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站厅层是地铁站内人流最密集、流向最复杂的区域,站厅层的集散能力很容易影响车站内的人流拥挤程度。文章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大雁塔地铁站站厅层进行仿真,建立了站厅层行人设施仿真模型。仿真实验后得出了设施排队长度图和人流密度图,以设施排队长度和人流密度为评价指标,优化行人进出站路径和设施布局后再次仿真,设施排队长度和人流密度均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仿真研究提高了设施服务水平和地铁站的集散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Vissim模拟方法,对常发性拥挤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拥挤扩散时的波动性、延滞性、传递性等特点,对相邻检测站间的排队车辆数和排队长度拥挤指标进行量化。采用变换后的累计流量曲线(Ⅳ曲线)对拥挤持续时间进行预测,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快速公交系统(BRT)通过专用通道实现了在区间的快速运行,但车站的服务水平成为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瓶颈.在定义了排队概率作为车站服务水平的有效度量指标后,以排队论为数学建模基础,建立了BRT子站串联排队服务模型,模型中用生、灭图描述了含有3个泊位的子站的15种状态,用哥尔莫可夫方程解得各状态的概率.结合广州BRT的运营现状提出了线路停靠调度方案的优化思路,通过仿真得到数据,对比了线路停靠方案优化前后的最大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和平均排队长度3项指标,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中各子站的排队概率达到基本均衡,车辆在于站一和子站二停车次数有明显减少,车辆排队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合流等待理论为基础的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和以排队论为基础的入口萜道交通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忽视主线交通量的情况,特别是在主线较为拥挤的条件下加速车道上排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高速公路收费站进行服务评价的数据主要依靠人工现场调查或使用专用检测设备来获取,在人力、资金方面消耗较大。而收费站的海量收费数据则可通过自动调查直接获得,充分利用这些收费数据资源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价值。分析了目前国内在公路收费站排队研究方面的局限性和不足。基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实际数据,研究分析了排队情况下同车道相邻车辆的出站时间规律,对收费站的车辆排队检测算法,以及车辆队长、排队逗留时间、服务时间等指标的量化计算进行了方法设计。以陕西省富平、韩城和芝川收费站的收费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与 M/G/1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调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绝对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平均服务时间的绝对误差不超过3 s;除韩城收费站105车道外,平均队长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辆;除富平收费站101车道外,平均逗留时间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0 s。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枢纽作为承接多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转乘中心,其客流量较大,为了保证枢纽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转,需利用枢纽的各种交通方式将到站乘客尽快疏散。其中,出租车作为乘客离站的一种交通方式,其上客区的排队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乘客的离站效率。本文首先对枢纽内出租车上客区的布局形式进行了分类,分为单点式出租车排队服务系统、多点纵列式出租车排队服务系统和多点并列式出租车排队服务系统三类。然后,基于排队论以北京站为例,利用费用决策模型对多点并列式出租车排队服务系统的服务台数进行了数量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设置6个可同时供乘客上车的"服务台"可达到乘客等待时间、车辆排队时间以及"服务台"建设费用最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主线流量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硕  张样 《中国公路学报》2000,13(2):108-111,126
提出了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合流等待理论为基础的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和以排队论为孤入口匝道交通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忽视主线交通量的情况,特别是在主线较 挤的条件下加速车道上排队的情况,地正确地设计加速车道长度,避免交通拥挤和 交通事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电动汽车用户在出行过程中的充电问题,同时提高充电站运营效益进而促进充电站运营商建设充电站,在对充电站效益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以充电站运营商综合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函数电动汽车充电分配模型。充电站运营商综合效益所考虑的因素包括充电站运营商经济收入、充电站服务水平和充电分布均衡,并且考虑充电站运营特点,分别以用户在充电站的排队时间和充电站拥挤程度方差对充电站服务水平和充电分布均衡进行量化。采用模糊规划法和模糊偏好关系将模型的多个目标函数转化为同时考虑多个优化目标的单目标函数。结合模型特点,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基于实际的充电站静态数据,结合依据经验的假设,设计算例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适用于求解所提出的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运营商最大综合效益以及相应的电动汽车充电分配方案;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知,考虑多个优化目标的模型所得到的最优电动汽车分配方案下的运营商综合效益要优于只考虑单优化目标的模型。同时,充电站运营商经济收入、用户排队时间和充电拥挤程度对充电分配方案的确定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并且相比之下,用户排队时间对充电分配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中可能的瓶颈设施进行分类,明确以车站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尔科夫方程建立车站排队服务模型,并利用VISSIM软件对广州中山大道BRT系统24个车站进行仿真,得到了车站模型的各项指标参数;以车站发生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站时间、站台乘客平均候车时间、车站泊位饱和度、车站平均排队长度5个主要性能指标为基础建立BRT车站瓶颈识别体系,对广州中山大道BRT各车站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岗顶站、师大暨大站、棠东站为潜在瓶颈车站。  相似文献   

10.
