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静电除尘装置在公路隧道通风中的使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风需风量的确定是取CO浓度指标和烟雾指标计算出来的较大者作为需风量。如果是烟雾浓度指标的需风量大于CO指标需风量,则静电除尘装置的使用可以降低隧道内的需风量,从而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在不同的坡度和车速下,机动车的CO和烟雾的排放特性会发生变化。研究了在不同的坡度和车速下,静电除尘装置基本使用条件的确定。研究成果可用于隧道通风设计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隧道环境中氮氧化物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根据不同国家隧道通风环境标准,综合考虑车型、汽车质量、海拔、车龄等影响因素,结合PIARC的相关标准和计算模型,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为例,得出稀释氮氧化物的需风量,并与稀释一氧化碳及烟雾需风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氮氧化物中转化为二氧化氮的部分对隧道需风量影响较大,与稀释一氧化碳及烟雾需风量比较,稀释氮氧化物的需风量为控制值。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3)
新的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于2014年7月颁布,与上一规范相隔15年之久,在CO排放基数、CO要求浓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隧道通风设计方面,直接影响设计需风量的变化。总结了新旧规范主要差异之处,并就设计阶段通风量计算与运营阶段的通风管理工作变化展开影响性分析。选取了1km、2km、3km、4km、5km等5条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假定其通风方式均为纵向式通风,并且其他条件一致,分别计算新旧规范下对应的设计需风量。计算表明,新规范下长度小于3km的长隧道需风量增幅较大;长度为3km的隧道设计需风量几乎不变;长度在3~5km的隧道需风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给出的稀释烟尘、CO的需风量计算公式,计算需风量过程烦琐而且重复计算多。根据需风量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参数的特点,引入矩阵计算工具,通过变换和计算得出决定需风量的总变化系数X和Y,从而方便快捷地得出需风量,并且能直观分析需风量的变化规律。以西部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实例,进行通风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矩阵计算方法得出的需风量结果与常规计算方法得出的是一样的,并且需风量变化规律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赵彦钵 《交通科技》2014,(2):101-104
为了分析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特殊性,并满足其正常行车环境卫生标准和火灾排烟问题,采用需风量分析及多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的方法,用单斜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解决了上坡隧道与下坡隧道需风量不平衡及火灾排烟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遵义小槽湾隧道施工过程中需风量进行理论计算,结合现场调查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价。该隧道施工中通风方式方法选择合理,通风设备设施布置基本完善。通风机运行稳定,风速风量能够满足需风要求。通过调查,分析了该隧道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贵州某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需风量进行理论计算,结合现场调查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价。该隧道施工中通风方式方法选择合理,通风设备设施布置基本完善。通风机运行稳定,风速风量能够满足需风要求。通过此次调查,分析了该隧道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给出了海拔高度在0~2400m的海拔高度系数,在高于2400m的隧道,按直线延伸取值,为探究海拔高度系数在高海拔隧道处按直线延伸取值是否满足安全、卫生条件,本文依据鹧鸪山隧道和雀儿山隧道的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并应用于白茫雪山1#隧道的通风计算,通过对比分析按规范的海拔高度系数与按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计算得到的需风量,得出结论:实测的CO海拔高度系数小于规范给出的延伸值;实测的烟雾海拔高度系数大于规范给出的延伸值;白茫雪山1#隧道通风设计按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计算得到的需风量在运营近期等于按规范得到的需风量,在运营远期较规范得到的需风量小12%。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需风量是制定通风方案的基础和依据,其不仅直接关系到通风工程的投资规模,而且还关系到隧道后期运营的安全和舒适。通过对永古高速公路隧道需风量相关的基准排放量、海拔高度系数、控制工况等参数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针对高海拔大纵坡特长公路隧道的合理需风量,为合理通风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七道梁隧道通风系统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esign。对高海拔区新七道梁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进行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根据隧道近远期交通量不同,采用在风道内平行布置两台轴流风机向隧道送风的方案,确定在近期,单台轴流风机提供的风量可满足近期交通量对隧道需风量要求,并确定单台轴流风机与通风道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10多年公路隧道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内已涌现出大量的长、特长隧道,公路隧道建设和营运管理也积累了较多经验,有关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依托于《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的《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正在编制中。