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号控制交叉口助动车违章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助动车的违章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利用视频数据观测了上海市12个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骑行类车辆行为。基于行为分析方法对人-车-交通环境特征进行编码,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助动车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信号周期较短、非机动车流量较小、横向车流较稀疏或处于违章待行状态时,助动车更易闯红灯;在直行或非机动车道较窄时,更易违章待行;在转弯、非机动车道较窄或横向车流稀疏的情况下,更易错用车道;在非机动车道较宽时,更易逆行;燃油/燃气车辆、男性骑车者更倾向于载人载物违章。最后指出,应建立助动车骑车者的安全意识、完善法律法规、提升交通设施服务质量与交通管理水平,以有效引导助动车向有利于城市交通有序、安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流量关系模型解释交通流量陡降现象.为了解释交通流量陡降现象,提取了车头间距和驾驶员反应时间等驾驶行为共性参数.利用这些共性参数,建立了车流-回波速度、速度.密度和密度.流量关系模型.根据驾驶员在加速和减速时反应时间,计算了回波速度和密度-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随驾驶员反应时间减少,回波速度峰值减小,流量峰值增大.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变化是产生流量陡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行人流参数关系曲线及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通道处行人流量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流量与空间在某一临界点两侧分别呈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与之相似但特征点数值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给出了行人椭圆的长半轴的范围,并引入时间紧迫程度这一影响因子,确定期望速度为速度—密度函数与该影响因子的乘积。  相似文献   

4.
非机动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个别城市,不同规模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非机动车交通出行占有较大的比重。以大量路段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研究机非物理隔离路段,不同电动自行车混入比例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混合非机动车速度-流量关系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即作为道路新建或改建时非机动车道宽度设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适合我国城市干道交通流特点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建立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采用分段建模法建立了G-LN模型.通过拟合判定系数Rsq对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进行对比,并利用实测数据标准差S对Re-Greenshields模型和G-L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L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城市干道速度-流量关系.最后分析了模型参数,采用对分区间迭代法计算模型通行能力值.  相似文献   

6.
交通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方案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再现性。在以模拟机动车为主的仿真软件不能较好满足国内混合交通的背景下,非机动车跟驰模型的研究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参照机动车定义了非机动车的虚拟行车道,提出了跟驰状态的判断条件,以此作为非机动车跟驰行为的研究基础。其次,以车辆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车头间距为思路,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中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差异,构建了非机动车的跟驰模型。最后,将模型所涉及的参数与宏观的交通流参数联系起来,通过流量、速度和密度关系,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对于完善现有的交通仿真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高速铁路车站——大连北站的旅客流数据进行了视频采集和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旅客流参数关系曲线和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旅客速度服从正态分布;旅客流量与密度、速度与流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水平通道处的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的速度与密度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但关系曲线为指数方程.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城市路段行程时间函数分类相关的路段属性,根据其中关键属性的组合对城市路网的所有路段进行分类;以市域内车辆自动检测仪器提供的速度和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速度-流量关系的分析拟合,标定各类路段的通行能力、自由流速度、流量达到通行能力时的临界速度这三个关键参数从而确定函数模型,并通过杭州市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区交叉口上下学时间段家长和儿童混合行人流过街特性,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了学区交叉口行人过街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空格参数、方向参数和同向吸引参数,并综合考虑家长和儿童成对组合过街时的行为规则.通过仿真研究在双向行人流不均衡,以及家长和儿童组合比例不同的条件下,行人流速度—时间、速度—密度,流量—密度的关系,分析家长和儿童组合对过街行人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行人流中家长和儿童的组合超过一定比例时,会降低行人流过街的平均速度,加速行人流的拥堵,使得系统的临界密度值有所下降,并对行人流平均速度和流量在临界密度点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适应ITS的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流量、速度和密度是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随着ITS中纵向避碰技术和自动公路技术的应用以及车辆制动性能的提高,车辆能够以相同速度在较高的密度条件下行驶或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行驶.传统的流量-速度-密度关系将有变化.文中研究了适应ITS的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中引入了自由流密度,并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适合我国城市干道交通流特点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建立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采用分段建模法建立了G-LN模型。通过拟合判定系数R_(sq)对Greenshields模型和Re-Greenshields模型进行对比,并利用实测数据标准差S对Re-Greenshields模型和G-L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L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城市干道速度—流量关系。最后分析了模型参数,采用对分区间迭代法计算模型通行能力值。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估计了其持续时间,基于流量-速度关系,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饱和流率,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模型计算的左转、直行机动车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计算值;而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值在非机动车流量较低时与HCM计算值接近,在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略高于HCM计算值。可见,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非机动车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路内停车影响下的非机动车越线占用机动车道的行为,采用寿命分析法对越线行为和非机动车流量数据进行建模. 提出有效流量概念描述越线行为发生概率同非机动车流量间的关系,并以此衡量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交通行为的影响. 根据越线行为发生情况将流量数据定义为删失数据与完全数据,并分别采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进行模型估计. 结果显示,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越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有效流量,增大越线行为的发生概率,有效流量分布同非机动车道宽度具有正相关性. 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价路内停车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并为路内停车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物理隔离设施的情况非常普遍,因而相邻的机非交通流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本文利用石家庄市典型路段交通现场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无物理隔离路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速度特征。区分了非机动车道内非机动车的分布差异,通过各个典型位置非机动车平均速度的对比,解释了骑车人因受到相邻车道机动车影响而表现出的复杂交通行为;提出了基于时空转换思想的交通调查方法,建立了机动车速度的回归统计模型并通过了F检验,模型包含了非机动车流量和机非最小横向间距等参数,研究表明,机动车速度与以上参数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主要研究城市主、次干道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曲线,并采用迭代对分区间法得出各个车道的推荐通行能力值。研究结果可为主、次干道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研究以及交通仿真参数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及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城市干道交通流为间断流的特点,主要研究城市主、次干道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曲线,并采用迭代对分区间法得出各个车道的推荐通行能力值。研究结果可为主、次干道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研究以及交通仿真参数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及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临时变向车道所存在的交通运行问题,针对其方向变更时段的交通流速度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黄浦路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特性参数进行调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速度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该类车道的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及交通冲突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临时变向车道在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速度及交通冲突方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速度与密度之间及冲突数与流量、密度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形形色色的助动车被纳入慢行交通范畴,视作非机动车进行管理。这一定位,给助动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惑和难点。困惑之一,助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目前,我国助动车主要以蓄电池为动力,尚存少量的以汽油、石油液化气(LPG)为燃料,驱动车辆前行,而非像自行车那样以人力为动力。如果以动力作为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标志,那么,助动车就应视作为机动车。另有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