ETC系统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组合式收费系统中驾驶员缴费方式的随机选择行为,以排队论与非集计理论为基础,建立电子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系统缴费方式随机选择模型及均衡状态求解算法。通过均衡分析与灵敏度分析探讨了ETC技术的采用对道路使用者的技术选择与车道选择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ETC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伟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52-56,64
以探索铁路枢纽客运组织方案的优化为目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主体模拟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各自的优势,将旅客行为与运输组织部门决策相结合,环境因素由元胞自动机表达,模型涉及到运输组织部门、旅客等不同类型的智能体,个体通过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其他个体的交流协商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模拟运输组织部门复杂的决策过程,提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客运站客运组织优化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优化方法,探讨系统中各个智能体的结构及其竞合关系,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进化优化算法;最后以广州站高峰期客运组织优化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公交车辆进入单车道快速公交(BRT)车站容易出现排队的问题,提出了BRT车站组的线路停靠组合优化模型。首先基于排队论推导出BRT车辆进站不发生排队的概率模型,然后以最小排队概率为目标,提出整个车站组的线路停靠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针对该模型的求解分别给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并行搜索的全局最优解算法和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次优解快速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计算出广州市某个典型BRT车站组的线路停靠最优方案,利用VISSIM软件对优化方案及现有方案进行了多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公交车辆的进站排队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合理设置高速公路收费站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车道数量,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路网中ETC与MTC (Manual Toll Collection)车辆混行的情况,考虑ETC的普及率,结合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和排队论方法,建立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高速路网ETC车道优化布设方法。上层模型以车辆总通行时间最小为目标,优化设置进出收费站的ETC车道数量;下层模型为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反映ETC和MTC车辆的路径和收费车道选择行为。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收费站的等价拓扑结构,表征收费站的车道使用规则及车辆的收费车道选择行为,并采用排队论方法估计ETC和MTC车道的收费排队时间。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主动集的启发式算法,利用参数二进制与拉格朗日函数法确定迭代下降方向,解决了下降方向与步长难以计算的问题;通过内嵌优化函数的方式,保证在主动集转化过程中上层约束均不会失效,且避免了迭代过程中的模型解退化问题。基于上海市绕城高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ETC普及率的提升,收费排队时长按照负指数趋势下降;与按比例布设ETC车道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最高可降低57.4%的收费排队时间,且该方法可以避免ETC车道布设过多对于MTC车道通行能力挤压造成的负面效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速路网ETC车道的布设,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常用的计算地震土压力的方法是Mononobe-Okabe法,不考虑粘聚力的影响。为了解决Mononobe-Okabe法的不足,文中按照临界滑动场理论(CSF)提出一种计算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新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精度较高,适合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15.
把握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前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站点数据,定义了站点活跃度等指标,利用Dunn指数和Davies-Bouldin指数确定有效的站点活跃度聚类算法,引入全局Moran′s统计量和局部Moran′s统计量对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深入挖掘站点使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对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案例研究中,根据活跃度变化将站点聚为四类,发现一个站点的活跃度与周边13个(晚高峰)至20个(早高峰)以上的站点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可推测早晚高峰用户的平均骑行距离分别为2.2 km和1.7 km.研究结果还证实,虽然大部分站点的高峰期车桩比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但高车桩比站点分别聚集在几个不同的地区,低车桩比站点则集中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系统地揭示了站点间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辅公交停靠站的设置是解决城市多线路公交停靠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对多线路公交在交叉口出口和路段中采用合理的主辅停靠站的组合形式、有效泊位数、通行能力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依据不同城市道路断面和等级,设置合理的主辅停靠站的组合形式,建立模型分析主辅停靠站之间的干扰,确定干扰系数,以使有效泊位数和通行能力最优。以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智勇  荣建  郑弘  李征  曲峰  齐岩 《公路》2001,(7):128-133
在分析高速公路收费交通流行运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较符合实际的M/G/K排队模型,利用北京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实测数据,推算出实行计算机辅助收费的各种收费制式收费站通行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庞大的客流量导致了运能紧张及能力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针对运能瓶颈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车站瓶颈静态识别模型;结合能力利用公式和AnyLogic仿真软件,对车站的动态瓶颈进行了研究;对于区间线路瓶颈,提出了基于客流的识别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车站内部瓶颈以及车站、线路间瓶颈的动态传播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复兴门站的车站瓶颈为站台层的换乘楼梯口处,2号线各区间的能力利用率相差不大,线路瓶颈最大值出现在建国门至朝阳门这一区间。该方法考虑了车站和线路不同位置的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瓶颈识别思路,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周玮  贺智轶 《交通与计算机》2011,(6):113-117,123
针对MIMO移动对移动(mobile—tomobile,M2M)宽带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衰落信道模型,该模型根据T形街道几何散射模型推导而来。模型充分考虑了非全向单次、二次散射以及到达角(AoA)和发射角(AoD)之间的关系,据此关系推导了信道参考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仿真模型的相关特性,给出了空一时一频互相关函数的闭合表达式。最后,仿真模型与实测的多普勒功率谱密度(PSD)的对比相似度证明了该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