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十年和十七年龄期混凝土各种检测方法回归方程的比较,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试件碳化深度浅,回弹值和强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试件,回弹值和强度相关性较差,而碳化对强度的相关性显著。混凝土试件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对强度的相关性具有互补性,而混凝土试件的超声声速值与碳化深度值则没有这样的互补性质。通过分析比较,在混凝土强度的现场回弹法检测中,龄期超过十七年的混凝土也可以采用十七年龄期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十年和十七年龄期混凝土各种检测方法回归方程的比较,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试件碳化深度浅,回弹值和强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试件,回弹值和强度相关性较差,而碳化对强度的相关性显著。混凝土试件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对强度的相关性具有互补性,而混凝土试件的超声声速值与碳化深度值则没有这样的互补性质。通过分析比较,在混凝土强度的现场回弹法检测中,龄期超过十七年的混凝土也可以采用十七年龄期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化试验的经验模型,通过室内快速碳化试验研究水泥用量、水胶比、环境温度、环境湿度、CO_2浓度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降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粉煤灰掺量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CO_2浓度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增加;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70%湿度下最大。研究为混凝土残余寿命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滩桥箱梁C55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施工现场对泵送混凝土取样,制作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对其早龄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回弹强度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龄期强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就所测试的情形而言,同养试件的强度低于标养试件,随着龄期的增长,同养试件和标养试件的强度差异有减小的趋势。此外,文中根据回弹强度结果建立了滩桥箱梁混凝土早龄期强度专用测强曲线,回弹结果表明该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这说明回弹法适用于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评估,这对于相关的施工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对轻集料混凝土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以及碳化龄期和瞬时荷载对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并与同等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作对比。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越差,当水灰比超过0.38时,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差;碳化初期,碳化深度随碳化龄期的延长急速增长,14 d结束时碳化深度达到整个碳化周期的70%左右;当瞬时荷载比小于60%时,碳化深度随着瞬时荷载比的变化趋势较缓慢,而当瞬时荷载比大于60%时,再增大瞬时荷载比会使碳化深度急剧增大,抗碳化性能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种类水泥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粉煤灰替代量等因素对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矿渣水泥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对两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相反,随着水灰比的增大,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除了28 d外,其他龄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降低,而矿渣水泥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增大;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泥用量为400 kg/m3时碳化深度最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多,两种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增大,其中当粉煤灰掺量分别大于55%和45%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矿渣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多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运输过程对结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配合比符合性、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碳化、抗氯离子渗透)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拌和楼出口、搅拌车出口、泵口等取样点混凝土配合比分析结果与设计配合比有一定误差,不同取样点混凝土抗压强度、各个龄期混凝土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依托实体工程,通过对混凝土标准养生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等效龄期试件抗压强度系统试验,统计分析,得到了标准养护试验与同条件试验相同成熟度下,强度的相互关系趋势,验证了同条件试件检测混凝土实体质量方法的可行性,用现行标准评定公路混凝土实体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早龄期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耐碱腐蚀性能,对养护龄期分别为3 d和14 d的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并测定了其抗压强度和腐蚀系数K,结果表明:碱溶液对早龄期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起到了抑制作用,而掺入一定量的玄武岩纤维能改善早龄期自密实混凝土的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影响混凝土碳化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调查,提出阳光照射对混凝土碳化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并通过统计资料分析了光照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本文介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依托实际工程,在建筑材料试验工程中,通过改变减水剂掺量、粉煤灰掺量和胶凝材料掺量制作试件A、试件B、试件C和试件D,通过试验检测试件干缩性能和抗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件A、试件B、试件C和试件D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干缩率随龄期增加而增逐渐加大;试件A干缩率变化最小,试件D干缩率变化最大,不同龄期下试件A、试件B、试件C干缩率较试件D减少34%;试件D30天和90天透水高度比试件A高出20mm和30mm,掺入适量粉煤灰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2.
炎热天气对钢渣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普通混凝土和钢渣质量分数为10%、30%和50%的混凝土试件分别放入40℃、50℃和60℃的热水中,测试了不同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脉冲速度,分析了炎热天气对钢渣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测试龄期内,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并不随着炎热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削减;钢渣混凝土试件在第90 d达到最高抗压强度61...  相似文献   

13.
振弦式应变计测试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在混凝土试件中埋入振弦式应变计测试线膨胀系数的方法,并将测试结果与直接加热法进行了对比,证明本方法测试结果可信,且操作简便。采用本方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230d的长期测试,得到了混凝土线膨胀系数随龄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在早龄期(2~3d)变化较为剧烈,后期趋向均匀,并略有减小,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硫酸盐对早龄期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标准养护及两种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腐蚀下的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的测定,并计算其抗压腐蚀系数K,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对早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不明显,且抑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在硫酸盐腐蚀液中早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未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依据实体工程,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在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及石灰水养护3种条件下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力学性能分析,揭示出不同介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随龄期演化规律的影响,以及同条件养护与标准养护的混凝土强度之间关系,给需要进行强度与弹性模量双参数控制的混凝土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浆体流动度和塑性黏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外掺剂掺量控制调整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与塑性黏度,然后将其加入骨料、外掺剂及拌和水中制备成透水混凝土试件,并分别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得到以下结论: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随着龄期的增大逐渐增大;随着浆体流动度或塑性黏度的增大,透水混凝土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机制砂已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中,为研究机制砂混凝土弹性模量随龄期的变化情况,制作C50机制砂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3 d、5 d、7 d、28 d和56 d五个龄期,测试分析了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龄期的变化情况,并拟合了关系式,可为机制砂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轻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碳化时间和粉煤灰替代量等对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5时,增大水灰比会降低碳化深度,其中水灰比为0.5时的碳化深度为6.0 mm,而当水灰比大于0.5时增大水灰比会使碳化深度稍有增大;随水泥用量的增加,碳化深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水泥用量为400 kg/m3时,碳化深度最大,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最差;当水灰比或水泥用量一定时,碳化时间越长碳化深度越大,其中7d内碳化深度随时间的增长幅度较大;当粉煤灰替代量为15%时,碳化深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而当粉煤灰替代量大于15%时,随着水灰比的增大,碳化深度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各龄期的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加强时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厦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为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的路面质量评定提供参考,同时可为确定道路最佳开放交通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水泥混凝土试件采取喷涂养生剂的方式进行养生,龄期结束后,在喷涂养生剂的试件表面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然后采取压缩抗剪的测试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旧水泥混凝土层间黏接强度仅下降4.2%,仍满足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中附录N"混凝土对混凝土黏接的压缩抗剪强度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要求,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层间黏接强度则出现微量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