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干线化和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集装箱干线船为追求运营的经济性,要求尽可能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尽可能满载。因此,国际集装箱主干线班轮船舶只停靠一些大型高效的枢纽港,再由这些枢纽港向周边地区的港口辐射。根据Drewry航运咨询公司的统计和预测,全世界港口转运吞吐量的比重1980年为11.4%,1996年达到23%,预计到2005年将增长到26.5%。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集装箱转运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联运保险是指保险人在集装箱运输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作为保险标的的集装箱及其运输和装卸设备提供全程的财产和责任保险。它不仅涉及集装箱运输的船东和租船人,还涉及货运代理人、为集装箱运输提供服务的码头和仓库经营人以及与此相关的货物转运人、无船承运人、国际拖车和集装箱出租人等。  相似文献   

9.
<正>一、上海港目前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上海港自从70年代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连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1992年增长了27.95%。1994年完成119.9万TEU,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之首。但在世界范围内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居21位,在亚洲地区仅占第10位(详见表1)。在上海港1993年93.5万TEU中,国内运输量仅占8.4%,即中转箱在总吞吐量中还不到10%,说明上海港目前还未达到国内集装箱中转港的地位。而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5.6万TEU中,很大部分(约占62.4%)须经海外(香港、日本、韩国)港口中转,每年造成的中转费和二程运费的收入损失数亿美元。而周围地区的高雄、釜山和神户港发展势头迅猛,1994年已分居世界第3、5、6位。高雄港199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0万TEU,中转率40%以上,距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标准仅一步之遥。上述事实说明,上海港目前充其量属于第二类港口,甚至处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离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上海港未能形成国际性枢纽港的原因除在软件方面有起步晚、管理不协调的因素以外,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集装箱码头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庚 《海运情报》2002,(11):23-24,34
20世纪末,我国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口岸集装箱运输的软硬件快速向世界上的高水准集装箱码头靠拢。港口管理层注意到港口航道的水深是制约我国港口建成国际枢纽港的瓶颈,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付诸实施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水运文献信息》2004,(10):15-15,17
有不少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预言,凡是缺少周边地区和内地集装箱货量的枢纽港,今后的日子可能会不好过,至少集装箱吞吐量不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周升熙  张亚明 《集装箱化》1994,(10):21-23,20
集装箱公路中转站是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向内陆延伸集疏运网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延伸的距离,中转站有建在港口附近的,也有建在港口腹地的,故称为内陆中转站。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及其腹地的进出口货物大幅度增长,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枢纽港为中心,向内延伸的扇面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13.
于汝民 《中国港口》2003,(10):12-14
<正> 我国沿海港口正处在一个群雄逐鹿、迅猛发展的时期。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及货物运输结构的调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更快。集装箱运输对一个港口的地位及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港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天津港集装箱的发展,把天津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港口集装箱“穿梭巴士”运行前景光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刘万锋 《世界海运》2009,32(2):55-56
随着国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集装箱运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占到全国总量的90%以上,港口运输量越来越向沿海大港集中,港口对港区集装箱集疏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已成为各枢纽大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小港口集装箱采用“穿梭巴士”方式向枢纽港或大港集中应运而生,集装箱疏运随着水水中转在港口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5.
引航工作如何为上海港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创造条件孙锡坤,曹英,陆元旦上海港的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1978年9月正式开辟上海至澳大利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1980年完成了3万TEU,1985年完成20.2万TEU,1990年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集装箱航运市场中,由于超大型集装箱船优良的经济性能及全球集装箱航运结构的重组,并且在全球国际集装箱运输呈增长的趋势背景下,大批超大型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对上海港的运营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上海港要应对国际航运市场的这种变化,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工程的完工,进一步巩固了上海港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上海港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为上海早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化》1995,(8):1-4
自1978年上海口岸开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上海港已成为能连接国内国外两大辐射扇面的我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目前,上海口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业务的专业码头有9个泊位,  相似文献   

18.
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分析,提出了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加快青岛港集装箱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被认为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开办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件杂货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的比重逐年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港口码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就是在若干内陆城市的水运码头,也可看到装卸国际集装箱的船只在作业。  相似文献   

20.
付昌辉 《船艇》2006,(7):22-25
集装箱运输以其效率高、便捷、安全、环保等特点赢得了运输市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我国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与地位。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