为了保证需风量取值的合理性,本文对西山隧道需风量计算分别就规范的基准排放量,细则中的基准排放量,根据欧Ⅱ、欧Ⅲ排放和PIARC计算公式,对污染物不同折减系数,不同阻滞车速工况下分别计算了三套需风量,以保证需风量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风特性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变化规律,获得隧道总风量及分流比的高效控制策略,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搭建总长为38 m的1/20带匝道隧道通风比尺模型,研制可实现8台模型风机联动的变频控制系统、16个断面的速度及压力数据的实时测量与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在风速u ≥ 2.5 m·s-1时,比尺模型同步满足阻力、惯性力和压力相似准则),进行各通风段射流升压力变化对隧道内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主线通风段与匝道通风段风量存在联动耦合效应,当调节某通风段射流升压力时,该通风段及与之串联的通风段风量均随着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与之并联的通风段,风量随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总风量和分流比分别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因素,调节分流前主线段射流升压力不改变分流比,但对控制隧道总风量变化最为高效,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总风量变化幅度达1.43%·(N·m-2-1;调节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射流升压力对隧道总风量的影响有限,但能有效控制分流比,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分流比增幅分别为(-4.43,4.16)%·(N·m-2-1;利用分流前主线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内环境,利用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外环境,是最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湖南雪峰山等多座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研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污染物控制标准、汽车尾气排放量与发展变化、交通量组成以及需风量计算工况等等,不仅指出了在当前特长隧道通风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文中结论对我国即将展开设计的其他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总结湖南雪峰山等多座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研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特长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污染物控制标准、汽车尾气排放量与发展变化、交通量组成以及需风量计算工况等等,不仅指出了在当前特长隧道通风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法。文中结论对我国即将展开设计的其他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继洋 《公路》2011,(7):279-286
随着我国10多年公路隧道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内已涌现出大量的长、特长隧道,公路隧道建设和营运管理也积累了较多经验,有关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的《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正在编制中.为了保证需风量取值的合理性,西山隧道需风量计算分别就规范的基准排放量,细则中的基准排放量,根据欧Ⅱ、欧Ⅲ排放和PI...  相似文献   

16.
在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系统中,上下行隧道共用竖井排风的工况日趋广泛,为降低通风能耗,对竖井底部中隔板高度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不同风量和中隔板高度时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隧道需风量比值为0.6~1时,中隔板高度宜取风道高度的0.55~0.65倍.  相似文献   

17.
在隧道设计及防灾救援应急预案编制阶段,必须对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排烟方案进行设计,其中包括火灾需风量、通风计算及通风设备控制方案编制等。本文介绍了火灾需风量与火灾规模和排烟模式的关系,介绍了两种需风量计算方法,即按临界风速计算和按大面积火源烟羽流模型计算。压力平衡分析就是分析通风阻力、洞口两端气压差、阻塞车辆通风阻力、火风压、射流升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确定射流风机的开启台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马鞍山特长隧道通风设计中参数的分析,合理进行了选取,确定了需风量及通风方案,降低了工程造价及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康成  伍毅敏 《公路》2006,(5):223-227
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工程造价高、运营能耗大,通风系统设计合理与否,对长大隧道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现行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 J 026.1-1999)在隧道自然风阻力计算、根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中“不应有短道回流”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1)隧道自然风阻力应由自然风等效压差确定,在缺少工程实地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假定隧道自然风阻力为常量,并在10~30 Pa之间取值;(2)依据稀释烟雾计算隧道需风量时,在公式中应引入烟雾的质量浓度或烟雾的体积浓度,并用其替代公式中的一般烟雾浓度;(3)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中宜变短道顺流为有控制的回流。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5,(9)
为了研究隧道火灾的坡度效应,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坡度下的隧道火灾烟气蔓延及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与水平隧道相似,不同坡度下隧道纵向温度沿程分布呈指数衰减规律;然而,由于隧道坡度诱导的火风压会对烟气蔓延产生作用,使得烟气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坡度效应。在火区,拱顶温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在火区上游,拱顶温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在火区下游,拱顶温度基本不随坡度变化。另外,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与坡度相关的隧道上游烟气温度纵向分布的理论预测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