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崔燕 《中国船检》2008,(12):36-36
2008年12月11日,我国郑和研究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协会——郑和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共同为郑和研究会揭牌,魏家福当选为首届会长。徐祖远副部长在成立大会上指出,郑和研究会的成立有利于郑和学术研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运》2005,(8):3
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航海节,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张春贤部长表示,为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运强国,我国将把航运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5.
<正>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日,至今已十年整。十年来,中国航海日活动一路经历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舟山、南京,南通,日照,宁波等地,将"郑和精神"所凝聚的开放进取、经略海洋、和平友好、平等交流和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发扬光大。2005年,北京, 主题:"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2005年7月11日,首届中国航海日活动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活动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来自全国航海界、海洋界、造船界和海军等代表出席庆祝大会。当天上午,中国籍民用船舶和由中国航运公司经营管理的非中国籍船舶鸣笛1分钟。  相似文献   

6.
全国纪念郑和筹委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一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部分中顾委委员、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负责同志,以及航海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港澳地区代表和南京市各界代表三千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纪念郑和筹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钱永昌,江苏省省长顾秀莲,海军副司令员聂奎聚等同志在纪念大会上讲了话。这次纪念活动是一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群众性郑和航海学术性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暨中国南京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会开幕,并为航海日活动题词:"扬中华文化,展世界之帆"。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简讯     
《航海》1983,(4)
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学术讨论会、中国航海史研究会年会于1983年5月20日至26日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航海史研究专家及交通部所属系统的代表180多人出席这次会议。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海史研究会主任委员贺崇升主持了大会。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德清作了题为《开展航海史研究,编好航海史书,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邓兆祥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事》2010,(8):24-25
为了呼应和实施世界海事日"船员年"的主题,今年的"郑和航海贡献奖"确定为"杰出船员奖",十名船员获奖。同时,本届航海日"郑和航海贡献奖"还专门设立了两个"特别奖",分别颁发给翟墨和朱毓林。  相似文献   

12.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  相似文献   

15.
索宇 《珠江水运》2009,(11):62-65
太仓港,古称刘家港,700年前就被称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600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从这里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神话。但令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几十年便盛况不在。如今,沉寂了600年的太仓港,终于再次成为远洋巨轮的锚地。  相似文献   

16.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从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率领无可匹敌的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28年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郑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7.
《游艇业》2008,(4):23-23
2008年7月11日,第四届航海日庆祝活动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港办州太仓市隆重举行,活动主题是“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60年”。旨在更好地传承郑和精神,弘扬奥运精神,倡导航运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理念,促进航海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多位国家领导人、多国驻华便节和港、台及有关国家郑和研究会代表或发来贺信或亲自出席了该活动。  相似文献   

18.
《珠江水运》2012,(11):16-19
六百年前,郑和扬帆起航,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到了西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前,郑和穿越了太平洋、大两洋,将两个半球的文化进行了交流;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着船队穿梭于30多个国家,为中华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六百年前,郑和绘图造船,那个气势恢宏的中华宝船,将中华的航海事业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05,(5)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与航运发展”为主题的,2005年三省一市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间在福建举行。我会正在组织作者,征集论文,共襄盛举。研讨会还设立了分课题: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1、郑和文化、郑和精神及其传承和发扬2、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中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与影响3、郑和航海对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仿郑和宝船的设计中,对郑和宝船的桅帆所作的研究、探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